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聽我一個故事講透一個鎖原理之synchronized

微信公衆號:IT一刻鐘
大型現實非嚴肅主義現場
一刻鐘與你分享優質技術架構與見聞,做一個有劇情的程序員
關注可第一時間瞭解更多精彩內容,定期有福利相送喲。

故事從這裏展開

蜀國有一個皇帝叫蜀道難,他比較難伺候,別的皇帝早朝都是在大殿上同時接見所有大臣,共商國是。他不一樣,他說早朝你們不要有事沒事都跑過來嘰嘰喳喳,有事則來,無事則該幹啥幹啥去,然後安排太監每天早上在大門口守着,每次只允許一個大臣進來彙報情況。
“你敢多放進來一個就砍腦袋的幹活。“
太監趕緊下跪,說“謫!“。
第一天,太監傳話欽天監求見,皇帝允了,欽天監上殿報曰:”臣稟報,昨日我司夜觀星象,西方忽現王星忽明忽暗,恐戎狄那邊有亂。“
“朕知道了,退下吧”。一日無事。
第二天,太監傳話欽天監求見,皇帝允了。一日無事。
第三天,太監傳話欽天監求見......一日無事。
第四天,欽天監......一日無事。
第五天,皇帝不耐煩了,和賈太監說,欽天監這老傢伙整天是不是閒着沒事,以後他來了不用給我稟報,直接放他上殿講,講完讓他走吧。
國泰民安的日子依舊過着,每天只有欽天監一個人來報告,賈太監每次看到是欽天監來了,也懶得搭理了,直接放他進去了。(這就是偏向鎖,稍後我細細道來)
又一日,欽天監如往常進殿報道,賈太監站在門口打着盹,忽然耳邊傳來一個聲音:
“賈太監,幫我稟告聖上,工部李尚書求見。”
“emmm...進去吧...嗯?等等,尚書大人你先等等,欽天監在裏面,你等會再來求見吧。”太監一陣後怕,尋思着欽天監還在裏面呢,這要是放進去了,我這腦袋可就沒了,果然嗜睡誤事。
過了一會兒,李尚書回來詢問求見,被告知欽天監還沒走,只好又離去。
又過了一會兒,李尚書又回來詢問求見,正巧欽天監走了,太監進殿傳話說工部李尚書求見,皇帝宣覲見,李尚書進殿上報了一番東南連連大雨,已派人去監察水利,修繕河堤。(這就是輕量級鎖)
忽一日,西戎狄和北匈奴同時對帝國西方和北方發難,前線戰事消息如片片雪花紛紛涌入京城,瞬間殿外來了一羣大臣有要事稟告。
一會兒這個來問賈公公我可以進去了嗎?一會兒那個來問賈公公我可以進去了嗎?
把賈太監累的喲,一天下來光說“稍後再來”都把嘴皮子磨破了,沒幾日,賈太監就跪在皇帝面前哭泣道:“聖上啊,快想想辦法呀,奴才這身子骨就要交代在門口了。”
皇帝一聽,說你傻啊,叫他們一個個在門外排隊啊,誰叫你要他們稍後來求見的。
賈太監細思大喜,覺得有理,次日在門口豎起一個牌子“稟報要事者,這邊排隊”,賈太監再也不用一個人對着一羣人反覆回話,只需要每次出來一個,然後傳話放進去一個,就可以了。(這就是重量級鎖)
上面這個故事,分別講述了synchronized內部四種級別的狀態,分別是:無鎖狀態,偏向鎖狀態,輕量級鎖狀態,重量級鎖狀態。

重量級鎖狀態

我們首先從重量級鎖開始講,重量級鎖是通過互斥量(Mutex)來實現的,即一個線程進入了synchronized同步塊,在未完成任務時,會阻塞後面的所有線程。
就像上面的故事所講的,要稟告要事的大臣只能在大殿門口外一個接一個的阻塞排隊。
之所以稱它爲重量級鎖,是因爲Java線程是映射到操作系統的原生線程上的,如果要阻塞或喚醒一個線程,都需要依靠操作系統從當前用戶態轉換到核心態中,這種狀態轉換需要耗費處理器很多時間,對於簡單同步塊,可能狀態轉換時間比用戶代碼執行時間還要長,導致實際業務處理所佔比偏小,性能損失較大。
當然這個在虛擬機層面進行了一些比如自旋等待,鎖粗化等等的優化,避免陷入頻繁的切換狀態。在這裏我就不細講了,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我後續再和各位看官講上一講。

輕量級鎖狀態

輕量級鎖是JDK6引入的,它的輕量是相較於通過系統互斥量實現的傳統鎖,輕量鎖並不是用來取代重量級鎖的,而是在沒有大量線程競爭的情況下,減少系統互斥量的使用,降低性能的損耗。
輕量級鎖是通過CAS(Compare And Swap)機制實現的,即如果鎖被其他線程所佔用,當前線程會通過自旋來獲取鎖,從而避免用戶態與核心態的轉換。
就像上面故事所說的,大殿中欽天監在彙報工作,工部尚書要求見,並不需要賈太監每次都進去問一下皇帝,惹得皇帝龍顏大怒,而是大臣自己隔一段時間便來詢問賈太監能不能進去,不能就稍後再來問,直到可以進去爲止。

偏向鎖狀態

偏向鎖也是JDK6引入的,它存在的依據是“大多數情況下,鎖不僅不存在多線程競爭,而且總是由同一線程多次獲得”。它是通過記錄第一次進入同步塊的線程id來實現的,如果下一個要進入同步塊的線程與記錄的線程id相同,則說明這個鎖由此線程佔有,可以直接進入到同步塊,不用執行CAS。
就像故事中的,如果每天只有欽天監一個人來的話,就不用賈太監稟告了,賈太監每次一看到欽天監,尋思着,喲,欽天監呢,您自個兒直接進去吧,說完自個兒出來吧。
如果說輕量鎖是爲了消除系統互斥量帶來的性能損耗,那麼偏向鎖就是爲了消除CAS帶來的性能損耗,使之在無競爭的情況下消除整個同步,性能無限接近非同步。

如何通過這四種狀態實現性能大幅度提升的

Java對象頭

要說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講一下Java對象頭,每個對象都會有一個對象頭,它分爲三個部分:

內容 說明
Mark Word 存儲對象的hashcode或鎖信息
Class Metadata Address 存儲到對象類型數據的指針
Array length 數組的長度(如果當前對象是數組)

從表格可見,synchronized鎖的信息是存在對象頭裏一個叫Mark Word的區域裏的,考慮到虛擬機的空間效率,Mark Word被設計成非固定的數據結構,會根據對象的狀態複用存儲空間來存儲不同的內容:


鎖的升級

當JVM啓用了偏向鎖模式(JDK6以上默認開啓),新創建對象的Mark Word是未鎖定,未偏向但可偏向狀態,此時Mark Word中的Thread id爲0,表示未偏向任何線程,也叫做匿名偏向(anonymously biased)。

偏向鎖狀態--->無鎖不可偏向狀態/輕量級鎖狀態

當第一個線程嘗試進入同步塊時,發現Mark Word中線程ID爲0,則會使用CAS將自己的線程ID設置到Mark Word中,並且,在當前線程棧中由高到低順序找到可用的Lock Record,將線程ID記錄下。完成這些,此線程就獲取了鎖對象的偏向鎖。
當該偏向線程再次進入同步塊時,發現鎖對象偏向的就是當前線程,會往當前線程的棧中添加一條Displaced Mark Word爲空的Lock Record中,用來統計重入的次數,然後繼續執行同步塊代碼,因爲線程棧是私有的,不需要CAS指令進行操作,所以在偏向鎖模式下,同一個線程,只會執行一個CAS,之後獲取釋放鎖只需要對Lock Record做操作,性能損耗基本可以忽略。
當另外一個線程試圖進入同步塊時,發現Mark Word中線程ID與自己不相符,這個時候就會引發偏向鎖的撤銷,變成無鎖不可偏向狀態或輕量級鎖狀態,當然,這只是宏觀上的描述,嚴格意義上講是不準確的,因爲裏面還存在重偏向機制,這裏就不過於深入,在後續的文章中,我會專門出一篇文章,給各位看官詳細介紹偏向鎖到底是怎麼回事。

無鎖不可偏向狀態--->輕量級鎖狀態

當鎖對象變成無鎖不可偏向狀態時,多個線程運行到同步塊以後,會檢查鎖對象狀態值標誌是否加鎖,如果沒有鎖,就把鎖對象的Mark Word信息拷貝存儲到當前線程棧楨中Lock Record裏,然後通過CAS嘗試把對象的Mark Word的值改變成一個指向自己線程的指針。如果成功,則當前線程獲得鎖對象的輕量級鎖,其他線程的CAS就會失敗,因爲鎖對象的Mark Word已經變成一個新的指針了,必須等待線程釋放鎖,此時其他線程則通過自旋來競爭鎖。當獲取鎖的線程執行完畢釋放鎖的時候,會將Lock Record裏面之前拷貝的值還原到鎖對象的Mark Word中。

輕量級鎖狀態--->重量級鎖狀態

當自旋次數超過JVM預期上限,會影響性能,所以競爭的線程就會把鎖對象的Mark Word指向重鎖,所謂的重鎖,實際上就是一個堆上的monitor對象,即,重量級鎖的狀態下,對象的Mark Word爲指向一個堆中monitor對象的指針。
然後所有的競爭線程放棄自旋,逐個插入到monitor對象裏的一個隊列尾部,進入阻塞狀態。
當成功獲取輕量級鎖的線程執行完畢,嘗試通過CAS釋放鎖時,因爲Mark Word已經指向重鎖,導致輕量級鎖釋放失敗,這時線程就會知道鎖已經升級爲重量級鎖, 它不僅要釋放當前鎖,還要喚醒其他阻塞的線程來重新競爭鎖。
大概流程如下圖所示:



這裏有一點需注意的是:鎖只能升級,不能降級。

鎖的對比

優點 缺點 適用場景
偏向鎖 加鎖和解鎖不需要額外的消耗,和執行非同步方法相比僅存在納秒級的差距 如果線程間存在鎖競爭,會帶來額外的鎖撤銷的消耗 適用於只有一個線程訪問同步塊場景
輕量級鎖 競爭的線程不會堵塞,提高了程序的響音速度 始終得不到鎖的線程,使用自旋會消耗CPU 追求響應時間,同步塊執行速度非常快
重量級鎖 線程競爭不使用自旋,不會消耗CPU 線程阻塞,響應時間緩慢 追求吞吐量,同步塊執行速度較慢

synchronized的底層實現

synchronized無非以下兩種:
1.對象鎖:修飾非靜態方法,修飾代碼塊
2.類鎖:修飾靜態方法,修飾代碼塊
其中按照修飾類型來分,又可以分爲代碼塊同步和方法同步

代碼塊同步

代碼塊同步鎖的是對象,使用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指令實現的。雖然我知道多一行代碼少一位看官的定理,但是這裏還是必須貼一張代碼圖,來證明我沒有瞎說,是有理有據的“理據服”。
想要降服妖怪,就得先將其打回原形,所以我們先對一段簡單的代碼進行反編譯,得到它的字節碼。

    final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public int subtr(int i){
        synchronized (lock){
            return i-1;
        }
    }

字節碼:



可以看出,monitorenter指令是在編譯後插入到同步代碼塊的開始位置,monitorexit插入到同步代碼塊結束的地方,正常情況下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是一對一的匹配,而後面又出現了一個monitorexit,是因爲那裏是異常處,用來保證方法執行異常的時候,可以自動解鎖,而不會造成死鎖。

方法同步

方法同步的實現官方沒有透露,我們嘗試對一個方法同步的代碼進行反編譯。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add(int i){
        return i+1;
    }

字節碼:



從字節碼裏也看不到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智能發現flags那裏,多了一個ACC_SYNCHRONIZED的標示,沒什麼頭緒。不過我猜想,底層應該是鎖方法所屬的對象或類。

這就是synchronized的大致原理,打回原形之後來看,是不是就覺得也不過如此?有什麼疑問或更好的解讀,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進行愉快友好的磋商交流。
如果覺得有用,記得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