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能解决中年职场危机吗?

  今天看见唐一写了一篇文章,他说

  2019年2月15日滴滴月度全员会,CEO程维宣布公司将裁员过冬,预计裁掉2000人,占全员15%。会后,“滴滴裁员”上了热搜。

  每次裁员,35岁左右的职场人都心惊胆战,因为年纪一大,他们就成为别人口中“贵、懒、油、怂”的代表,最容易成为裁员的对象。


“35岁中年危机”,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每当此时,总会有人给这些35岁的职场人提意见:要多学习新知识,要不断提升自己…

  不少人确实也这么做了,花了不少钱去考证、上网课、培训…到头来却发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变好,生活依然岌岌可危,这是什么回事?


因为,关于“35岁中年危机”,很多人连最基本的事实也没弄清。


那些“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建议,其实只是“正确的废话”,没有可操作性,自然不会帮你度过难关。

  “35岁中年危机”,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我说,靠学习新知识来度过 “35岁中年危机”,其实是“正确的废话”?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如果真的想要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来度过中年危机,要满足哪些条件?


首先,你要有时间和精力学习;


其次,你还要保证自己学得进去,而不是书本摊开,每个字都懂,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说啥了;


接着,你学到的新知识,能被你用在职场上,为公司创造价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通过学习新知识给自己带来的收入提升,能够覆盖掉你不断增加的生活支出。


一个又一个假设,如果都想实现,这个概率也未必有点太低了,是吧?


人到中年,无论是精力和记忆力都大幅衰退,想要在短时间内学会一门新的知识,无疑是难于登天;


你一边要应付繁重的工作,另一边还要照顾家人,能用于学习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要是真有收获那还好,万一到最后钱和时间都花了,没学到啥,或者学到了也没赚到钱,那怎么办?


所以,解决中年危机的关键,并不在于你到底学不学到新东西,因为中年危机,压根和技术、知识没有关系。


所谓中年危机,本质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成本远大于预期收入。

  这个时候,多赚钱不是重点,少花钱才是重点。

  感觉说的很有道理,大部分普通人,到了中年还是个普通人,可能面临收入下降的问题,因为比起年轻人,大多数职业没有竞争优势,好多招聘启事写的年龄限制都是20-35。

  超过35岁的人,工作选择会变少,可能面临工资降低,所以在没有找到能解决的办法之前,还是省钱生活比较实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