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中層技術管理以及996和程序員有多大關係?

  想寫這樣一篇博客很久了?筆者從14年畢業,工作至今,已經待過三家互聯網公司,分別是做電商、醫療、ToB產業互聯網的公司。從一個剛畢業的稚嫩大學生,成長爲一個架構師。從我的個人親身經歷出發,我想談一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中層技術管理。

一、實力派

  我的第一任直屬領導,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當時我還是一個初入互聯網行業的新人,他會在我每天工作之前,把我今天要做的功能,用郵件發給我。郵件裏面包含了功能實現的流程圖和一些注意事項,我只要按他的功能寫出代碼。這意味着,他在給我分配這個任務的時候,已經全盤思考過這個功能的程序合理性。他是一個高級程序員,他雖然沒有親手寫下這些代碼,但代碼在按照他的思想執行。在我後來的工作中,我也常模仿他的方法去帶一些新人。但對於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人,或者我認爲這個人可以自己去解決問題,我會讓他去考慮、去設計一個功能、一個程序,會讓他告訴我他的實現方法、流程,我會聽取他的實現方法、流程,看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和我的想法一致。這種領導我稱之爲實力派。

二、傳話派

  後來,因爲一系列的人員流動、職位調整,我迎來了另一位直屬領導。他工作多年,項目經驗豐富,技術能力一般,年齡30左右,已結婚生子。公司決定研發一個新項目,新項目採用以往不同的技術路線,需要我這樣年輕、有學習能力、有精力的人員去做攻堅手。新項目備受重視,大領導經常會召集中層幹部開會,會上會部署一系列工作任務。每次會議完畢,各組自行開會傳達會議精神。在我們組的會議上,我的這位領導通常的一個流程是:一、傳達大領導指示,“大領導要求我們怎麼樣怎麼樣,要做什麼工作”;二、任務分解,“這個事情我又不會,只能靠你們了,你們一定要給我撐起”,難啃的事情挨着分給攻堅手,自己負責一些挑戰相對低的事情。這還不算完,過一段時間,下一次會議,在大家對這個技術難點攻克地快完成的時候,又分配一波新的技術難點,而之前攻克的難點問題分到自己頭上。當然,他自己會擔項目的責任,也就是項目做好了,是這位中層領導的成果,管理得當、分工合理、銳意進取、攻堅克難,項目沒做好,他作爲首要問責人。我稱這類領導爲傳話派。

三、不沾鍋派

  再後來,我見到另一類的中層管理,在工作中,主要負責開會、傳達會議精神。在互聯網行業,敏捷思想是一個貫穿現代化敏捷互聯網行業日常的思想,看板工具,是程序員們經常使用的得力生產力工具。然而,他的治下,還是按“塊”分任務,這塊功能你負責,那塊功能他負責,“這塊功能出了一切問題,你的責任”,包括和產品溝通、編碼、和各方對接。言必稱,“這個事情,領導已經決定了,就這麼幹”,“領帶說了什麼什麼,有問題你去找領導”,“領導這麼要求的,不是我要求的”......,在一個技術型團隊,讓人不明白的是,他的職責是什麼?

  在一些小的互聯網公司,有技術經理、有項目經理,技術經理管技術,框架、難點,幫助程序員順利開發業務;項目經理負責項目,項目的進度、業務邏輯等,有時存在會兩者兼任的角色,各有職責。

 

漫談996

  有一本書,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想必互聯網圈的人都瞭解。筆者曾親身經歷,因爲產品經理拍腦袋,一個項目立項、設計、開發、測試,到臨上線被砍掉,整個團隊fire。

  前幾年,大家都擔心淘寶、天貓幹掉線下零售實體店,後來馬雲提出,新零售,一些實體店又紛紛開起來,河馬生鮮、蘇寧小店等,why?因爲人有接受高質量服務的需求,線上不能搞定一切,機器、程序可以爲人服務,但最高級的服務,仍然是人給人提供的服務、個性化的服務、專屬的服務。說到服務業,要提供高品質的服務,賺更多的錢,起碼你得認識你的客戶、知道他的需求、研究他的喜好,有人說,我可以用身份牌,每個人一掃,通過機器程序,我能知道這個人是誰,可以通過歷史數據分析他這個人有什麼習慣,預測他要幹什麼事情。想象一下這個場景,假如我進入一家經常去的飯店,老闆一看,哎喲,這不誰誰誰,笑臉相迎,愛吃什麼,不用多說,不一會兒功夫,給你做好了端過來,你是不是願意經常去光顧這家店。如果,現在,你進入一家飯店,首先要求你掃碼,服務員也不怎麼搭理你,你用程序點了菜,廚師根據程序無差別的燒菜,端到你的面前,你吃完結賬走人。兩種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再舉例一個場景,你每天下樓出去買菜遛彎,你先用門禁卡開門,回到小區,你提了一堆東西,此時你讓小區保安幫你開下門,他問你是誰,你住哪裏的,你一說,他開門,你回家。假如,場景切換一下,你下樓買菜遛彎,遇到小區保安,他一眼認出你,問早,給你開門,對你微笑,你買菜回來,他主動幫你開門,問你需不需要幫助。你願意爲後者支付更高的物業費嗎?我會願意。

  這是什麼意思?意思是現在的人可真懶,指望程序做一切事情,讓自己簡簡單單、舒舒服服把錢掙了。回到產品的設計上,各種無人概念、無人物流、端菜機器人、各種算法,爲你匹配一堆看起來你比較需要的服務,這些我也就認了,畢竟不是人人能爲高質量服務買單。現在一個場景,我一個ToB的交易,幾百個商品,一天沒幾單,一個單子可能會執行幾天甚至幾個月,需要幾臺機器、一個程序,自動把這幾百個商品上架,然後更多時間,這幾臺機器是空閒着的,單子也要自動審覈,自動完成,支付流程也要自動的,又得需要幾臺機器,寫一些程序去執行,然後大部分時間空閒。值得嗎?更有一些需求,一些數據,一次初始化後,伴隨着程序整個生命週期,也不會有幾次更改,這樣的數據也要做一個開發、ui、前端、測試去做一個界面去維護。而這樣的小的、不甚合理的需求積累起來,匯聚成了無盡的需求,這些需求真的必要嗎?對於業務的開展、對於GMV的提升真的有用嗎?還是說這樣的需求能讓大家看起來都很忙,kpi不會難看?

  在996這件事情上,是程序員不努力還是什麼?真得想想。

  政府前兩年提的懶政,什麼是懶政?其他行業不懶政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