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爲家》觀後感

“笑一笑,這是給你拍身份證,而不是死亡證。”攝影師的一句話,讓電影的主人公大概只有十二歲的贊恩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這是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一個十二歲的男孩,發出一種只有歷經滄桑的老人纔會有的釋然的笑。十二歲是贊恩在被捕之後,經過醫生根據他的骨胳發育情況鑑定出來的他的大約的年齡。

因爲他的生日自己不知道,他的父母也不記得了。在貧民窟里長大的孩子,父母麻木地生存,把這種麻木的生存狀態延續到孩子身上。“我們就像是蟲子,哪裏有什麼身份證。”當贊恩想要偷渡的時候,回來找身份證明,他的父親給他這樣的回答。

贊恩是一個叛逆的孩子,他的叛逆來源於對於生命追求自由和美好的初衷。他想帶着不想小小年紀就嫁人的妹妹逃走,但是卻沒能成行。而在這次回家的時候,他明確的說自己不是來看母親的,當然也不是來見父親的,她們帶給他的只有貧窮的恥辱和聽由命運擺佈的麻木。就在這個時候,父親抖出堆證明,其中就有醫院證明,那時候,贊恩才知道自己嫁給人的妹妹已經死了。

他徹底憤怒了,瘋狂地拿起菜刀,他要去砍殺比自己大很多的妹夫。

“我要告我的父母,告她們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贊恩看着自己的父母,她們對自己只有無休止的打罵和抱怨。沒有愛的溫暖的父母,她們每天生活在死亡線上,但是還是把一個又一個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

甚至在大女兒走了之後,母親去監獄探望贊恩,說是失去的一定會以另外的方式回報回來。說着平靜而木然地指着自己懷孕的肚子。

對於自己女兒的死亡在短暫的悲痛之後又恢復了麻木的女人,她有什麼資格做母親啊。贊恩扔掉了母親帶來的食物,憤恨地罵着畜生。

沒有保護孩子的能力,只能看着她們一步步地走向繼續的貧窮,或者嫁給有錢人,已經是自己能夠給女兒的最好的出路了。

比起經濟的匱乏,這個家裏充滿了抱怨,父親後悔自己結婚生孩子,母親也總是怨恨贊恩惹事,她們在兒子出走好長時間回來之後,沒有關愛只有責罵甚至是詛咒。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信心,喪失了對於孩子的關愛。

家是什麼,是贊恩給於妹妹的親情和呵護。贊恩給例假初潮的妹妹清洗內褲,用自己的衣服給妹妹當護墊。他看到了妹妹要早早出嫁的苗頭,想要幫她逃走。妹妹在被讓強行帶走的時候,也是哭喊着我要和哥哥在一起。

是贊恩給予自己看護的孩子的照顧,他獨自照顧母親被抓的嬰幼兒,想辦法給他吃喝,帶着他找媽媽,就算是沒有找到也沒有拋棄孩子,只是在自己都無能爲力的時候,把孩子託付給她媽媽認識的人。

影片有一個細節,贊恩賣小吃,把孩子放在旁邊,但是孩子一直朝着他的方向走來。他太累了只好把孩子的一隻腳捆在繩子上,但是看到孩子痛苦的樣子,又把他解開,把吃的東西拆開喂他。

家是細心的呵護和愛,是努力拼搏和奮鬥爲家人創造更好的條件,比起麻不不仁的父母,贊恩的愛心與奮鬥,更能詮釋家是什麼。

生而不養,養而不育,是如此的不負責任,而這些是麻木的贊恩父母始終都沒有能力,沒有力氣去思考的事情。

一個敢於對自己的處境發起反擊的人,一個敢於向命運的不公發起挑戰的人,哪怕他是一個貧窮的少年,他也應該擁有更好的未來。

雪山崩塌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沒有責任的。從麻木和自私中走出來,你的愛心和溫暖就是最好的家的詮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