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 陽谷

地理位置
陽谷縣隸屬山東省聊城市,地處魯西平原,黃河之北,縣境北接聊城市東昌府區,東鄰聊城市東阿縣,西鄰聊城市莘縣,南與河南省臺前縣、範縣接壤,東南部隔黃河同泰安市東平縣相望。縣委縣政府駐僑潤街道,北偏東至聊城市政府駐地45公里,東北至省會濟南市150公里。總面積1064平方公里。

歷史
春秋時期齊邑。魯僖公三年(前657年),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於陽谷,謀伐楚,即此。漢爲須昌縣地。隋開皇十六年析置陽谷縣,取縣界故陽谷亭爲名。宋太平興國四年以河水衝破縣城移於今治。明清皆屬兗州府。[2]

1947年爲紀念抗日戰爭中犧牲的中共烈士徐翼,以陽谷縣東部和東阿縣西部析置徐翼縣,1949年併入陽谷縣。

行政區劃
陽谷縣轄3個街道:博濟橋街道、僑潤街道、獅子樓街道;10個鎮:閻樓鎮、阿城鎮、七級鎮、安樂鎮、定水鎮、石佛鎮、李臺鎮、壽張鎮、十五里園鎮、張秋鎮;5個鄉:郭店屯鄉、大布鄉、西湖鄉、高廟王鄉、金斗營鄉。

著名人物
主頁面:Category:陽谷人
李夢說,清末武狀元。
傳說
武松:《水滸傳》人物(原型爲北宋杭州真實存在的武松),在陽谷縣景陽岡,先是不顧“三碗不過崗”的勸告狂飲,後打死老虎,爲民除害,是爲“武松打虎”,今日陽谷縣有景陽岡旅遊區。

名勝古蹟

蚩尤冢:在陽谷縣十五里園鎮葉街村東首。基部約50米見方,上部爲半球形隆起。冢的高度爲7.6米,其中地上部分高4.1米,地下部分高3.5米。冢外有一座東南西北方向寬150米、西南東北方向長400米,面積約6萬平方米的龍山文化城。
海會寺:海會寺位於山東省陽谷縣城東25公里的阿城鎮古運河畔,由劉公祠、海會寺、運司會館三部分組成,包括山門、天王殿、千佛殿、鐘樓、鼓樓等十餘處景點。
景陽岡:位於陽谷縣城東16公里張秋鎮境內。總佔地面積33.3公頃,其中水面10公頃。其主要景點有三碗不過岡酒店、鄉民告示處、縣衙告示處、山神廟、武松打虎處、石碑、虎嘯亭、武松廟、湖心島、釣魚臺、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場等20餘處。
獅子樓:坐落在陽谷縣城大隅首西南角,始建於宋景佑三年。主要景點有:王婆茶館、武大郎家、冷酒館、紙紮店、西門藥店、鹽店、絨線鋪、綢緞莊、客棧、獅子大酒樓、棋社、戲臺、玉皇廟等。
紫石街:位於陽谷古城中心區,街長800米,寬50米,佔地56畝,總建築面積4780平方米。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