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物語 歡迎來到桌面

從PC開始

計算機,大家認識最明確的就是電腦了,那我們現在先開個機吧。

計算機是怎麼開機的

計算機的電源,除了你可以看到的那個插頭,其實在主板上面也有一個小電池,即使計算機沒插電,他其實也是有電的,這個電池是做啥的呢?其實最主要的功能是維護主板的一些硬件設置,還有系統的時鐘,對,就是你在桌面看到的那個時鐘。

如果你的電腦比較老,還是win7或xp,那麼在開機的時候你會看到有一小段時間的黑屏,屏幕會顯示很多英文,這個時候一般是系統在自檢,計算機這個時候會感知連接在上面的各種設備,像是內存,硬盤之類的,找到他們之後就會把他們啓動起來,那麼是誰在做這些事情呢,是被固化在芯片上的一小段程序,叫做BIOS,基礎輸入輸出系統(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如果缺少了一些東西,或者一些重要的設備接觸不良,那麼這個時候就有可能進不去正常的操作系統,其實基本上這裏不會有什麼很嚴重的問題,除非硬件壞掉了,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有可能你會聽到很多長短不一的滴--這樣的聲音。

接下來,BIOS會尋找在硬盤上面的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呢,一般會在安裝的時候在硬盤某些特定的位置上面寫入引導程序,計算機找到後就可以通過他啓動系統。

如果找不到呢?那當然就開不了機了,他會提示你使用帶有操作系統的設備,可以是U盤,可以是硬盤,也可以是光盤,其實計算機剛剛裝配好的時候應該就是沒有系統的。

計算機找到了系統後,就會進入操作系統的啓動流程,如果是Windows的話,現在就能夠看到微軟的圖標了。

就是有這種操作

鼠標

就是橢圓形的那個,在桌面上滑(mo)動(ca)可以控制屏幕上面的一個小箭頭(叫做鼠標指針),如果是蘋果系統,你快速晃(gui)動(chu)一下鼠標,那個箭頭會變大,一眼就能看到(不過window沒有這功能)。

鼠標有兩個按鈕,對了,中間還會有個一滾輪,從左到右他們依次被稱爲左鍵,滾輪(如果你需要按他的話,就稱作中鍵)右鍵

單擊,就是按一下左鍵,把箭頭移到需要的地方,然後按下左鍵,放開,鼠標發出清脆的Pa的一聲,就好了。一般用來點按鈕,或者菜單,反正不是擺在桌面的圖標。

雙擊,就是按兩下左鍵,把箭頭移到需要的地方,然後按下左鍵,放開,放到一半(趁它不注意)再按一下,然後放開,鼠標發出連續的PaPa兩聲,這就是雙擊。一般打開桌面上的圖標,你需要這樣操作。

右鍵,就是把上面單擊的按鈕換成右鍵就ok。

框選,按下左鍵,別放手,拖動鼠標的時候會看到一個虛線框,把你想要的東西框到裏面,然後鬆手,他們就都被選中了,一般被選中的東西的顏色會發生變化,很容易就能看的出來。

選擇,單擊需要的東西,然後他的樣子會發生變化,就是被選中了。

拖動,把鼠標的指針放到需要的東西上面,按住左鍵不放,移動鼠標就可以拖動那個東西。

鍵盤

通常是用來打字的,當然你用它玩遊戲什麼的也沒問題。

單個按鍵:就是寫東西的時候需要,直接按什麼,需要的位置就會出現什麼,當然是英文字母,我們可以在右下角或右上角找到 英,中,En,A類似的標誌,那個是輸入法,通過輸入法,我們能夠使用拼音打漢字,這個就不多說,後續在做解釋。

特殊的按鍵,Alt,Ctrl,Windows的標誌鍵等,這些都有特殊的功能,多個按鍵同時使用會觸發某些特殊效果,具有這樣能力的按鍵組合,被稱作組合鍵熱鍵快捷鍵等。

這些熱鍵是有使用範圍的,有些是在軟件中使用加快操作,有些可以直接在任何位置都會觸發,使用前應該瞭解清楚。

你看到桌面了嗎

好噠,已經打開了,進入系統之後,沒有進行任何操作的時候看到的,一般就是系統的桌面了,上面擺放着一些圖標,如果安裝了什麼管家之類的,他還有可能在右下角給你提示個開機時間,彈出幾個廣告窗口什麼的。

微(ju)軟(ying)的Windows系統

桌面上面有什麼呢?我以最常見的window爲例,從下往上看,最底下的是任務欄,

任務欄

任務欄
任務欄就長這樣,從左到右依次是
開始菜單的按鈕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小娜的搜索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桌面切換按鈕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一些正在運行的程序的圖標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標可以有很多,如果你開了多個程序的話,他們會從左到右依次排開。

再往右,那是通知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顯示一些後臺運行的程序的圖標,像是qq,在平時會把窗口隱藏起來,只在通知欄留下一個小企鵝表示自己還在運行,通過小企鵝也可以找到qq的主窗口,最開始的上箭頭可以展開隱藏的圖標,可以看到還有很多程序在後臺運行的。

通知欄的右面,有一個,那個位置是語言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中代表現在是中文輸入,旁邊還有輸入法的圖標,可以看出我正在使用搜狗輸入法,在這旁邊有日期和時間的顯示,最右側,是通知按鈕,是收到的一些推送消息,還有幾個設置的快捷入口。

開始菜單

單擊開始菜單的按鈕呢,就能找到開始菜單了,win10的開始菜單長這樣: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最左面有一些按鈕,從上到下依次是用戶文檔,照片設置電源

用戶嘛,就是用來設設密碼,登錄退出什麼的,文檔的話,是會打開文檔文件夾的,照片就是照片,設置進去是系統的設置,電源是開機關機和重啓什麼的。

中間是很多的文件夾,像是安裝的win10應用1,普通軟件之類的東西都能找到,最右側是磁貼,可以放一些常用的軟件的圖標之類的東西。

當然這些是win10的情況,至於之前是啥呢,以後有機會在寫。

Mac系統

系統欄

Mac
系統欄是這樣的。
從左到右依次是:
Mac系統菜單按鈕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當前軟件的名稱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軟件的菜單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通知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日期和時間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Dock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類似於window的任務欄上面的運行中的程序的圖標區域,這裏有程序的圖標,在dock中右側有個分界線,分界線以左是程序圖標,右面是最小化的程序窗口和下載應用程序兩個文件夾,以及廢紙簍(相當於windows的回收站。)

窗口的幾個組成部分

我就從上到下依次介紹了,雖然很多設計已經不再完全按照這個來了2,不過還是具有參考價值,首先呢,打開一個窗口。
標題欄,帶有最大化,最小化,關閉按鈕的那一欄,一般位於窗口最頂部,Linux3,Windows的標題欄上面三個按鈕靠在右側,Mac系統在左側,不一定每一個窗口都有,但是多數是有的。
Edge的標題欄
廣告彈窗的標題欄
迅雷的標題欄
記事本的標題欄
Mac 瀏覽器的標題欄

Mac Eclipse的標題欄
菜單欄,有很多的選項菜單的那一欄,很容易辨認,也不一定每一個窗口都會有,其實現在很多軟件都不在設置這個了,但是功能比較多的軟件上面肯定會有一個菜單欄。

通常菜單欄第一個菜單是文件,這裏不一定就是控制文件的,他一般還會有軟件的設置4,軟件的退出等功能。

一般來說,功能複雜的軟件會提供視圖菜單,用戶可以在這裏找到之前被關閉的窗口或者是其他一些界面之類的,幫助菜單也是很常見的,這裏會提供使用說明,軟件的版本,或者版權信息,如果軟件需要註冊,這裏也會有註冊入口。

與Windows不一樣的是,Mac系統的菜單欄通常會合併到系統欄上面,不會在窗口中表現。
記事本的菜單欄
Eclipse的菜單欄
SublimeText的菜單欄

MacChrome的菜單欄
Mac STS的菜單欄
地址欄,可以輸入本地或者網絡的地址快速導航的位置,是地址欄。
很多時候,瀏覽器的地址欄會和一些工具按鈕放在一起,有的直接併入了標題欄中,總之,如果這個地方能輸入地址,像是網址什麼的,直接進入相應的網站或者文件夾,叫他地址欄是沒錯的。
Edge的地址欄
Windows資源瀏覽器的地址欄
Mac Chrome的地址欄
工具欄
由很多按鈕組成,有的時候還可以拖動放到窗口其他位置,一些軟件功能非常多,而菜單裏面的功能隱藏的比較深,用戶難以察覺,所以很多常用的功能就會在界面上提供一個快捷的入口,通常會單獨放一欄,類似於這種東西,就可以被稱爲工具欄。
Eclipse的工具欄
Idea的工具欄
有些軟件不喜歡這種直接工具欄,或者說這種工具欄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因此有一種特別的工具區域出現了,被稱作功能區,office中就大量使用了這種界面元素: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狀態欄

這個欄目用的比較少了,他一般位於窗口的最下方,顯示一些當前操作的信息,比如說進度,當前編寫的字數等。
office的狀態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結語

這一章主要介紹了下窗口的各個部分,以及我們認爲的常識,這裏說的很多東西在計算機的使用者眼中都是不言自明,不過對於剛開始接觸的來說卻不是這樣,我們的常識不是所有人的常識,如果長時間不使用它們,或許以後自己都會忘記。

前篇:極物語:序章 - 計算機是啥


  1. 類似於Android的APK包,win10也有一個自己獨有的應用程序的形式,稱作UWP,以後遇到再細說。 ↩︎

  2. 尤其是那些網絡的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富因特網應用,類似於以前客戶端的概念),就是一些web站點自己開發的軟件之類的,爲了追求美感很多時候設計出來的形式遠多於這些傳統的概念。 ↩︎

  3. 其實早期Linux的關閉,最大化,最小化按鈕也是在左面的,不過後來喜歡放右面的人比較多,大概是受微軟的影響,所以後來就也放在右面了。 ↩︎

  4. 這裏是指windows系統,如果是mac的話,可以點擊菜單欄上面的軟件名稱,那個其實也是菜單,很多關於軟件本身的設置會在那裏。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