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盟解讀:移動支付下半場,支付戰爭悄然打響

“這個願景是否可信,你也許有自己的意見,但在講話之後的幾天裏,我開始相信···這是一家全是年輕企業家,並下決心顛覆世界金融體系的公司。”
—— 《支付戰爭》
誰也不會想到,當年PayPal與eBay的支付戰爭居然打開了互聯網世界的潘多拉之盒,從space X到LinkedIn、YouTube,一個個科技巨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而這場世紀大戰帶來的蝴蝶效應也漂洋過海、啓發了不少野心勃勃的創業者。

如今,佔據着國內移動支付市場的微信和支付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儘管不用再搶佔份額,但問題依舊不斷——當我們在任何商場或者飯店等地方買單時,商戶的收銀臺上總是堆滿了二維碼、各種POS機、掃碼機器,這裏頭包括了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這樣的第三方支付機構;

羣雄爭霸,一個萬億市場已然開啓

簡單來說,聚合支付類似於刷卡時代的銀聯POS機,把各大銀行的卡類交易,通過刷卡工具統一完成。而聚合支付工具的出現,相當於把包括微信支付寶在內的多個支付工具聚合,形成統一的渠道。
當早餐店老闆不再問你“微信還是支付寶”這個問題之後,一定就是用了這些聚合支付工具。
聚合支付按業務來分的話,可分爲線下和線上:
1、線下爲聚合支付收單,將不同支付方式的收單集於一個二維碼或者一個終端當中,主要爲實體店服務;
2、線上爲聚合網絡支付,將各種支付方式(支付寶、微信、百度錢包、京東錢包等)集成於自己的平臺,主要爲電商服務。

目前,市場上不止有一兩百家聚合支付機構在對支付市場“攻城略地”,未來支付市場會愈加分化,呈現絕對碎片化的特徵。
因此,支付市場不可能“一家獨大”,而是多元化的羣雄爭霸局面,這就給聚合支付預留了很大的生存空間。
說到聚合支付的市場規模,那得從側面來看,即第三方支付的市場規模。

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294959.2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28.02%。
而移動支付巨頭正努力覆蓋公共交通等更多高頻支付場景,加之移動支付在三四五線城市普及速度的加快,移動支付行業整體交易規模在三季度依然保持高速增長。
從上述情況來看,未來第三方支付市場將會更加“碎片化”,交易規模勢必會進一步擴大,聚合支付市場規模也會隨之壯大。
中國目前移動支付用戶已經到達5億,而信用卡移動支付的比例僅爲5%,換句話說,移動支付還有大片未開發的市場,就聚合支付的市場來說,下半場遠未到來。與其說聚合支付“上半場”結束,倒不如說聚合支付“暴利時代”的結束。
韜光養晦,備戰聚合支付2.0
如果說,將多種支付工具聚合到一起,開拓足夠的市場是聚合支付1.0階段;
那麼,以支付平臺上沉澱的足夠多的數據和信息進行消費金融、網貸、廣告等多元業務的縱向衍生、國際化橫向拓展以及科技屬性在技術維度的加深融合,則可以稱之爲聚合支付的2.0階段。

隨着支付“基礎設施”的屬性越來越大,多年的發展沉澱了足夠多的數據和資源,支付服務企業有望進入“流量變現”階段。
通過線下商戶獲取自己所需的商戶,然後進行增值服務、消費金融等多種延伸玩法,這也是我國當前移動支付領域正在探索的新空間和主流方式。
比如現在流行的“智慧商圈”,是以都市寫字樓商圈內爲單位,1公里爲半徑,以支付爲入口,通過大數據沉澱和分析,爲商圈內商戶提供營銷服務。而這種營銷服務的實質,就是幫助商戶構建和消費者的深度連接。
當然,也有一些企業財大氣粗,計劃直接購買支付牌照來搶佔機遇,不過對於動輒上億的價格,與有支付牌照的公司聯手合作或許是更多企業的選擇。

從聚合支付公司的發展方向來看,目前主要有兩個方向:
一個是向支付行業的深度擴展,向商戶收取交易服務返傭提成,並進一步發展出依託自身體系衍生出的消費分期等增值服務;
另一個則是向服務的廣度拓展,目標成爲平臺連接型企業,打通行業供應鏈,針對傳統企業的金融需求靈活給出解決方案,做金融公司和傳統企業的連接器。
聚合支付在某種程度上,揹負了爲第三方支付公司“上山下鄉”的使命。在一線城市移動支付進入存量時代的情況下,國內廣大的小微商戶,是新的戰場。
在制度監管之下,聚合支付企業只有主動進行服務創新,持續提高特約商戶支付效率和消費者支付體驗,開展綜合化增值服務,結合自身優勢資源挖掘潛力拓展新的業務才能打贏勝仗
本文關鍵詞:聚合支付 www.chaomengpay.com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