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其實都不好2019-03-17

作者 賈寒蕻

 現實主義題材匱乏是國產劇之痛,而裏面不切實際的描述更是國產劇創作的短板,新劇《都挺好》的熱播將苗頭指向了中國家庭的一種特殊狀態:撫弟魔

撫弟魔就是指家中排行老小的兒子從小到大受盡父母的寵愛,不學無術,長大後除了噌吃噌喝,就是佔盡父母的小便宜。當然這不是撫弟魔最令人討厭的地方,而這種撫弟魔式的牛皮膏藥最令人髮指的地方在於:他們以一家人爲由,經常去自己的姐妹哥哥家中掏錢,她們結婚生子的錢基本上有姐姐妹妹出,而且經常以父母爲保護傘,不還錢。而父母的態度永遠都是:他們都是你們的弟弟,你應該給他。作爲家裏長期的金庫和銀行,這種姐姐,童年的時候被父母視作隱形人就算是很好的了,更多的時候是家裏的受氣筒,出氣包,忍受着父母的責罵和不公正的待遇。因爲認識到自己身爲女性的痛苦,姐姐大都發憤圖強,很有作爲,但節日的時候經常守着冷鍋冷竈,但心理明白冷鍋冷竈終究比家裏的冷言冷語更好。

因爲弟弟的不作爲,這類姐姐大部分還要忍受着獨自贍養老人的義務,大部分姐姐選擇送父母到養老院,因爲他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都向仇人。他們的潛意識中都有一種思想:我的今天都是我自己創造的,但也不希望父母睡大街。但共享一個屋檐其實彼此心裏都會有些難受。因爲見識到家庭帶給自己的始終是痛苦和不堪回首的烙印,這類姐姐大都選擇不婚,和阿貓阿狗相伴,這就是家庭帶給她的親情觀、家庭觀、婚姻觀,被愛折磨遠比被病折磨更痛苦吧。

嚮明玉這類家庭裏的女孩子在夜晚的時候經常會思考問題:爲什麼有這樣的父母?父母去世後,姐姐對弟弟通常會有兩種處理的方法,寫協議按月給錢;另一種就是登報斷絕關係,只不過後一種需要承擔輿論責任,通常會選擇前一種,可能姐弟倆的關係還不如兩張銀行卡來的實在。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父母往往有一個託詞:誰讓你是女孩子呢!看來又得東西自己是無能爲力,難以改變的。細細想來,孩子成人後的所作所爲潛意識中與父母從小到大成長過程中的教育有關。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多的時候需要父母自我譴責和反省和反思。父母這兩個詞寓意太多、責任太重、太大了。

 

201931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