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網絡體系結構的定義和發展

3.1  網絡體系結構

  3.1.1  網絡體系結構的定義和發展

  1.  網絡體系結構的定義:

   所謂網絡體系就是爲了完成計算機通信間的合作,把每一個計算機互聯的功能劃分成定義明確的層次,規定了同層次進程通信的協議及相鄰層之間的接口及服務。將這些同層進程間通信的協議以及相鄰接口統稱爲網絡體系結構。

  2.網絡體系結構的發展
美國ARPA網就採用了分層的方式實現網絡,它確立了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兩層網絡以及網絡層次結構等概念,並研究了檢錯、糾錯、中繼路由選擇、分組交換和流量控制等多種控制方法和協議。另外還制定了遠程通信和文件傳輸等多種用戶協議,爲網絡體系結構的完善和發展提供了實踐基礎。
IBM公司等計算機廠家也在實際網絡工作中總結出重要的經驗,即必須從網絡體系結構上研究並制定計算機聯網的標準。這些硬件產品功能基本相同,因爲沒有統一的標準而不能互換,所以不具有通用性,產生了比較嚴重的混亂。1974年IBM公司進入了網絡體系結構的研發階段。之後其他許多大型製造商相繼發表了各自的網絡體系結構標準,以支持本公司的計算機產品的互聯。
爲了統一這種複雜的局面,1977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了SC16委員會,在研究、吸取了各計算機廠商網絡體系標準化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RM),形成了網絡體系結構的國際標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