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主播“上崗”運營,人類主播是不是都要被淘汰了?

  AI合成女主播、首場5G手機全鏈條直播、直播眼鏡、MR全息報道在今年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正式“上崗”運營。5G手機全鏈條直播中,5G手機藉助5G網絡實時高速傳輸,5G手機即可實現低延遲甚至無延遲的現場直播,讓廣大民衆和後方報道團隊實時觀看會場實況,並便於後方團隊快速編髮資訊內容。

  比如,新華社推出的AI合成女主播在2019年全國兩會正式“上崗”後,這位叫做“新小萌”的AI合成女主播已經播發了包括《新小萌上兩會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準備就緒京外代表團全部抵京》等在內的多篇融媒體報道。

  “新小萌”是站立式AI主播,與日常坐立式主播不同,給觀衆帶來全新的觀看體驗。機器首次做到逼真的模擬人類說話時的聲音、嘴脣動作和表情,並且將三者自然匹配,創造出人類的AI分身,進而幫助人類提高信息表達和傳遞的效率。

  在圖像生成方面,新版的AI合成主播表情、肢體運動更爲自然,嘴脣動作和播報內容更加同步,完成了站立並可以做出肢體動作的主播形象,進一步提升了合成主播的表現力。

  在聲音模擬方面,通過採集錄製真人的聲音素材,再通過聲音標註以及機器的深度學習算法,構建出發音聲學模型。在此基礎上,輸入任意文本即可實現語音合成。此外,由於應用了圖像處理等技術,使得主播形象更加逼真,播報過程中自然的表情和精準的口型,達到了以假亂真的效果。鄭州人流醫院

  除了AI主播播報新聞之外,還有“AI記者小白”,即通過聲音採集復刻出了主持人白巖鬆的合成音庫。除了在音色惟妙惟肖、最大化還原之外,在說話節奏和情感上也力求逼真生動。選用知名主持人形象和聲音素材播報新聞可以給觀衆更加易於接受和真實的觀看體驗,另外,AI主播可以24小時、不間斷播報內容,根據不同時期、不同熱點內容實時調整,對於新聞報道時效性、用戶體驗感更佳。

  AI主播不僅是充當新聞播報“播音員”,而且還可參與評論節目討論和互動,時不時根據嘉賓觀點、觀衆反饋和在線留言等情況提出自身觀點,讓幾個人的演播室變爲和千萬觀衆、網民互動的“輿論場”。評論節目中出現的多種機器人是專門爲今年兩會報道特別定製的機器人,在上崗之前已學習和儲備很多有關兩會的知識,比如當問到“預測記招熱詞”時就可搜索全網相關的文章、網友評論和熱搜,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預測記者招待會的熱詞。

  隨着智能技術的運算能力、學習能力不斷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媒體融合領域的應用將會進一步深化,爲媒體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智能化寫作、智能化分發、播報、智能化助手、人機互動等都將爲新聞注入活力。然而技術發展和信息傳遞的核心地位依然是人類和人性,所以必須將人類的價值觀“嵌入”算法程序,利用機器學習對大數據的提取和智能學習爲人類提供高效的信息檢索服務,釋放媒體行業的更多創造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