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的存儲歷程到“零”外置的雲存儲

我們都說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從食物,衣服和住房的各個方面來看,它對我們來說都很方便。 你要觀看的電影將一次播放,您想要吃的食物將會到達幾次。這些都隨着時間而變化。

 

同樣,文件存儲在計算機中的方式也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存儲空間的大小已經增加,而且價格並沒有像當時那麼昂貴。 你還記得那時花了很多錢的磁盤嗎?現在在角落裏還好嗎?

 

存儲模式的變化不僅是技術的進步,也是用戶習慣的變化。

 

讓我們來看看從最初的存儲方法到現在發生了什麼。

 

一、打孔紙(1900年-1950年)存儲容量:960bits

人民羣衆對“存儲”的渴望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凸顯出來了。在這一年,一位美國老爺爺Hollerith 研究出了用穿孔的方式把數據記錄在紙上,然後把紙條送進機器裏面進行數據加載。

 

最典型的穿孔卡是由80列,每列12個,共960個孔洞組成,按照這種方式,數據只能記載960bits。哦對了,這個老爺爺就是赫爾曼·何樂禮, 這項技術在之後還被用於美國人口普查,使得美國人口普查從8年的拉鋸戰,縮短到了短短一年。老爺爺之後又成立了個公司,叫做 製表機器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該公司是IBM的前身之一。

 e9f953a590a82c89cace1e4a00cb6bb6.png


二、8英寸磁盤(1971年-1979年)存儲容量:100KB-1MB

卡片打孔式的存儲一直興盛到了1971年,在這一年,我們常見的3.5寸軟盤的前身,問世了。

 

只不過當時是要比以後的尺寸大很多就是了。

 

初代軟盤大小爲32英寸,後因爲攜帶不方便改成了風行八年的8英寸軟盤(1971-1979)這項改進讓IBM的Alan Shugar 名聲大噪。

 

在後期的時候離開原公司,創辦了希捷,是不是很眼熟?對,就是那個移動硬盤的希捷。不過現如今 8英寸的磁盤也並沒有退出市場,根據BBC的報道美國核武部隊仍在使用此磁盤,光每年維護這些磁盤,政府就要花上610億美元納稅人的錢來維護,也是愛的深沉。

ff826dcc400773bf828187b1084d3f64.png

 

三、5.25英寸磁盤(1976年-1982年)存儲容量:100KB-1.2MB

你知道西餐廳一張餐巾紙大小是多少嗎?5.25英寸。

 

就是因爲西餐廳的餐巾紙的大小啓發了當時的人兒,向着更小更大存儲量邁進。

 

這時,軟盤已經可以存儲內容超過1MB了。

 

 

四、3.5英寸軟盤(1985年-2005年 )存儲容量:400KB-1.44MB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看到父親公司裏的電腦都有這個3.5英寸的軟盤。 那時,我覺得哇哦如此強大,數據可以被寫入如此小的“盤子”。

 

這一次,日本索尼公司搶佔了美國公司的前端並開發出了一塊3.5英寸的軟盤。 更便攜,更方便,存儲更多,雖然只有0.2MB以上。 它一直使用到2005年,順便說一下,它還解決了5.25英寸軟盤外殼脆弱且容易受到***的缺點。

a397d381ceee9bda4eaae546da33efda.png


 

在最鼎盛的時期,全球有多達50億片軟盤正在使用,那時候大家都認爲軟盤是以後電腦發展的必然趨勢,可是,蘋果公司第一款iMac就取消掉了對磁盤的支持,轉而搭載了托盤式光盤驅動器。看來,蘋果公司取消掉當時最流行的特性是與生俱來的。

172cdbd67841d80363c9321922e6d247.png

 

五、CD(1980年-至今) 存儲容量:550MB-700MB

在80年代的時候,cd 流行了起來,想不到他竟然出現的要比3.5英寸軟盤還要早。甚至比軟盤都要早很多。根據資料記載,cd在60年代就已經被開發出來做存儲了,只是到了80年代、90年代才流行了起來。變成了主要的存儲工具,慢慢地在取代軟盤存儲。從此存儲數據飆上了百兆存儲。

 

 

六、DVD(1995-至今)存儲容量:4.7GB-17.08GB

dvd 目前爲止還在用。cd的衍生。

 

95年流行開來。

 

可能也跟那時候家裏都有dvd 播放機有關。

f40476ef6c7cdba1e651f5d0ef0bdb9d.png

 

七、智慧卡(1995-2004)存儲容量:2MB-128MB

此“智慧卡”並不是各種各樣ic卡,而是東芝公司推出的移動存儲卡,根據資料顯示它最初被稱作固態軟盤卡(Solid State Floppy Disk Cards,簡稱SSFDC)主要應用在數碼相機上面,和後來出現的記憶棒都是一樣的使命。只是智慧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成爲了NAND閃存設備的鼻祖,而記憶棒是98年纔出現的產物。

60c1d361d63f04ea14a098b1322d6f8b.png

 

八、SD卡(1999-至今 )存儲容量:1MB-128GB

根據智慧卡,演變成了我們最熟悉的sd 卡。

 

在過去,當手機內存沒有如此高的內存時,我們用mp4觀看電影,它是移動數據加載的主要力量。 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娛樂生活。手機可以插入更多的歌曲作爲音樂播放器,mp4可以下載更多的電影,充當小型電視。 然而,現在手機已經取代一切,mp4已從舞臺上退出,相機已成爲唯一可以發光的地方。

 

九、U盤(2000—至今 )存儲容量:8MB-256GB

同年,在1999年,IBM和Trek Technology向我們推出了了幾乎現在人手一個的U盤。 主要解決了如今計算機正在慢慢普及,但是相互傳輸文件的痛苦太慢了。 在插頭和插頭之間,計算機中的文件隨時都可以打包並帶走。

 

順帶一提,U盤的專利可以在中國企業朗科手裏哦。

875983cb7304ca61e76f2fec98664262.png

 

十、雲盤(2011—至今)存儲容量:unlimited

 

2007 Onedrive問世

 

2008 Dropbox初始版本和用戶見面

 

2011 iCloud在蘋果大會一經推出即獲得滿堂彩。

 

2011 堅果雲給中國用戶帶來了“專業,安全的同步網盤”,讓中國用戶可以穩定的高效辦公。

 

2012年Google終於推出了Google Drive,讓2006年的“傳言”變成了真。

 

等等。

 

自此,開啓了雲端存儲的時代。拋棄舊有的外接存儲硬件,雖說是雲端,但是一切都還是那麼×××。

電腦存儲簡史.jpg

 

穩定高效,無感化的同步文件,讓資料在雲端跟着走。

 

這些都是在潛移默化的改變國人的日常工作習慣,從最初的用紙卡讀取寥寥的bit級別數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