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微服務+雲架構”輕鬆應對系統擴容!

不知道大家打開本文,有沒有留意文章所在的分類節點:雲計算。其實我的本意,是要將微服務跟雲架構歸類在一起。因爲他們都有着一個相同的存在目的:方便擴容!  

擴容。對於遇到過系統瓶頸,需要擴容的系統,恭喜你,你的系統一定是快速發展,遇到了訪問量上升的情況!


【雲架構,系統擴容案例】

先說下我個人的經歷:我是做GPS防盜器系統的,硬件需要給後臺服務器回發數據,所以硬件產品銷售的越好,我的系統就需要面對越來越多的壓力挑戰。感謝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讓我深刻意識到了系統擴容架構設計的巨大價值。我的項目裏,經歷過這麼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單機階段

單機應用,單進程應用,事實證明只能承載幾百設備併發。

通過改造多線程,IOCP設計模型,可以承載20000以上的併發

瓶頸點:難以突破單機應用的併發能力,每次遇到難點都得重構。在我的案例裏,就是可以增加到30000負載,增加不到50000萬負載!

第二階段:手動拆分多服務器階段

手動分佈式分離設計,網站,socket接收程序,緩存,數據庫,使用自建機房獨立運行。事實證明,可以承載幾十萬設備併發

瓶頸點:自建機房防火牆設備有併發數限制,CISCO ASA 5515防火牆最大允許25萬連接。

第三階段:雲架構階段

雲架構設計,通過修改系統,實現自動擴容。這個時候,客戶端設備數再多也沒事,因爲阿里雲SLB之後的ECS服務器數量可以隨時添加和減少,目前已經達到了100多萬的設備併發連接無壓力。

瓶頸點:僅限於我,將來數據庫壓力還需要進一步優化,但是目前併發設備數上百萬毫無壓力,不過阿里雲的分佈式數據庫DRDS似乎也能解決我的難點。


【微服務,模塊化應用案例】

我的案例下,重點解釋了雲架構的作用,沒有重點介紹微服務的作用。但是實際上,在幾次改造過程中,已經使用了一點點微服務的功能:

模塊化功能,剛纔我的案例都是基於整體系統拆分,實際上還有個優化空間就是改造成微服務。“微服務應用”舉例:

登錄系統功能:目前同時登陸用戶最多也就幾百人。登陸功能代碼跟着網站整體發佈,負載均衡下需要一下子維護起來一下子更新幾十臺web機器,顯然太多餘。如果登陸功能這個“微服務”組件單獨發佈,那麼只用2臺web機器(“登錄功能專用服務器”)專門負載登陸功能戳戳有餘。將來這部分系統壓力增加,只需要增加一臺“登陸服務器”即可。

查詢定位功能:每個人的定位頁面都在高頻率刷新訪問,雖然只有幾百人登陸,但是造成的訪問次數卻高達上萬次。怎麼辦?專門拿出十幾臺web服務器,用於“定位查詢服務器”。這樣,如果監控到定位功能有問題,只需要從這十幾臺“定位查詢服務器”中排查問題!

結論:微服務的目的在於軟件開發層面的功能化拆分。對於使用微服務:小項目用起來費力,大項目用起來省心。

所以導致現在觀點多種:

沒接觸過大項目的人覺得微服務就是個累贅;

接觸過大項目的人承認微服務的價值,卻不建議小項目使用微服務進行“高射炮打蚊子”

一直做大流量項目的人,提倡使用微服務。


【結論】

微服務的價值:在於將來訪問量上升時,精準調控某一個瓶頸點的功能,主要屬於開發層面的儲備

雲架構的價值:在於訪問量上升時,直接增加服務器數量擴大系統承載閾值,主要屬於運維層面的儲備

微服務+雲架構:大型系統的重要組合!


原文地址: https://www.opengps.cn/Blog/View.aspx?id=279 文章的更新編輯依此鏈接爲準。歡迎關注源站原創文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