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十一年後,《魔獸世界》的廣告依然能嚇哭小孩?

2018年9月21日,西安市傳出一則新聞,有西安家長覺得《魔獸世界》在地鐵站投放的廣告畫面太過“恐怖”,讓自家小孩受到驚嚇。對此各大媒體紛紛轉發,標題都是大同小異的“《魔獸世界》廣告角色眼睛流血,嚇哭小孩”。

關於遊戲的討論乃至爭論,在國內已經整整持續了二十餘年,對於這則新聞網友們的觀點更是大相徑庭——遊戲圈外的網友高呼“管管遊戲,救救孩子”,圈內的玩家則在高呼“管管孩子,救救遊戲”。



禁令再臨?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魔獸世界》廣告嚇哭孩子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十一年前,《魔獸世界》還在第九城市手下的時候,它就已經嚇哭過一名孩子。算算時間,這名孩子如今也是成年人了,說不定還已經玩上了《魔獸世界》。

十一年前的2007年,正是遊戲機禁令高掛,“電子鴉片”呼聲最高的時期,當時出現這種“遊戲廣告嚇哭孩子”的新聞,也就只能掀起一點“又來了”的浪花,大概就只有一些《魔獸世界》的老玩家還記得了。

而當時廣告裏的那位血精靈,即使眼睛沒有流血,也還是嚇哭了小孩。


《魔獸世界》其實自引入之初,就遭遇到巨大的阻力,2007年的《燃燒的遠征(TBC)》版本,由於審批問題國服遲遲不能上線,被玩家們調侃爲“特別遲(TBC)”,其後的版本《巫妖王之怒(WLK)》由於存在大量的亡靈要素,最終更是延遲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才正式上線,於是又被玩家們調侃爲“忘了開(WLK)”。



直到2014年,遊戲機禁令正式解除之後,遊戲業界才迎來了巨大的轉機,電子競技也逐漸走上正軌,然而來自廣大羣衆,尤其是廣大家長羣體的敵視卻從來沒有消停過。正所謂樹大招風,作爲遊戲圈內最著名的MMORPG《魔獸世界》自然是首當其衝,這個首當其衝,就體現在十一年後的《魔獸世界》廣告依然可以嚇哭孩子。



該管的是遊戲還是孩子?每個時代對主流娛樂的批判都從未停歇

2018年9月初,曾出現一則“13歲男孩深夜玩吃雞遊戲,墜樓身亡”的新聞,新聞中的家長稱,孩子在玩一款名爲“吃雞”的手遊,這款遊戲就是“讓小孩去跳樓”,告訴他們“掉點血”又會“活過來”,並十分肯定地小時孩子跳樓是遊戲害的。



隨着採訪的深入,該家長一再表示“孩子心裏絕對沒有壓力”,因爲父母是“天大的事情都不會說他”,家庭環境也十分優越,父母長期在南非行商,經常有視頻通話溝通感情。

然而,許多網友也發出疑問,在這個“孩子越來越缺乏夢想”的時代裏,就連六七歲的孩子都知道,會動的玩偶裏其實藏着一個人,也知道魔術和電影都是假的,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想像一個十三歲的孩子會因爲模仿遊戲裏的“跳樓”而身亡。





父母和孩子長期缺乏直接交流,卻一口咬定是遊戲害死了孩子,並表示要將遊戲公司“告到破產”,其說辭之牽強附會,少有地讓這則新聞的輿論更多地偏向了遊戲一方。

遊戲圈裏的那些“老玩家”們,如今年紀小則二十餘歲,大則已經超過四十,這些當年頭疼着“防沉迷”的未成年人,如今早已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工作者,而現在他們該頭疼的是 “放沉迷”實施得不夠徹底了。

這正是許多玩家高呼“管管孩子,救救遊戲”的原因。



在雅加達亞運會上,中國的英雄聯盟代表隊,即使在奪得冠軍之後,仍然有人如此評價——

“大家去看看這幾天所謂的奪冠畫面吧,四個孩子裏面三個近視,其中兩個很瘦弱,如同吸食毒品,另一個體型肥胖,我不是在惡意貶低他們身體,孩子們也是無辜的,我只想說遊戲這樣的東西真的值得我們去爭奪冠軍嗎,這個算體育項目?對年輕人不是正面引導而是無聲傷害!”



如今輿論的最大矛盾,就在於有自制力的成年人遊戲玩家,和缺乏引導的未成年人遊戲玩家之間,再加上分級制度遙遙無期,實名制又形同虛設,這個矛盾似乎就成了一個無解的難題。

對此,網上曾有消息傳出,有關部門或將出臺政策加大遊戲產業的稅收,部分網友尋思着這會不會是解決問題的轉機,畢竟諸如菸酒這種明擺着對健康有害的產業,就是靠着重稅的貢獻活下來的。但當他們仔細一想,立馬就發現這根本毫無意義,因爲會被重稅制裁的,也就是有着消費能力的成年人罷了。



鬥蟋蟀、撲克牌、麻將,這些曾經遭到批判的娛樂項目,如今成了讓人津津樂道的文化,甚至成了歷史的沉澱,歸根到底只是因爲這些娛樂項目的地位不再值得主流媒體去批判。

但電子遊戲前所未有的滲透率,使得這項娛樂項目在可見的未來中,將長時間佔據主流娛樂的地位。不難想象,更多年後的孩子依然會被一個遊戲廣告嚇哭,只不過可能不是《魔獸世界》罷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