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你信佛嗎?

文/最等閒

最近網絡有個詞莫名流行了起來,即“佛系”體。

日本的一名禪師也因此被稱爲真正的佛系歌手:炫目的舞臺上、正熱的搖滾隊旁、人羣的注目裏,藥師寺寬邦吟唱出鮮聞的佛經。

有一次,朋友來我家做客,當時音響里正放着我精心收藏的佛教音樂,朋友很是驚詫,覺得我怎麼會聽這種音樂。我很是感慨,佛教作爲我國五大宗教之一,已越來越被年輕人所淡忘。

雖然我不是個十足的佛教信徒,但我是信仰佛教的。我所身處的環境也對我有所影響:母親是個合格的信徒,祖母更是非常虔誠的,雖然對她的印象已非常模糊,但依稀記得在她老人家的晚年,朝拜、唸誦和祈福幾乎就是她的一切。

佛教無疑具有其高深的一面,《故道白雲》裏,年輕的迦毗羅衛國王子歷經艱辛,既有思想的鬥爭和疑惑、也有身體的受難和折磨,最終於菩提樹下頓悟大成,終成佛陀。一生致力於傳道解惑、普度衆生,用淺顯的語句表達其高深的參悟,使受苦的人民得以解脫、得以悟道,受衆滿天下。

看似高深莫測的佛理,其實往往以最簡單、最有力的詞句讓我們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流行詞"佛性“雖然有戲謔的成分,但在我看來,某種程度上卻可以看成佛教的真諦。

佛並不要求你身體和心靈都得經受磨難或是歷練,更多的時候是強調頓悟的力量;“立地成佛”、“回頭是岸”,等等簡潔有力的詞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佛的包容性。

有的人認爲佛性不夠進取,講究點到即止、以和爲貴。這恰恰是對佛性的一大誤解,佛講人之痛苦來源於七情六慾,佛教我們的是如何正視我們的慾望,以及如何把握這個“欲”的度。但在這個範圍內,佛告訴我們,要“精進”。而精進正是佛陀在菩提樹下苦思冥想時的力量。

隨着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的生活被各種東西塞得滿滿,浮躁似乎正兒八經成了當代人習以爲常的生活習性。國外媒體甚至說我們國人缺少信仰,嗚呼哀哉!

中華上下五千年,思想文化領域瑰麗奪目。佛教方面,我們有一世祖師之菩提達摩、西遊取經之玄奘、名揚海外之六祖惠能...然而文化需要世代傳承,你可以不信佛,甚或不信宗教,但我們必須有所信仰。

我信仰佛教,既信仰其平常心,也信仰其精進。

佛不要求我們皈依,佛只要我們歡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