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APP及遊戲推廣,有預算爲什麼還起不了量

本文轉自公衆號:caoz的夢囈,作者是互聯網行業內資深人士,這裏分享一篇他本人寫的經驗乾貨,希望能給大家帶來點幫助。

在廣告分析師羣,起量是他們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

我們剛做遊戲出海業務的時候,第一款產品是個頁遊,當時對東南亞市場人生地不熟,交了不少學費,然後有個新加坡本地的遊戲公司看中我們發行的產品,主動找來合作,老闆是新加坡前圍棋國手,人特別好,也非常專業,跟我們做聯運,頁遊聯運的套路非常成熟,一下子把局面打開了,大家雙贏,這個合作一直持續了好多年。

但到了我們開始推手遊的時候,發現很難合作了,並不是利益問題,也不是雙方的認同問題,而是沒有辦法去區分渠道的用戶和收入構成。頁遊聯運非常簡單,一個瀏覽器頁面帶不同參數而已,手遊就不同,通過安卓市場或蘋果市場的獨立安裝包,是無法傳遞渠道參數的。

國內出現了不同的玩法,所謂馬甲包,一個渠道定製一個包,呼啦啦的衝市場,誰搶到用戶算誰的,這個生意在2017年還行得通,一些國內發行公司依靠某些流量套路頗賺了不少錢。但2018年蘋果市場策略升級,馬甲包哀鴻遍野,那些靠馬甲包吃飯的發行商,涼了一片。

很多人可能未必理解,在運營推廣中,找到低成本擴張的增長黑客途徑固然很酷,但很多時候,一些巨頭很尷尬的發現,哪怕預算充足,依然無法有效起量。

什麼是起量?就是能夠短時間大規模的獲得有效用戶。

很多產品,比如聯機遊戲,社交產品,共享應用,都必須依賴於規模化用戶才能成立,如果不能快速起量,可能這個產品就成見光死了。比如最近的社交APP大戰,爲什麼搞那麼大動靜,第一批用戶必須立即進來才能成立啊,結果呢,貌似兩家已經出局了吧。

起量難在哪裏?

你不能只靠廣告或者官方渠道一條路走,必須拓展各種渠道,簡單羅列如下:

地推專員

聯運發行平臺

網紅或大V

發動你的用戶替你傳播

第三方流量聯盟

其他有流量的產品合作

但缺乏有效的數據跟蹤手段,無法準確評估各個渠道的流量貢獻和持續價值,也就產生了很多漏洞。

很多小廣告聯盟,刷量,假量,劫持量。

地推,應付了事,安完了就刪。

用戶分享,邀請碼輸入是成本,擋住了很多懶人,讓用戶分享的熱情極大下降。

所以,看上去是個業務難題,其實是個技術困境。

但事在人爲,有一個數據監測工具,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困境,這就是openinstall,簡單融合其sdk,可以生成不同渠道參數鏈接進入下載地址,非常方便的統計不同渠道的用戶安裝,並且能對後續持續的打開行爲做跟蹤,如果開發商願意設置埋點,更可以完整跟蹤諸如到達率,下單率,任務完成率等指標,對渠道的流量質量有清晰完整的評估。

有了這樣的工具,再去拓展渠道買量,拉聯運合作,分包推廣任務,拉動用戶分享,就都可以變得有的放矢,效果質量一目瞭然。

現在,你去找一個網紅,找一個大V,給一個渠道參數下載鏈接就行了,你讓你的用戶分享,後臺給每個用戶自動生成一個專屬下載鏈接就行了,簡單方便,門檻降低。抖音,頭條,微博,只要有流量的地方,處處都是你起量的戰場,還愁安裝量推不上去?每個渠道的效果都分析的明明白白,還怕預算打水漂?

除了能生成監測鏈接,實現新用戶無門檻的渠道監測手段外。這個工具在提升渠道下載轉化率上也做得非常極致。

比如說,有朋友通過這個App給你分享了某個內容,當用戶點擊這個鏈接的時候,已安裝時一鍵拉起App,進入指定頁面。未安裝時引導用戶快速下載,安裝打開後進入指定頁面。

下載轉化率提升了,對於你的渠道推廣來說,你的轉化率提升,對於同等流量來說你的轉化效率更高,那麼對流量主來說,你的廣告就更有競爭力,比如兩家競爭對手,假設對同一個新用戶的安裝成本都控制在同一個價格,你下載轉化率更高,那麼流量主做你的廣告收益更高,同等價格下,你會獲得更多流量,迅速建立競爭優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