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那麼煩躁

有沒有感覺,我們變得越來越煩躁了?

有多久,我們沒有好好坐下來,什麼都不想,就靜靜地看一本書?

我是突然意識到自己越來越煩躁,越來越追求結果了。

每個星期,我給自己定下一些目標。一開始感覺很不錯,然後慢慢地我不滿足,我以爲自己可以更加努力,在一個星期裏塞進更多的事情。

到了最後,我沒有在完成目標,而是在趕目標了。

1

兩個星期前,我買了一本單詞書,然後計劃,一天看完一個單元就好了。一開始感覺很有興趣,很輕鬆,而且真實的是在實在地學習。

到了第二個星期,我覺得,好像沒有給自己壓力地感覺,所以變成了一天兩個單元。這樣就可以以兩倍速完成這一本單詞書了。

結果,我發現學習上的一種成就感沒有了,然後變得稍微厭惡了。但是想着要完成一天兩個單元的目標,我把其他時間用來學習,然後草草了事,盯着目標。

其實從我給自己定一天兩個單元這個目標開始,我就丟失了學習上最重要的點了。

學習,是很重過程的,而不是盯着目標去學。

就好比,不是你看完了一百本書,你就可以成爲一位大師,重要的是你真真實實地去把書中的知識都看懂了,並且吸收爲自己所用。

2

當我們盯着目標看時,學習的樂趣就會蕩然無存。

看一本書,心裏只想着我今天要看完這本書,那麼也就會一直想着翻下一頁,儘快看完。即使看完了這一本書,書中的內容也不會留在腦海裏,這樣的做法,更加地浪費了時間。

學習中認識的過程,是學習中最吸引人的部分。

我因爲無知,所以求知;因爲求知,更知自己無知。

當我們渴望去了解那些想要搞懂的事物時,我們的求知慾會被激起。當我們在書中找到那些答案的時候,這纔是學習中最令人感到成就的時刻。

可能我們看了很多人在短時間裏完成了一些事情,所以自己慢慢的也追求這種快速。但是當我們盲目追求快速了,就會迷失。

在網上有很多的文章,類似一年看完 200 本書、大學四年看完 500 本書……可能會讓我們把讀書變得功利。

看到別人一個月把一本英語書刷完,自己就想着更加努力,花 3 個星期去完成。

到了最後,我們雖然很快速的看完了一本書,卻留不下 20% 的內容。

我勸你不要如此煩躁,安靜下來,即使追求踏踏實實的 20%,也不要追求虛的 100%。

3

現在的時代,需要真實。那些花費精力,去包裝自己的人,或許在現在看來可以活得光線靚麗,但是長久看來,必定是有真正實力的人能夠站得住腳。

實力是自己的東西,而那一些名聲,就像別人的評價,它可以成就你,也就可以輕易的毀滅你。

我們經常會看到網上賣課的人,會有一大堆頭銜:什麼什麼平臺特邀嘉賓、什麼公司顧問,這樣的人,頭銜越多的,他的實力基本上就會越弱。

當你真的買了課程去聽的時候,就會發現,課程價格虛高。

我們要追求真實。並不是說你去報了很多班,買了很多課,你就能夠變厲害。而是你把這些都學了,才能夠厲害,要分清主次。

我勸你,嘗試着讓自己不那麼煩躁,靜下心來,好好地去把一到數學題弄懂,好好地去把單詞記住,好好地去看一本書,你會發現,這樣慢,更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