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BI:揭開管理駕駛艙的神祕面紗

說起管理駕駛艙系統,大家可能會聯想到飛機的駕駛艙,裏面遍佈着各種儀表盤、指針、數字……其實在商業智能行業,管理駕駛艙不是什麼有關駕駛的東西,而是BI技術裏面非常重要的一個應用。

1

百度百科裏這樣解釋:“管理駕駛艙是基於ERP的高層決策支持系統。通過詳盡的指標體系,實時反映企業的運行狀態,將採集的數據形象化、直觀化、具體化。”

簡單來講,管理駕駛艙是一個爲管理層提供的“一站式”(One-Step)決策支持的管理信息中心繫統。通俗地說,企業高層在駕駛艙裏可以一下子看到所有做決策時需要的重要數據。就像飛機的儀表盤,它以駕駛艙的形式,通過各種常見的圖表(速度表、音量柱、預警雷達、雷達球)形象標示企業運行的關鍵指標(KPI), 直觀的監測企業運營情況,並可以對異常關鍵指標預警和挖掘分析。

不同的管理角色,其關注的層次與關鍵信息都是不一樣的。管理駕駛艙系統在搭建的時候可以創建出各種不同的駕駛艙。最高領導者可以專門關注總經理駕駛艙,銷售主管可以關注銷售管理駕駛艙,財務主管可以關注運營資金管理駕駛艙。

以中航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駕駛艙爲例。中航公司人力資源指令艙共分4個頁面進行展示,展示頁面上的大數據全部實現向下一層級的穿透功能,通過穿透功能可以查看該大數據的構成明細。第一頁展示的是“薪酬福利統計”的相關數據,第二頁展示的是“職稱、學歷證書”的相關數據,第三頁展示的是“人員流入流出”情況,第四頁展示的是“業務信息預警”功能。

企業建立管理駕駛艙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按綜合評估體系建立企業戰略管理模型的過程。按照該理論建立的績效指標(KPIs)被以最佳接收方式顯示在管理駕駛艙中,供決策者分析。管理駕駛艙是綜合評估體系理論的優秀載體。而且管理駕駛艙充分考慮瞭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和拓展人的智能。例如,考慮到人對圖像信息的最佳接收數量爲6 幅,因此所有的指標都以6幅爲一組呈現在決策者面前。類似的研究成果體現在管理駕駛艙設計的各個方面。

由此可見,管理駕駛艙有幾個特性:

1、豐富的指標體系;

2、形象直觀的顯示系統;

3、數據的時效性和真實性;

4、系統構架(整體構架由牆面顯示系統、管理駕駛艙模型處理核心、數據庫、企業ERP四個部分組成)。

管理駕駛艙的出現,標誌着一個更簡便更有效的信息工具時代的到來,標誌着在未來的企業管理系統中,信息產品會更多地考慮人的主體因素,如何更好地發揮人的智能,將是新一代信息產品的核心思想。

原文鏈接:www.finebi.com/2019/cockpi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