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8

天才是客觀存在的嗎?天生就有某種能力的人真的在事業上可以少付出很多反而取得更大的成就嗎?

 

對天才的兩個問題

  • 這種特殊的能力特點是什麼?
  • 什麼樣的訓練使那種能力成爲可能?

對於任何特殊的天生才能都可以通過問這兩個問題,來確認這真的是天才嗎?

莫扎特的例子很好地證明了所謂天才的理論的脆弱性,莫扎特是一個傑出的作曲家,演奏家,傳言說他6歲時就可以獨立作曲,被稱爲“兒童作曲家”,但是證據顯示,他在15,6歲之前並沒有能夠獨立完成任何有重大意義的音樂作品,當時的作品都是在一些不太知名的奏鳴曲的基礎上改編的,並且出自於他父親之手,因此當貝多芬真正地獨立作曲的時候,他已經15,6歲,已經在父親的指導下經過了10年左右的刻苦訓練,莫扎特是一位傑出的音樂家和作曲家,這的確不容置疑,但並沒有證據來支持(而且有大量的證據反證)這一觀點:他的傑出成就不能從刻苦訓練的角度理解,因此必須歸功於天生的才華。

很多“成功學家”,或者是暢銷書作家在輸出自己某個觀點的時候,喜歡拿一些“誇張過的”或者是“精加工過的”天才的例子作爲佐證,而這些“橫空出世”的英雄又被普通受衆所歡迎,這很大程度上誤導了他們,因爲這誇大了天才的作用,實際上沒有誰是一生下來就比別人強很多的,不用努力或者僅僅付出極少的努力就可以站在人類的巔峯,這注定只能是玩笑。

人們喜歡這樣的故事,不用經過刻苦的訓練,不用經過無數的漫漫長夜的孤獨練習,就可以擁有強大的力量,比如說,只因爲自己是氪星人,就可以毀天滅地;知識因爲被毒蜘蛛咬了一口,就可以飛檐走壁;在山洞裏被一個老頭子莫名其妙地傳了70年內裏,以後就獨步江湖了。truth is, that is impossible. 經過作者的求證,發現人們口中常說的天才,彈鋼琴的莫扎特,跳高的托馬斯,打冰球的馬里奧,其實都是經過加工的故事,爲的是取悅讀者,事實上,他們每一個都付出了常人難以堅持的努力,以及接受了很好的指導。

這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們口口相傳的“謊言”,比如說

  • 黑人就是比黃種人身體素質好,要不然NBA全是黑人呢
  • 很多人確信自己就是音盲,確信自己唱不了任何歌曲
  • 有的人就是天生智商高,所以考試成績一直比別人好

聯想到自己,其實我從小到大一直覺得自己比同齡人要“聰明”一些,因爲我考試成績一直比較好,但是實際上,我付出的努力也是最多的那一批人,我到現在還記得,高中復讀的時候每天要做多少試卷,我唯一比別人強的地方可能是,我一直有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及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有的人可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補足自己已經比較好的科目,而我總是把時間花在刀刃上。因此,說我比別人聰明其實是不負責任的,既是對別人的努力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的刻苦練習不負責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