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雲計算的發展特點和趨勢

2018年,工信部《推動企業上雲實施指南(2018—2020年)》的印發和各地企業上雲政策的推出,進一步優化了雲計算 產業發展和行業應用環境,激發了雲計算產業發展動力。展望2019年,雲計算在企業上雲、行業應用、市場競爭、生態佈局、工業互聯網落地等方面,將呈現新的發展特點和趨勢。

形勢判斷

(一)企業上雲工作全面開展,將更加註重上雲效益

2018年8月,工信部發布《推動企業上雲實施指南(2018—2020年)》,從政策引導和操作指導層面推動企業將信息系統向雲平臺遷移,支持企業利用雲計算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提出到2020年實現百萬企業上雲。截至2018年10月,已有浙江、山東、江蘇、廣東、湖南等19個省市出臺了推動企業上雲的政策文件,結合當地經濟結構和產業基礎,明確上雲目標和任務重點,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創新工作舉措,聯合產業力量積極推進企業上雲,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注重上雲企業數量的同時,浙江、江蘇、湖南等先行省份已出臺企業上雲效果評價方法,並遴選了一批企業上雲典型標杆,引導帶動更多企業高質量上雲。

2019年,隨着各地上雲政策措施的實施和效果評價標準的出臺,企業上雲工作將在全國範圍進入更高質量的推進落實階段。

(二)行業解決方案不斷涌現,應用將日益拓展深化

我國雲計算的應用正從互聯網行業向政府、金融、工業、交通、物流、醫療健康等傳統行業滲透。2018年, 雲服務 商除升級雲計算產品外,不斷推出面向行業的解決方案。阿里雲發佈ET農業大腦,已應用於生豬養殖、蘋果及甜瓜種植等領域,具備數字檔案生成、全生命週期管理、農事分析、溯源等功能。百度雲發佈了面向農業、製造業和商業的賦能平臺,“雲農”平臺覆蓋生產環境監測、智能灌溉、農業氣象、生產追溯等領域;“雲制”平臺連接工廠中控系統,並結合人工智能能力打造工業數據模型和機器視覺模型;“雲服”平臺則提供獲客、推薦、運營、導購、客服、分析的全流程服務。

隨着數字經濟的發展和行業數字化進程的推進,傳統行業數字化的潛力正在被激發,轉型升級需求旺盛,將成爲雲服務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而傳統行業門類衆多,以工業爲例,我國具有全部工業門類(41大類、191中類、525小類),且各行業狀況不同,這就需要面向各細分行業的雲服務解決方案。預計2019年,將會有更多雲服務商推出面向更多細分領域的雲服務,助力行業企業實現更深層次的數字化轉型。

(三) 公有云 IaaS市場寡頭初步形成,價格戰可能趨緩

Gartner數據顯示,AWS、微軟Azure、阿里雲、谷歌作爲2017年全球公有云IaaS市場份額前四名,已佔據69.4%的市場份額,且各廠商份額均有增長,市場集中化趨勢更加顯著。國內也是同樣的市場格局,阿里雲、騰訊雲、中國電信等雲服務商佔據頭部市場並不斷擴大份額。持續多年的價格戰也加快了這一進程,並給一些廠商的運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2018年上半年,金山雲虧損3.33億元,成爲金山軟件出現淨虧損的一大原因;降價給UCloud帶來大量虧損的CDN業務增長,最終令其不得不減少這一業務;美團雲則選擇了放棄公有云業務。2018年,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等“財大氣粗”的廠商仍然進行了幅度不小的降價,但金山雲、京東雲、網易雲等中型廠商並沒有跟進,價格戰相比前幾年有所降溫。

公有云資金投入大、技術門檻高,各廠商近幾年通過降價等手段拓展市場份額,寡頭格局基本形成。2019年,一方面,在各廠商基本未實現盈利背景下,已具備規模優勢的大廠商希望能早日獲得利潤,不佔優勢的中小廠商希望能減少虧損,雖然在“摩爾定律”作用下,價格仍會合理下降,但繼續價格戰的可能性降低。另一方面,隨着用戶越來越重視上雲深度和效益,對產品技術和服務能力更爲看重,低價不是吸引用戶的主要因素,價格戰將轉變爲雲服務質量競爭,雲服務商將更加註重打造優勢產品、提升綜合實力。

(四)巨頭加大開發生態佈局,開源和應用將成競爭關鍵

投資、收購和合作是巨頭打造生態的常見策略,2018年,類似事件仍然此起彼伏。Salesforce以約65億美元收購軟件開發商MuleSoft,藉助收購,Salesforce將加大產品豐富度,面向用戶提供更多服務。微軟以75億美元收購面向開源軟件的代碼託管平臺GitHub,希望將千萬數量級開發者納入其雲生態圈,推動“雲+人工智能”戰略落地。IBM以340億美元收購紅帽,爲IBM開發和應用方面注入強勁動力,開拓新的雲計算市場。國內方面,各雲服務商均將PaaS平臺作爲構建行業生態的關鍵,如阿里雲推出面向應用、微服務研發和發佈的PaaS平臺EDAS,騰訊雲分別推出面向娛樂和物聯網領域的PaaS平臺,金蝶發佈採用開源技術、支持快速定製化開發的PaaS平臺“蒼穹”,京東也戰略投資了致力於PaaS研發的博雲,通過向開發者和合作伙伴開放應用定製平臺,助力其研發細分行業領域的應用,並與自身平臺應用集成,構建豐富的應用生態。

與前兩年穀歌收購Bitium(身份管理)、微軟收購Cycle Computing(高性能計算)、阿里雲投資七牛雲(雲存儲和CDN)、戴爾收購EMC(存儲)、思傑收購ShareFile(雲存儲)等事件不同,巨頭們在2018年不約而同地加大了對開源和開發生態的收購佈局力度。2019年及未來,開源將成爲各大廠商競爭的關鍵,以充分利用其匯聚的開發力量,構建開發和應用生態,進而提升綜合實力。各巨頭在完成收購後,是否能夠充分整合雙方業務和產品,保持和增強開源社區的活力,仍需要拭目以待。

(五)工業互聯網成爲新藍海,落地應用將探索開展

隨着《國務院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印發和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的評選,工業互聯網成爲2018年產業發展熱點。雲計算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和支撐,各大雲服務商也紛紛推出工業互聯網平臺,爲工業企業轉型升級賦能。阿里雲在重慶與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合作打造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基於邊緣計算平臺與工業PaaS雲平臺,爲軟件服務商與系統集成商提供分佈式、模塊化開發和運營環境。騰訊聯合華龍訊達聯合發佈“騰訊木星雲”,基於騰訊雲平臺架構和華龍訊達以CPS爲核心的數字工廠建設技術,提供數據採集、數據建模、虛擬製造、 大數據 分析、虛擬供應鏈管理、產品全過程生命週期等應用。華爲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完成物聯網操作系統、終端芯片、工業聯接、邊緣計算、工業PaaS等關鍵解決方案佈局,覆蓋研發設計、經營管理、智能生產、智能服務。

在工業互聯網布局熱潮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宣佈出售其Predix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富聯業績不及預期跌破發行價等事件也給產業發展帶來啓示和思考,說明其還不能有效滿足工業企業的實際需求。2019年,各雲服務商推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將進入應用推廣階段,需要更加重視工業行業的複雜性、個性化和用戶企業的實際需求,結合具體場景實現跨界融合,解決企業發展實際問題,從而務實推動工業互聯網應用落地。

對策建議

(一)持續完善企業上雲政策環境

鼓勵各地加強調研,在充分了解本地產業和企業上雲現狀基礎上,制定更具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鼓勵各地放寬對雲服務商成立本地公司、降價等的要求,適當簡化遴選雲服務商的流程,優化上雲財政補貼的申報流程,爲雲服務商提供良好環境。

(二)加大政策宣貫引導力度

政府部門、雲服務商、研究機構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組織開展“企業上雲城市行”活動,組織開展宣傳培訓,做好政策文件的解讀和貫徹落實,分享成功做法和典型案例,並利用各種媒體渠道,宣傳“企業上雲”的知識和做法經驗等,提高企業上雲意識和操作能力。支持雲服務商在各地建設企業上雲體驗中心,推動供需加強對接,營造良好氛圍。

(三)樹立企業上雲典型標杆

制定發佈企業上雲效果評價指南性文件,各地參考並結合當地基礎建立形成企業上雲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組織第三方機構面向上雲企業開展效益評估。繼續組織開展企業上雲典型案例評選,遴選不同行業的典型標杆應用,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促進廣大企業規模化上雲、深度上雲。

(四)加快提升雲服務供給能力

鼓勵雲服務商加強雲計算解決方案和應用產品研發,持續豐富雲計算產品和服務,不斷提高服務能力。支持各地建設軟件開發公共服務平臺,引導軟件企業面向雲計算環境加快轉型步伐,不斷豐富產品服務供給。鼓勵雲服務商與各行業龍頭企業合作,促進行業知識和雲計算技術融合,研發細分行業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彙集行業優勢資源和應用,爲行業用戶提供切合需求的服務。進一步優化雲計算測試評價指標體系,深入開展雲服務能力測評,促進雲服務商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

(五)強化雲計算安全保障能力

鼓勵雲服務商建立合理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加強專業化安全服務隊伍建設,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明確各部門的安全責任,監督並確保各項規範制度的落實。督促雲服務商切實落實運營主體責任,加強安全技術、防護能力和安全服務能力建設,針對雲計算環境下的新型安全問題,着力突破核心安全技術,提升風險預警、監測和應對能力,切實保障用戶信息安全、保護用戶商業祕密。

來源新知號,原標題:雲計算:應用將日益拓展深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