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中国古代的道家和儒家都主张“大智若愚”,而且要“守愚”。因为要守,就不是真愚,而是真智慧。大智若愚的人给人的印象是:虚怀若谷,宽厚墩和,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

孔子年亲气盛之时,曾受教于老子。老子对孔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叫人轻易看见;真正的君子,品德高尚,容貌却显得愚笨拙劣。因此,老子警告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矝,故长。”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矝者不长。老师第一个推崇”愚“的含义--宽容、简朴、知足的最高理想。这种处世态度包括了愚者的智慧、隐者的利益、柔弱者的力量和真正熟识世故者的简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