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與換算GiB,MiB,KiB;GB,MB,KB;Gib,Mib,Kib;Gb,Mb,Kb;GB/s,MB/s,KB/s,B/s;Gb/s,Mb/s,Kb/s,b/s

1.GiB、MiB、KiB 與 GB、MB、KB(Gib、Mib、Kib 與 Gb、Mb、Kb區別同下)

(1)區別

區別很簡單,前者二進制,後者十進制。二進制中G,M,K之間進位爲1024;十進制中G,M,K之間進位爲1000。

1999年國際電工協會(IEC)擬定了"KiB"、"MiB"、"GiB"的二進制單位,專用來標示"1024進位"的數據。而"KB"、"MB"、"GB"則是十進制單位,專用來標示"1000進位"的數據。也可以通過名稱辨別:GB(Gigabyte);GiB(Gibibyte,即Giga Binary Byte),單詞“Binary”意思是“二進制”。

(2)單位換算

1GiB=1024MiB,1MiB=1024KiB,1KiB=1024B;

1GiB/s=1024MiB/s,1MiB/s=1024KiB/s,1KiB/s=1024B/s。

1GB=1000MB,1MB=1000KB,1KB=1000B;

1GB/s=1000MB,1MB/s=1000KB,1KB/s=1000B。

1Gb/s=1000Mb/s,1Mb/s=1000Kb/s,1Kb/s=1000b/s。

(3)相關問題

可能由於翻譯的問題或者大多數人的混淆,可以看到有些地方進位是1024的數據,單位用的卻是GB、KB、MB而不是GiB、MiB、KiB(在Windows中顯示的"1GB"其實應是指"1GiB",但Windows卻顯示爲"1GB",Windows對GB這個信息計量單位的誤用常造成誤解)。一般的硬盤生產廠商採用1GB=10^3=1,000,000,000字節的換算規則,而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統中的換算公式則是1GB=2^30=1,073,741,824字節。由於兩種換算方法的不同,使容量在計算上相差了7.3%,所以常有Windows系統報告的容量比硬盤標示的容量還要小的情況發生。但在蘋果公司的OS X操作系統中,對於存儲設備的容量計算方式與硬盤廠商一致,均爲1GB=10^3=1,000,000,000字節,避免了計算和使用上的麻煩。

2.網絡帶寬

(1)定義

網絡帶寬是指在單位時間(一般指的是1秒鐘)內能傳輸的數據量(比特數)。

(2)單位

在計算機網絡中,網絡傳輸速率的單位用比特每秒(b/s)(或bit/s,bps,即bit per second)表示。數字信息流的基本單位是bit(比特),時間的基本單位是s(秒),因此bit/s(比特/秒)是描述帶寬的單位。1Byte=8bit

3.常見單位區別

前面說了1024進位的數據單位由於各種原因也有可能是十進制的(也就是不帶 i 的),所以在這裏區分一下在某些特定場合中的換算規則。以下用“二進制”表示G,M,K爲“1024進位”,用“十進制”表示G,M,K爲“1000進位”。

(1)硬件標識的存儲容量單位GB、MB、KB是十進制,軟件系統標識的存儲容量GB、MB、KB二進制數據傳輸速率單位GB/s、MB/s、KB/s 、B/s二進制。

(2)數據傳輸速率Gb/s 、Mb/s 、Kb/s、b/s,在日常生活中提到的網絡帶寬是二進制,其他情況基本是十進制。

4.根據網絡帶寬計算下載速率

在實際上網應用中的數據傳輸速率上,ISP(如電信、聯通等)一般採用Gb/s、Mb/s、Kb/s、b/s(二進制)爲單位,而下載軟件(如IE、迅雷、快車)一般採用GB/s、MB/s、KB/s、B/s(二進制)爲單位。ISP提供的線路帶寬使用的單位是比特(bit),而一般下載軟件使用的單位是字節(Byte)。

1M帶寬是指1Mb/s(二進制),準確來說是1Mib/s。

1M寬帶理論下載速率是:1*1024÷8=128KB/s,這只是理論上的速度,實際上則要再扣約12%的Ethernet Header,IP Header,TCP Header,ATM Header等控制訊號,故1M寬帶實際上的最大傳輸速度在112.64KB/S(0.11MB/s)左右

理論下載速率計算式:1024×X(接入帶寬值)÷8(單位KB/s)。以2M帶寬爲例:理論下載速率:1024×2÷8=256KB/s。

實際下載速率計算式:1024×X(接入帶寬值)÷9(單位KB/s)。以2M帶寬爲例:實際下載速率:1024×2÷9=228KB/s左右。

2M(即2Mb/s)寬帶理論下載速率是:256KB/s,實際下載速率大約爲150~240KB/s;4M(即4Mb/s)的寬帶理論下載速率是:512KB/s,實際下載速率大約爲200~440KB/s 。理論下載速率與實際下載速率差別是受用戶計算機性能、網絡設備質量、資源使用情況、網絡高峯期、網站服務能力、線路衰耗,信號衰減等多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

5.字節Byte與比特bit之間的換算

字節與比特間換算出問題就是因爲上面1.(3)中紅字部分所說明的問題,比如你不知道某個地方所說明的KB到底是國際單位中的KB還是KiB。所以首先你需要知道你要換算的KB指的是什麼。

目前筆者總結了3種不同的換算情況:

(1)KB指的是硬盤標識的存儲容量,或者KB和Kb都是規範的國際單位,那麼KB和Kb都是十進制單位。

1KB=10^3B=1000B=1000*8bit=8000b;1Kb=1000b=1000/8 B=125B=0.125KB。

(2)KB指的是計算機實際的存儲容量,或與存儲器相關的實際存儲空間大小,或是Windows系統標識的存儲容量,那麼此處的KB是二進制單位,Kb依然是十進制單位。

1KB=2^10B=1024B=1024*8bit=8192b;1Kb=1000b=1000/8 B=125B=125/1024 KB=0.122KB。

(3)如第4點中提到的,下載軟件顯示的數據傳輸速率單位GB/s、MB/s、KB/s 、B/s爲二進制單位,ISP(如電信、聯通等)提供的網絡帶寬單位Gb/s、Mb/s、Kb/s、b/s也爲二進制單位。

1Mb/s=2^10Kb/s=2^20b/s=2^20/8 B/s=2^17B/s=2^17/1024 KB/s=2^7KB/s=128KB/s=128/1024=0.125MB/s;

1MB/s=1M*8b/s=2^20*8b/s=2^13Kb/s=8Mb/s。

6.題外話

假如你單位已經安裝了寬帶業務,或小區寬帶已經連到你家,你準備下載東西,也許你認爲正在使用服務商聲稱的全部帶寬,其實不然,這就不得不涉及到另一個概念——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在規定時間、空間及數據在網絡中所走的路徑(網絡路徑)的前提下,下載文件時實際獲得的帶寬值。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實際上吞吐量往往比傳輸介質所標稱的最大帶寬小得多。

當設計一個網絡時,應該重點考慮帶寬的理論值,即在給定的條件下,理論上所具備的最大數據傳輸位數。設計的網絡的速度應與介質所允許的速度相當,讓用戶使用網絡時,應該考慮的是吞吐量,即用戶是否滿意實際獲得的帶寬值。當構建網絡時應考慮的重要因素是介質的選擇,這又和用戶所需要的文件下載量有關,文件越大,需要的時間越多。有一個公式:預計下載時間=傳輸文件尺寸/帶寬。在不考慮影響帶寬的各種因素下,根據此公式可以粗略估計已選擇的介質傳輸文件所需要的時間。

瞭解帶寬的作用無疑將節約大量的資金,作爲一名網絡設計人員,帶寬是主要的設計點。作爲網絡專業人士,帶寬和吞吐量是分析網絡運行情況的要素。

7.參考鏈接

百度百科-帶寬

百度百科-字節

百度百科-網絡帶寬

百度百科-Gb

百度百科-下載速率

百度百科-GiB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