人生的第一道傷疤,我該拿你怎麼辦?

肚臍可以說是人生的第一道傷疤。嬰兒在未出世時,還不具備呼吸和進食的能力,全要依靠一條連在身體上的“管道”——臍帶,從母體獲取養分。等到嬰兒呱呱墜地,開始大口呼吸空氣和自主進食,這根臍帶就失去了作用,於是人們會把它剪斷,而臍帶在嬰兒身上殘存的部分,幾天後就會壞死脫落,至於那個嬰兒腹部連接臍帶的孔洞,則逐漸封死並長出新的皮膚,成爲肚臍。

對於肚臍眼我們從小就感到好奇,和其他的地方不同,有時候摳了的話還會肚子疼。那麼肚臍眼到底能不能摳呢?肚臍眼後面是什麼?爲什麼摳了之後肚子會不舒服?

肚臍後面是什麼?

肚臍位於腹部正中線上,直徑約爲1.0至2.0釐米,它通常是一個小凹陷或是一個小突出。從本質上來說是胎兒出生後,臍帶脫落後留下的“疤痕”。小時候長輩會說摳到肚臍眼就扯到腸子,但它其實只是個封閉的盲孔。臍帶內的主要結構在斷臍後就消失、閉塞或者纖維化了,最後形成的結構類似於增厚的腹膜。

肚臍眼後面幾乎沒有皮下脂肪,直接和筋膜、腹膜相連,並且內臟的神經反射還存在,摳重了可能刺激到內臟,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肚子疼或者拉肚子。如果不小心摳傷肚臍嬌嫩的皮膚,有可能引起炎症。所以摳肚臍眼一族注意了:要是出現肚臍紅腫,膿性分泌物,還有局部疼痛的症狀應該趕緊去醫院進行處理了,再用手去摳,有可能摳出腹部感染了。

肚臍眼裏的泥是什麼?

由於肚臍眼位於皮膚的低位,容易藏污納垢,而我們的皮膚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會有比較多的表皮死亡脫落的表皮細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污物等混合,聚集到這裏,成爲了肚臍眼裏面的泥。

這些污垢也成了細菌們的“好飼料”。美國科學家通過一項研究發現,人類肚臍是一個細菌窩,裏面寄生着大約1400種細菌!其中有80%的細菌身份已得到證實,它們來自40類常見的細菌種羣,主要是無害的皮膚寄生細菌。另外,肚臍內的細菌數量,因清洗肚臍的頻率而有差異。

雖然“1400種 ”這個數據聽上去挺嚇人的,但是專家卻對此不以爲然,人本來就是生活在一個充滿細菌的環境中。肚臍裏有細菌,與皮膚上有細菌是一個道理,沒有特殊的地方。

到底能不能摳?

看到這裏,大家是不是就糾結了?一方面,肚臍藏污垢,不及時清理,或產生異味;另一方面,肚臍又很嬌嫩,一個“摳”不好,就會引發疾病。其實,我們不能用“摳”去清理肚臍,而要用一些溫柔的方法去處理它:

1)如果肚臍比較淺,直接用水清洗並擦乾就可以了。

2)如果上述清潔方法還是不能把污垢清理乾淨,那麼就用棉籤,然後依個人所好,使用對你適用的清潔液就行,比如:清水、寶寶精油、醫用酒精等,沾溼棉籤的一頭,然後在肚臍眼上輕輕來回撥動。在清潔乾淨後要用幹棉籤把殘留的水分吸收掉,否則殘留在肚臍眼裏的水分會成了細菌的培養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