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暖春何時到來?驅使它們發展的原動力是什麼

19年支付行業蒸蒸日上,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掃碼支付”也在全世界遍地開花。但在這一片欣欣向榮的大環境下,卻聽到的更多的是支付行業混不下去了,原來的支付繁榮景象不復存在。總體來說,中國支付行業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銀行卡時代,第二階段:移動支付時代。下面就是筆者的一點拙見來探討到底是什麼支持了中國支付的十幾年的繁榮的原動力。
1、銀行卡時代和移動支付時代的交替
1985年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中銀卡”開啓了中國信用卡業發展的序章,到2006年×××個人徵信系統上線,國內信用卡業才正式迎來高速發展階段。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末,全國銀行卡在用髮卡數量73.85億張,同比增長13.3%;實現銀行卡交易1493.4億筆和651.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7%和15.3%;髮卡量和交易量的增長速度均爲2015年以來最高。銀行卡的蓬勃發展和2011年支付牌照的發放,帶來了中國支付行業的第一波輝煌,這段時間便被業內稱爲中國支付的銀行卡時代。此外,2011年支付寶取得了國內第一張《支付業務許可證》後,在2013年上線掃碼支付功能,同年微信也上線了掃碼支付功能,此後兩大巨頭的迅速增長的用戶體量促成了中國移動支付時代的到來。
2、銀行、第三方支付、互聯網公司你方唱罷我登場
中國支付銀行卡時代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第三方支付公司,銀行發行了幾十年的銀行卡爲第三方支付的崛起創造了基礎。並且,此前由於銀行機構龐大,各部門受到KPI考覈指標的限制難以快速響應市場,造成了銀行失去了銀行卡時代收單的主導地位,銀商、通聯、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公司順勢成爲了銀行卡時代的領軍人物。
在移動支付崛起之時,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並沒及時調整產品發展方向。而微信、支付寶卻憑藉着其龐大的C端用戶羣、雄厚的資本、靈活的政策吸引大量四方公司爲其快速拓展市場,一夜之間徹底改變了收單市場的格局。支付的銀行卡時代是銀行發行大量銀行卡造就的,而移動支付時代是微信和支付寶幾十億的二維碼支付用戶促成的。

支付市場真正突飛增長的原動力是C端用戶的使用,銀行卡收單時代由於銀行動作緩慢,信用卡受理需求巨大,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速填補處於空白期的B端市場,並逐漸蠶食×××。互聯網公司憑藉ISV和已經養成的C端市場反推B端市場,迅速改變了原有的收單格局,聚合支付成爲市場主流。目前支付難做是必然現象,原來移動支付市場的巨大需求是由於C端用戶付款習慣的改變,現在市場基本飽和,商戶收款手段增多,同時也面臨着收單服務方惡性的費率競爭,造成利潤逐漸下降,導致原有市場規模難以爲繼。但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現在纔是正常情況下的收單市場。
3、以B端的角度去迎合C端產品的方向,快人一步
有人說,“2019年是過去十年裏最差的一年,也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但這種說法過於悲觀,隨着整體經濟的穩步發展,支付需求還在擴大,支付市場規模並沒有縮小,未來一定比現在更好。而支付市場歸根到底的發展動力在於C端客戶的選擇和使用,支付的轉型方向應該是替B端去思考C端客戶的習慣,而不是去看B端需要什麼。現在支付公司是什麼都能做,但是沒有一項做得精,最後又變成了同質化的產品,去用費率、墊付金等手段去搶商戶,切商戶。相反很多原來的四方公司活得很好,利用本地資源去深挖行業或者某領域的支付產品和服務,聚焦某個領域爲B端打造一個真正符合C端需求的產品,增加B端的市場競爭力。筆者一直強調,未來的支付其實是市場的水和電,是基礎設施,只有增加增值服務才能搶佔市場。
大而全和小而美永遠是兩個相互矛盾又相互補充的觀點,對於目前的支付同樣適用,其實每個支付公司都有自身的基因,每個地區都有自身的情況,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去競爭纔是走得更遠的方法。
4、解決好當下的問題,才能迎接未來的美好
本文只是提供一個思路和新的方向,支付市場的轉型方向沒有人真的知道,只有做過了才知道。就像40年前的漁村誰能想到現如今會變成亞洲前五的大型城市,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現實,但是微觀纔是我們可以有所作爲的條件,關注當下,解決當下的問題你會發現未來並不是“寒冬”,而是“春暖花開”。
移動支付:http://www.payjiameng.com/
聚合支付品牌http://www.payjiameng.com/juh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