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的總結—思科CCNA學習經驗談


於我最先學習的是思科,那個時候好像還沒有華爲的認證,至少作爲學生真沒聽過,思科認證當時比較火,原因是在很逗高校都是思科的網院,學習思科可以當選修課,有學分的,當時CCNP都難能可貴了,CCIE更是鳳毛麟角(不含當前),所以本文以個人學習CCNA的經歷作爲總結,僅供大家參考。

在寫這個標題的時候,我彷彿回到了當初那個爲學Cisco起早貪黑卻其樂無窮的時光,我不是一個網絡天才,沒有什麼過人的天賦,甚至在那個時候連一臺屬於自己的電腦也可望而不可即,所以在學習Cisco課程,特別是CCNA的過程中,相當的刻苦(先自誇一下),也積累了一些個人學習的經驗,今天寫下來,用以和大家共勉,也希望對大家的學習能起到哪怕及其微小的作用,我也會甚感欣慰! 


在決定學習Cisco課程後,大家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到底要不要參加培訓,因爲畢竟CCNA的培訓和認證費對於學生或者普通的工薪階層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目。現在由於競爭,培訓費用相當便宜了,線上的視頻或者專欄,價格已經低到無法想象。從我的角度來說,如果你不是天賦極高,自制力極強,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建議還是應該參加相關培訓。這樣說,並不是因爲我是培訓中心的老師,因爲作爲CISCO最基礎的認證,只有在參加培訓後,你才能少走彎路(這很重要,否則會極大的影響你的信心),才能體會Cisco認證體系的核心思想,也才能更好的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發展方向,這對於後期自學其他高端課程,作用會更明顯。



CCNA雖然是Cisco入門級的認證,但是內容比較多,比較雜,對於初學的人來說,難度還是比較大的,我相信就算你是學計算機的,在此之前大部分的人都沒有那麼詳細的研究過ROUTE 或者SWITCH。畢竟這是專業性的東西,不是說會用就可以,還要了解它的運作原理。

 

那麼CCNA到底學些什麼呢?和一般的中文教程不一樣,我的理解是CCNA主要包含了以下4個部分(我指的我講課的順序,而非教程):1,網絡基礎原理篇,這部分包含了很多瑣碎的知識點,剛開始的時候會感覺很枯燥,沒辦法,做技術就要有心理準備,你要想得到一個女孩子,就得先付出,你要像愛上女朋友那樣愛上路由器、交換機、防火牆, 並且還要腳踩多隻船,還要經常的喜新厭舊、移情別戀。。。。。。;2,二層交換技術篇,這一部分主要介紹了交換的原理和組網方式,包括二層交換園區網常見的技術:STP、VLAN、VTP、TRUNK等(也是個人覺得對大部分園區網工程師最實用的部分);3,三層路由技術篇,主要講解常見的路由協議原理和配置(包括靜態路由、RIP、EIGRP、OSPF等),雖然大綱不講三層交換機,我建議還是學一下,在企業這傢伙比路由器重要;4,網絡運用篇,包括DHCP、NAT、ACL等。這樣看來CCNA的體系很明顯:基礎原理----局域網----廣域網----實戰運用,當然還有小的知識點,包括一些新技術瞭解,CCNA講的不可能深入,只是爲了做鋪墊。所以要愛上它,首先就要了解它,關於CCNA的具體大綱和知識點,我就不贅述了,網絡上到處都是,很容易搜索到。



關於教材,有很多學員問我,應該看中文教材,還是英文教材。我的建議是,對於CCNA,使用中文教材,CCNA在中國已經N多年了,中文教材也已相當的成熟,使用中文教材可以提高看書的效率,也可以減少一些額外的負擔(特別是心理上的)。但是如果你的英文閱讀能力非常好,自當別論。關於這一點我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如果你有志於在網絡領域長期發展並有所建樹,英文閱讀是不得不過的一關,大部分的計算機或者網絡技術書籍都是譯自國外,鑑於翻譯者的層次不同或者需要查詢最新的技術資料,就不得不查看英文原版技術文檔。(再次順便補充一句:除了常見的搜索引擎,一定要善於利用思科的網站搜索,對此我將單獨寫文總結相關常用鏈接)


對於CCNA的學習方法,其實到沒有太多要講的地方,無非是“書山有路勤爲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不過我還是提倡興趣+刻苦的快樂學習法,畢竟興趣纔是長久的動力。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對老師講解的每一個知識點要真正的理解,不能一知半解,只有真正的理解才能舉一反三。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經常給學員做一些NP的題目,其實知識點就是NA中的,做不上來,就是因爲只是簡單的背住了一些知識點,而沒有真正理解這個知識點的核心。另外,教材一定要看,而且要認真的看,也可以對照老師的幻燈片,回憶上課的知識點。在學每一個知識點的時候,都應該問一句爲什麼:“爲什麼要開發它”-------它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要知道大部分是有需求才有開發,畢竟喬布斯的蘋果只有一個。


對於CCNA是實驗部分,怎麼強調也不爲過,在Cisco認證體系中特別看重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體現Cisco的考試中,雖然大部分是選擇題,但幾乎以模擬現實網絡的情景爲主。我提倡在實驗中理解理論知識點,用實驗來檢驗所學的理論。上課的時候在老師的帶領下多使用真實設備,體會抱着它的那種感覺。。。。。。課下可以使用模擬器,現在的模擬器很好,用真實IOS導入,和真機幾乎沒有區別,最常用的有:Cisco Packet Tracer(常用)、工大瑞普、GNS3(常用)、IOU,EVE(新出來的)等,這些模擬器各有優缺點,建議大家交替使用,取其所長,當然,手頭有設備的,真機練習最好。


image001.png

思科Packet Tracer下載地址:(需要註冊賬號)

https://www.netacad.com/group/offerings/packet-tracer/

GNS3下載地址:(需要註冊賬號)

https://www.gns3.com/

EVE下載地址:

http://eve-ng.cn

華爲ENSP下載地址:(需要註冊賬號)

https://support.huawei.com/enterprise/zh/tool/ensp-TL1000000015



我在網絡工程師小白入門課程中,也提到過網工的學習方法,以此PPT爲例:


image003.png

其中,我最想強調的是,外語能力的重要性,就我身邊的案例來說,很多技術一般,但是外語能力(特別是口語)比較好的,相對工作環境和待遇都不錯(以外企爲多),這個外語主要是英語,但是小語種有的時候更吃香,畢竟學的少嘛,物以稀爲貴。所以做IT,學IT技術,你要說一點英語都不懂,真的不太現實,做網管也得能看懂一些英文報錯或者日誌吧。所以,從發展的角度來說,一個是技術的不斷提升,一個就是語言能力的提升,當然還有一個就是交際能力,我上課經常和學生說,很多時候三分技術,七分嘴皮。聽起來不好聽,但真的就是那樣,很多IT部門裏,混的最好的,往往不是技術最好的。。。。。。

 

本來已經結束了,但是剛剛看到QQ羣,又冒出來一句話,忍不住想多說幾句。學習技術,除了我之前提到了,利用好搜索引擎(百度,谷歌還有官網等),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交流,線下的受條件限制,但是線上的論壇、技術羣羣等,一定要多交流、多討論、不會的問題,你也可以多看、多思考。

 

剛剛QQ羣冒出來的這句話是:“有沒有XXX大神在,幫我看一個問題。”

其實我一直和大家說,在羣裏問話也有很多技巧,不要這樣問,因爲有很多人不想承認自己是大神(低調而已),另外,如果你直接發問題,豈不是更好?

就像平時學員經常給我留言“在嗎”,我要回復,“我在,還活着。。。你有什麼問題”,然後等待,爲什麼不能直接發問題?

 

最後希望,問題無論解決與否,別人的互助,你都應該有感激之情,很多朋友在羣裏,別人熱情的回覆了,對與不對,你應該說句“感謝”,然而簡單的2個字,經常經常經常,有人就懶得說。


本文爲專欄課程的前期鋪墊文章:

《小白網工寶典》
☞思科、華爲,一學二用
☞抓包、交換協議、路由配置

https://blog.51cto.com/cloumn/detail?id=55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