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

关掉朋友圈,不上社交软件,不玩游戏,不再轻易和人谈想法。是因为这些看似日常的动作其实恰恰与我真实操作的人生风牛马不相及。明星顶着精致的妆容接受簇拥;商人们装成体贴的家人朋友进行视野施压;渣队友使我的键盘起落带有感情……这些不可怕,避得过也能消化。最怕和朋友聊天,为了开解对方调动自己多年不惊动的人生准则,然后这套价值观因为年份久远与当今社会台风不搭,反倒换来他对我说上一句,“我觉得你赚这么点钱不行。”


语境还原一下大致是这个状况……

“好累啊,昨天又到三点才下班,真羡慕你每天可以按时上下班。”

“佩服你的责任感,换我肯定吃不消。”

“没办法啊,现在不拼不行啊,房价涨的一天比一天凶。”

“那今天能休息了就多休息吧。”

“你说,我这日子过的值吗?”

“学校里也没见你早睡过,没钱赚也没少折腾。那些年玩的游戏不就给你现在熬夜加班用的吗?一人一个活法,往前往回走都是自己的路。没啥值不值得的,只是别想着活给自己以外的人看就是了。”


此处是半个小时的空白……于是,我又补了一句——

“你先前说你体检红细胞偏高可能是感冒引起的炎症,一个人在外地好好照顾自己。”

“刚才打了一盘游戏。”

……

“我也佩服你就赚这点钱,每天还能吃好睡好,心真大。”

他是朋友,我无话可说。只能一通语音骂过去,然后刷牙、洗脸、睡觉。



两年来,我的生活上了一条安全的轨道。精确的时刻表,适宜的忙与闲,我的“惯性”已养成。不是动不了,是动了不如不动。

从出生的那天起,我的生存环境就不平和。钱与关爱都是嫌弃我的存在。那时候的惯性是“听到家里一有砸东西的动静,拔腿就跑。”、“尿了床第二天就穿着湿裤子去幼儿园。”这不是我把自己带到那个状况里,是没人在意,是野蛮生长。

终于我现在依靠自己创造出了平和的环境,加厚加绒的床垫,温偏热的开水,柔和的床头灯和三个软度舒适的枕头……以及不会出意外的工作表。我不是堕于现状,不思进取。是享受现状也是我需要花力气去做的事情!

“认真的全心全意的感受温暖的被窝”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

我得写很多字,看很多故事,甚至得拿出压箱底的画笔才能平静地躺在床上,跟我过去的一天告别。

不是因为工作不好,工资不高,每天不够累不够充实,确实留有空间还能让我看书写字。可我需要花功夫安抚自己的仅仅只是因为时间本身而已啊。

我今天做了特别多的工作得到很多人的表扬,我今天弄混了订单被领导批评。这都不是我在入睡前需要去安抚的事情。因为未来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去延续类似的掌声和责怪。就是时间啊,我想不明白。每天想,每天想不明白。

这样的来回拉扯也自成了一股“惯性”。

无非是像来回修改订单一样反复推敲这个问题?你说我换个工作,银行卡数字再大点就可以安然入睡了吗?

我能说服自己相信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可对于朋友,我不能敷衍路人一样完全忽视他,只能说——

“老子不用你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