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過好GapYear間隔年,可以做些什麼呢?

說到間隔年可以做什麼,我問過很多人、也做過系統分析,希望能幫到你

你真的懂間隔年?

gap year,在維基百科的解釋爲:

指高中畢業或大學畢業進入更高學府前,選擇暫時不入學一年,

這一年可以用來讀書反思、學習不同技能、做點興趣愛好、打工實習、長時間旅行……

可以看出間隔年本身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的確,間隔年很大程度是因爲旅行才火的,但它的形式卻不僅僅限於旅行。

實際上,間隔年並沒有確切規定完整的一年,可以是幾個月、幾周、甚至幾天。

“中國間隔年第一人”孫東純說:

“對於他們,我們可能只是一幫不可理喻的傢伙,不想着工作賺錢娶妻生小孩,也不想着買車供樓,一幫社會文明發展誕生出來的奇怪羣體”,他自嘲道。

想不想間隔年幹些有意思的事兒?

間隔年的思路

應是做將來無法做之事。

間隔年的優勢

則是有大塊任你支配的時間。


當然,年幼無知彷徨無措的人不在少數。

如此間隔年很重要的意義就凸顯出來了:

去接觸!去探索!去嘗試!


那麼就我自身來說,我是選擇了環遊中國

因爲我長這麼大,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出去走一走,我想用自己的眼睛,親眼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她與別人口中,書本上,電視裏究竟有什麼不同?


爲啥間隔年出現的方式多爲“旅行”?

我們很長時間待在一個地方,圈子、思維、風景已經固化。

旅行,能夠讓我們親眼看外面的世界,結交各地的人,感受不同的文化;

獨自生活、獨自探索、獨自思考……

旅行可以說是自我成長的極好方式。


不過,我還要廢話一句:

不要亂跟風!

先小範圍地測試哈,比如:

去了解下朋友們的興趣、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的樂趣、學兩個有用的技能(寫文章、做視頻、攝影等)……用一個清單寫下來,慢慢篩選。

逐步解放自己,別爲了滿足虛榮心,把目標極度擴大,一來就冒個“我要環遊世界”的可怕想法。

就像老孫說過:

“沒有什麼固定模式,最好是你生活中特別想幹而又沒幹的事。最重要的是通過把自己與社會‘間隔’一段時間,明確自己想要的生活,併爲之努力。”

最後,祝各位gapper能有一個精彩難忘的間隔年,不負青春不負卿



我是問雨,90後斜槓青年

專注分享間隔年的一切,以及在路上的故事

更多幹貨和故事,你能在各大平臺[問雨說間隔年旅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