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被尊重的一生 2019-04-08

 作者  賈寒蕻

   《桃姐》是導演許鞍華在二零一二年推出的一部電影,這部關注老年人養老的電影在老齡化不可逆的中國大陸收到了許多的情感共鳴。在文藝片很難收穫到滿意票房的中國大陸,這部電影同樣收穫了六千萬的票房。導演許鞍華,主演葉德嫺更是收穫了國內國外評委的心,憑藉這部電影橫掃金像獎,金馬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我也是這部電影的發燒友,看了幾遍之後,我從中感悟到了緣分、尊重、還有生死。

桃姐作爲香港一家富戶的僕人,在這個家裏伺候了十幾口人,前前後後服侍了五代人。以前她對於少爺roger的感情,是摻雜着一種古老思想,儘管她對於所有的人都盡心盡力,但是對於少爺,是帶着小主人的偏心。少爺全家移民香港之後,大家族變成了小家庭,所有的人都有了自己的歸宿,她和少爺roger的感情就變成了兩個沒有結婚的人相互依偎。孤兒桃姐在香港宛如浮萍,天馬行空的藝術家roger需要有人照顧。在桃姐沒有中風之前,roger沒有意識到桃姐對於自己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當桃姐沒有辦法繼續照料他的時候,他發現在自己生命歷程中,桃姐從他的僕人上升成爲了他的母親,他的朋友。

桃姐搬到養老院之後,不得不面臨兩個妥協,一方面她告別了自己滿是回憶的小屋,另一方面她不得不面對養老院口味一般的食物,少爺roger雖然盡心,給桃姐找了最好的養老院,但是桃姐每天做飯之前,都是一家一家菜市場跑的買,香港每家菜市場的寶貝,她都如數家珍。

而養老院的食物都是一筐一筐買來,保證安全,提供營養。桃姐以前做飯的時候,儘管只有她和少爺兩個人吃飯,但桃姐擺盤依舊是藝術品。母親千里迢迢從美國歸來,奉上慰問金和自己親手燉的燕窩,但是,桃姐,不要慰問金,更是當衆指出了母親燉的燕窩種種不當之處,讓母親好生尷尬。

來到養老院的老人,有的是因爲年輕風流不止,年老的時候沒有地方安歇;有的是因爲年輕的時候對待子女的態度有問題;有的是因爲年輕時候有過錯。他們集中在這裏,面對年老帶來的身體機能退化,不斷嚴重的疾病,甚至還有面對脆弱的親情,獨自面對死亡的悲傷。桃姐不一樣,他選擇來到了養老院,roger一有空就回來看她,兩個人互相打趣,互相調侃彼此曾經的相親對象。主人家裏的重要場合邀請桃姐到席,把她當做家裏的長輩,坐主位。Roger的新電影舉行試映會。樸素半生的桃姐拿出珍藏的珍寶和脂粉,好好打扮了一下,兩個人挽着手,一聲大帥哥,迴應一聲大美女,兩個人就這樣走到了會場。Roger小學鐵黨聚會,四個功成名就的男人面對桃姐最後留下的滷牛舌,就像回到了原始森林的大猩猩看到了香蕉,記憶力划走的桃姐不記得很多事情,但是其他三個人的名字都記得一清二楚。桃姐的笑聲和幸福在灰色的養老院格格不入。

     面對桃姐的生病,roger學會了照顧桃姐,這個出身好的男人儘管紳士,但是面對剛剛生病的桃姐,照顧的吃力。在桃姐生病的後期,已經學會了如何體面的照顧桃姐。在母親吐槽香港生活質量不如美國的時候,他也會像桃姐一樣,給母親衝上一大杯羅漢果水。Roger一出生,桃姐就跟着他,桃姐去世的那年,roger已經五十九歲。桃姐的生病死亡,是他一手操辦,在這個過程中,他對於香港的養老和葬禮十分熟悉,但是對於同樣生命開始走向後半程的roger來說,桃姐的離開讓他直視死亡,健全了生死觀。但是活着的roger更可憐,父親離去,母親覺得美國更好,香港這個故土對於她沒有任何留戀,同輩的姐妹,後輩的侄子都有着自己的家庭要去照顧。而享受了半輩子伺候的roger可能很難再找到一個像桃姐這樣的僕人照顧他。

電影結尾,以李商隱無題作爲結尾,高度總結了桃姐的一生。桃姐這個十三歲就沒有了父親的人,用自己一輩子的努力掙得了主人家的尊重,有一個體面的後半生和結局。桃姐不是偉人,她的世界就是簡單的竈臺,主人家的鍋碗瓢盆,以及她追隨了半輩子的小主人roger。但是桃姐絕對是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2019-4-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