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開發中如何寫好用戶故事?

什麼是用戶故事?

用戶故事(user story)是一個用來確認用戶和用戶需求的簡短描述,作爲什麼用戶,希望如何,這樣做的目的或者價值何在。

它是指從用戶的視角來表達軟件需求的一種方式。要使用用戶可以理解的業務語言來描述。用戶故事可以幫助研發團隊理解真正的用戶需求是什麼,也可以促進業務人員和研發團隊的溝通和協作。

一個好的用戶故事包括三個要素:

1.角色:使用者。

2.功能:需要完成什麼樣的功能。

3.價值:爲什麼需要這個功能,這個功能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用戶故事(英語:User story)是指從用戶的視角來表達軟件需求的一種方式。

用戶故事通常按照如下的格式來表達:

英文:

As a <Role>, I want to <Activity>, so that <Business Value>. 

中文:

作爲一個<角色>, 我想要<活動>, 以便於<商業價值>

關於一則用戶故事是否完整,要用一套標準來衡量。這套標準是比爾·韋克(Bill Wake)發明的。他認爲,一個好的用戶故事需要具備以下六種特徵(也叫INVEST 原則):

獨立性(Independent)

要儘可能的讓一個用戶故事獨立於其他的用戶故事。用戶故事之間的依賴使得制定計劃,確定優先級,工作量估算都變得很困難。通常我們可以通過組合用戶故事和分解用戶故事來減少依賴性。

可協商性(Negotiable)

一個用戶故事的內容要是可以協商的,用戶故事不是合同。一個用戶故事卡片上只是對用戶故事的一個簡短的描述,不包括太多的細節。具體的細節在溝通階段產出。一個用戶故事卡帶有了太多的細節,實際上限制了和用戶的溝通。

有價值(Valuable)

每個故事必須對客戶具有價值(無論是用戶還是購買方)。一個讓用戶故事有價值的好方法是讓客戶來寫下它們。一旦一個客戶意識到這是一個用戶故事並不是一個契約而且可以進行協商的時候,他們將非常樂意寫下故事。

可以估算性(Estimable)

—開發團隊需要去估計一個用戶故事以便確定優先級,工作量,安排計劃。但是讓開發者難以估計故事的問題來自:對於領域知識的缺乏(這種情況下需要更多的溝通),或者故事太大了(這時需要把故事切分成小些的)。

短小(Small)

一個好的故事在工作量上要儘量短小,最好不要超過10個理想人/天的工作量,至少要確保的是在一個迭代或Sprint中能夠完成。用戶故事越大,在安排計劃,工作量估算等方面的風險就會越大。

可測試性(Testable)

一個用戶故事要是可以測試的,以便於確認它是可以完成的。如果一個用戶故事不能夠測試,那麼你就無法知道它什麼時候可以完成。一個不可測試的用戶故事例子:軟件應該是易於使用的。

關於用戶故事,Ron Jeffries用3個C來描述它:

卡片(Card) - 用戶故事一般寫在小的記事卡片上。卡片上可能會寫上故事的簡短描述,工作量估算等。

交談(Conversation)- 用戶故事背後的細節來源於和客戶或者產品負責人的交流溝通。

確認(Confirmation)- 通過驗收測試確認用戶故事被正確完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