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執筆05期】題圖(律詩) 作品&詩友互評

主題:題圖(見上圖)

體裁:律詩


01 作者:清水玉石

五律·春遊之放紙鳶(新韻)

春綠河邊柳,風吹喚燕鳴。

天晴溼界壟,水暗映梧桐。

草上兒嬉鬧,田中父備耕。

同齡開口笑,鳶鳥上青冥。

【玉天陽賞評】

①作者由題圖聯想,向外延伸描寫的物像較多。思緒非止於玩樂,還同時想到了父輩春耕的農家之景,讓詩情童樂更加貼近生活。

②第二句的“水暗映梧桐”感覺像是單純地對仗而寫,與整首詩輕鬆明朗的基調略有衝突。


02 作者:孤燈

五律·題圖(新韻)

時逢四月天,芳嘆盡流年。

日暖遊郊野,風輕放紙鳶。

線長猶可掣,人遠豈能還。

少小開懷笑,青青草柳間。

【玉扉洞主評】

詩從四月春起筆;頷聯承接起句,用互文手法寫趁日暖風輕之際,出去踏青、放紙鳶;頸聯從風箏能放能收,轉入人事遠去之心,頗見旨趣;尾聯寫會眼前之景,不如少年在自然之中的歡樂。

中間兩聯不錯。頷聯我理解爲“日暖正好遊郊野,且趁風輕放紙鳶”,用五言表達出來,既寫出了日暖風輕讓人想到遊樂放鳶,也指出了具體遊冶的場景,承上啓下的意味很不錯。頸聯從放風箏本身聯想到人事遠去,難再重來的哲思。這個思考的點一方面反向照應了出句的風箏可收回來,正向又指出作者在看少年人時想到自己生涯不能重來的感慨,一語雙關,非常切題。“猶可掣”的“掣”字用得精到,可以看出作者在煉字上是用了一番心思的。

首聯的“時逢四月天”平鋪直敘,中規中矩,但是下句的“芳嘆盡流年”有些齣戲,上不知四月天爲何“芳嘆”,下不及“盡流年”怎麼轉入遊冶戲鳶事。可能“嘆”字和“盡流年”想要爲第三聯的“人遠”做照應,但是與正文割離比較大。畢竟是五律,要講究語氣貫通,這句太過跳脫。

尾句的“少小開懷笑”本來做第三聯的“人遠豈能還”的昇華,可以做得更好,可是“青青草柳間”又把場景轉回眼前。作詩從景轉入情之後,再去寫純粹的景,會讓人覺得詩意不夠流暢,像是卡文後隨手一補,草率而出讓前文的“意”不能盡達。很希望作者這兩句能將第三聯貼合併昇華起來。

總體來講,作者在對句兩聯用筆還是比較不錯的,可惜的是整首的章法不是很好,承轉尚有節,而起句太平,結句草率。願繼續努力,將開頭寫的再抓人眼球些,結句寫得更有表現力些,調整些與詩意相割離的意象,讓全詩氣韻貫通起來,共勉之。


03 作者:錙銖必較

五律·題圖

尋春東嶺上,日暮靄依依。

細柳藏靈秀,幽芳獻鬱菲。

遊絲收復放,竹鷂滯還飛。

也共童兒樂,流連已忘歸。

【浩來點評】

這首詩感覺和我的差不多啊,都是白描寫圖的,感情帶入不深。不過唐詩也很多單純寫景的啊,沒有必要每次都強烈的抒發個人情感。

前面兩句寫方位和時間,後面寫景,再寫活動。最後稍微表達一下個人的心情。

美中不足的是,細柳和幽芳好像對不太上,稍微改一下是否更好一點,柳可以對鬆,竹,梅什麼的啊。


04 作者:miss魚

七律·踏青(新韻)

臨窗拭鏡望前庭,忽見春來淺草青。

啓扣推門尋柳去,攜夫抱子踏歌行。

身逐陌上翩然醉,鳶過雲中自在輕。

共此良辰朝與暮,暫拋世事忘營營。

【馥彧賞評】

一首清新樸實的律詩,個人感覺能夠打動人的作品就無愧好作品的稱號。前三句語言樸實舒服,過渡自然,第四句攜夫抱子踏歌行,全家愉快出行的狀態一目瞭然。身逐陌上翩然醉,鳶過雲中自在輕。兩個角度展現郊遊的輕鬆自在。共此良辰朝與暮是詩的昇華,非常有味道。關於最後一句,暫拋世事忘營營,很寫實也很動人,還引用了“何時忘卻營營”的典,可個人卻覺得與全詩輕鬆愉快的氛圍不非常一致,我想可以理解爲昇華,但卻給輕鬆的詩增加了一筆欲言又止的世俗沉重,這句話見仁見智,但也確實勾起了我很複雜的心緒。總而言之,在我看來是一首很棒的小詩。


05 作者:白首

五律·早春(新韻)

綠樹如天柱,苔溼沁小丫。

風追樑上燕,柳弄眼前葩。

有意觀春色,無情墜葉華。

言談童性稚,盡趣可歸家。

【長弓朔賞評】

1.全詩以童稚之趣觀春色。頷聯擬人着意,附景以人之趣;苔溼沁小丫直言童子赤足,嬉鬧之意已在其中,皆與尾聯趣字相呼,情思甚妙。

2.自尾聯看來,全詩當落在趣字之上,而頸聯無情墜葉華之句與趣大相徑庭,不免突兀。

3.首聯綠樹如天柱起勢頗壯,與主旨略顯不合。

作詩不過爾爾,挑刺尚能一二,失敬!

06 作者:雨霖

七律·題兒童戲紙鳶圖

日暖風來春正好,晴空高朗見飛鳶。

行聽綠野三聲笑,坐看瓊華綴九天。

心遠已朝塵外去,體輕猶在掌中懸。

飄然欲作青雲客,卻累孩童一線牽。

(頷聯錯綜對)

【龍神點評】

這首七律,首聯交代時間,引起下文。日暖風來,初春正好,在晴空之上看到風箏。首句引領開篇,雖無亮點,仍中規中矩。

風箏哪來的呢?頷聯承上啓下聽到野叢之中幾聲孩子嬉笑之聲,原來是孩子放的。但我覺得頷聯第二句稍有拼湊之感,或許可再斟酌而改之。

頸聯處理頗爲不錯,採用對比的手法,心已經超脫雲外,可輕盈的身子仍在手中線上。漸入此詩真正的主題。

此詩我最喜尾聯,應爲此詩點睛之筆,結合頸聯,讀出了一種能力駕馭不了野心的無奈。心比天高,欲超脫這凡塵之外,卻終究逃脫不了錦線這塵世的束縛。

通讀全詩,讓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似是寫出了風箏的無奈,又表達了人生,不知是否是雨霖的內心所感。

若說缺點,全詩前四句過於平庸,但若作爲引子而漸入佳境,亦無可厚非。前幾句雖有拼湊之嫌,但瑕不掩瑜!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07 作者:玉扉洞主

五律·題兒童戲紙鳶圖(新韻)

柳堤初邂逅,風物正流連。

裁紙圖鴉毳,纏絲系草弦。

和薰宜縱目,自在許飛鳶。

世味常紛擾,誰如赤子閒?

【孤燈賞評】

玉扉洞主的詩,初看很容易理解。但是仔細多讀幾遍,就能慢慢體會到其中匠心獨運的地方。

我水平有限,僅試圖從自己的理解來賞析一下,不一定正確。

最近在讀《唐宋詞十七講》,葉嘉瑩先生講詞時,引入了符號學的概念。提出語序軸和聯想軸的概念。對本詩來說,首聯在語序軸上是比較模糊的。誰邂逅了誰?誰又在流連什麼樣的風景?語序軸上的疑問,卻能夠在聯想軸上獲得解答。關鍵詞就是"柳堤"。柳堤這個意象可以很容易想到是在說春天。"初邂逅“即是初逢春天,另外“邂逅”還有不期而至的意思。”風物“即是春天的風光。”正流連“即是反寫“春光無限好”。所以第一聯實際上寫的是初春風光正好。

可能這樣講還不容易體會到其中寫得好的地方。那麼可以對比一下本人拙作"時逢四月天"。同樣都是寫春天到了,風光正好,一曲一直,高下立判。同樣幾個字,顯然前者傳遞的信息和情感都要豐富很多。

頷聯寫風箏製作的過程。這裏註解一下:毳(cuì)。鴉毳即鳥羽毛。草弦:"風箏魏的革新裏還有一個絕活叫蒲繃。就是拿蒲草做成弓弦,擱在風箏上發出聲響。這個絕活只有他能做,沒能傳下來。" 這裏草弦代指風箏。

初讀時可能很奇怪,放風箏也就罷了,怎麼還做上風箏了。我的理解是跟尾聯"閒"字相扣。有閒情放風箏固然很自在了,更有閒情做風箏那是閒上加閒,特別閒。

頸聯"和薰"這個詞的選用,也很有意思。《唐》中認爲,講什麼固然重要。怎麼講也很重要(語序),選用什麼詞來講也能體現獨有的"質感"。並舉例說用"菡萏"和用"荷花"給人的感覺就完全不同。就這裏來說,薰可指和曖(蕙風如薰------左思《魏都賦》),溫暖的天氣想來是晴天,所以"宜縱目"。薰也會給人別的聯想,因爲薰也可以指花香。雖然這裏可能並不一定有花香的意思,但是卻已經給了人這種聯想。我腦子裏一個春暖花開的形象就浮現出來了。可以對比一下暖風,暖日什麼的,是不是感覺意象就是要生動很多?

我是第一次寫律詩,評就更不敢了,所以胡扯幾句,大家指正。


08 作者:喵

五律·春山觀景(新韻)

三春常夜雨,今日始朝晴。

山上風箏涌,石邊蚱蜢生。

花幹清露墜,葉潤巧鶯鳴。

淺嗅芳菲味,深懷澹盪情。

【雨霖賞評】

1. 首聯交待了時間和環境,“始”字用得好,連綿春雨後終見天晴,讓人很是期待放晴後的情景,有想要讀下去的慾望。

2. 頷頸兩聯都是寫春日所見,“涌”和“生”兩個字,把詩寫活了,有畫面感。

3. 尾聯“淺嗅芬芳味”比較生硬,似是湊句。末句雖體現了情感,但總覺得欠點火候,且缺少餘味。

總結:全詩整體較平,節奏起伏較單一,中規中矩,卻沒有特別抓眼球的句子。但第一次嘗試律詩,能做到結構清晰,表意明確,遣詞精準已經非常好了。

個人見解,姑妄聽之。


09 作者:長弓朔

五律(新韻)

一紙風鳶薄,兩樹柳花飄。

幾處炊煙小,誰家稚子囂。

不來說線短,反去怪天高。

道是大鵬鳥,乘雲上九霄。

【白首賞評】

1. 首聯和頷聯立竿見影,描述了初春時節農家的意象。

2. 頸聯寫的非常好,是全詩的點睛之筆。

3. 尾聯“道是大鵬鳥”比較出韻,末句雖體現了飄逸的情感,但總覺得整體有點怪怪的。

總結:全詩整體比較怪,節奏把握的可以,也有很妙的句子。畢竟是第一次嘗試律詩,以後多注意格律、平仄,就很完美了。


11 作者:玉天陽

五律·憶童趣

晨露蘊金霞,朝攀向日花。

藍青藏鳥跡,翠綠掩人家。

竹馬纏輪線,青梅粘紙紗。

同行相放遠,阿妹笑晗呀。

【清水玉石賞評】

①前四句寫景。寫出了早晨太陽初升,飛鳥綠葉相襯的農家景象。“蘊”、“攀”、“藏” 、“掩”等字突出了景色的生機勃勃。

②後四句寫人。寫出了青梅竹馬從準備風箏到放風箏的歡樂景象。一人“纏輪線”,一人“粘紙紗”,寫出了兩人的相互配合。“相放遠”、“笑晗呀”突出了兩人一起放風箏的歡笑場景。


12 作者:浩來

五律·閒居(新韻)

漫步鬆湖路,兒童偶相逢。

發足飛紙鷂,揚手送絲繩。

薄霧籠青柳,春波浸碧空。

忽思年少事,也有戲東風。

【錙銖必較賞評】

作者通篇寫實,在下亦是此類風格。所以看到作品格外親切。

1、首聯漫、偶兩字說明作者是信步而行,比較隨意自然。

2、頷聯承接上句,然後發足,揚手描繪了兒童的動作,比較靈動歡快。

3.頸聯由動入境,由近及遠,描繪了周圍的環境。個人認爲籠字在這裏應該是上聲,所以有些出律,浸字似乎有些突兀。

4尾聯看到這個歡樂的場景,不由得想到年少的自己也是這樣的歡樂。話外之意,似乎有一聲嘆息,惋惜自己逝去的童年。

作者和在下都是寫實白描的風格,我們兩個也有共同的缺點,就是尾聯的意境把控能力很差,情感不到位,需要共同努力。

13 作者:昀航

偶見童趣(中華新韻)

偶見雲中翅,追絲溯杳然。

溪邊垂柳悅,柳下稚童歡。

幼子隨兄長,竹箏慕錦鸞。

休說鳶鷂小,亦敢上青天。

【溶溶月賞評】

作者的這首詩十分有童趣,歡、悅等字眼確切的表達出了感受,傳遞給人快樂的氛圍。今人寫古詩能做到確切的表達情緒已不是易事,這裏面有人物、有場景、有情緒,整體十分完整,而且結尾“亦敢上青天”又做到了昇華。提兩個建議:詩在於煉字,尤其是五言詩,更需要精煉,第二聯裏出現兩個柳字,重複字在寫詩裏是一個特別應該避免的問題,建議修改。第一聯中的溯字應該是用於與水有關的事情,比如“溯流而上”,用在這裏不太準確。

我也是通過這次寫詩跟各位大神和師父學到的一點點知識,也許說的不恰當,不到之處望見諒。


14 作者:自牧

五律·看人家風箏也很開心(新韻)

窗外春光美,徐行向苑東。

遠空雲淡淡,近水樹濛濛。

天上鳶雙舞,坡前影兩重。

俄而風乍起,倒地也從容。

【開陽賞評】

整篇是舒緩的節奏,因春光而起遊興,所以起步踏春徐行,起始有所實據。美字的話不錯,但感覺還能煉得再特別點。硬要說的話,那就是東基本上是沒意義的。自牧自從上次的疊詞專精以來,疊詞的熱愛再次呈現。但是此處的雲淡淡、樹濛濛卻感覺疊詞沒用得很有意義,當然用這些形容詞還是挺好的,只是沒顯示出疊詞的好處來。然後遠空雲、近水樹、天上鳶、坡前影結構一樣,缺乏變化顯得比較單調,所以難出特別吸引人的地方。或者說整個二、三聯的句式,都基本一樣。最後俄而、乍都是突然,重複起來不如多個別的詞,倒地也從容顯得太口語化,尤其是在整篇比較舒緩的基礎上,收得不夠有力。當然,意味還是好的。


15 作者:潛龍在淵

七律·題風箏(新韻)

竹骨冰魂本不驕,默然無語任君挑。

身無雙翼情難禁,心有鴻鵠志未消。

欲與飛鳶爭競速,盼同山嶽比孤高。

狂風吹起凌雲夢,笑傲蒼穹在九霄。

【不長胖的喵賞評】

1.總得來看,這是一首詠物佳作。對風箏這一本來“無情”之物,作者把人類特有的情志賦予給了它,對風箏進行了讚美,也藉此表達了作者奮發向上的志向和對質樸謙遜的品質的頌揚。

2.首聯“冰魂”“無語”等詞語既切合了風箏箏本爲靜物這一客觀屬性,又讚美了風箏純淨、謙遜、質樸、低調的品質。

3.頸頷兩聯重點突出了風箏上天的遠大志向。特別是詩作的尾聯,寫得磅礴大氣,讀來抑揚頓挫,頗有英雄豪情,令人深感振奮。

4.只覺一處頗有疑問,與作者探討。“爭競速”三字中,爭、競二字含義相近,有重複之嫌。另外,“孤高”是個內部爲並列關係(孤且高)的形容詞,而競無論作動詞還是作副詞來理解,“競速”兩字應是個偏正關係的詞,似乎對仗都不太和諧。

鄙人淺見,姑妄言之。如有不當,敬請諒解。

16 作者:開陽

五律·題圖(新韻)

與點揚風袖,春服上舞雩。

柳心折遠近,鳶志放高低。

夫子長歌詠,逐童自笑嬉。

目高不顧下,踏草入新泥。

【自牧賞評】

點:曾點,字晳,“宗聖”曾參之父,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論語•先進》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曾點回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yú),詠而歸。”

曾點說:“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陪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在沂水旁邊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歌,一路走回來。”

雩:“雨”和“虧”聯合起來表示“讓雨水把乾涸的湖澤注滿”。本義:古代爲求雨而舉行的祭祀。

舞雩,臺名,是魯國求雨的壇,在現在曲阜市東。

首聯交代時間地點,“風袖”很棒,飄逸自在,滿袖清風。

頷聯,“心”“志”沒能完全理解,問了作者才知道。柳心是折柳之心,思念遠人,也思念古人,如當時的孔子、曾點。鳶志,依然是《論語•先進》的這篇,孔子問當時的幾個弟子,有機會的話都想做什麼,弟子們各言其志。子路自信能夠治理千乘之國。冉求謙虛一點,能夠使國土縱橫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國家人人富足。曾點比較看重祭祀,孔子一生都想恢復周禮,所以最贊成曾點。鳶志比喻他們三人的理想有高有低,也是對愛徒魚的祝福。

頸聯寫夫子和小童。

還是最喜歡尾聯,比較可愛,就顧着看天上的風箏,一個不注意,踩進泥裏了哈哈哈哈。如果說煉字就是要煉動詞,“目”和“入”都很好。



10 作者:楚歌(不參評)

五律·題圖·放風箏

桃李醉春煙,嚴霜入舊年。

絲牽楊柳岸,波盪客舟前。

竹哨空中起,風箏嶺外懸。

割黴風借力,轉運上青天。

宋代習俗:人們把放風箏作爲一項鍛鍊身體的運動,百姓在清明節時,將風箏放的高而遠,然後將線割斷,讓風箏帶走一年所積之黴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