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回鄉亂記

      時在端午,又溜達着回了老家。這是一年當中康家莊最爲好看的時節,唯一遺憾的是這兩天再能下點雨就好了,可惜沒下。過一晌扁豆、豌豆、麥子熟了、收了,地裏邊又是禿一塊綠一塊,沒這個效果了,會寧縣老在弄鄉村旅遊的點,不知道爲啥老選不到我們的老家?可惜了。

      曾經說過進我們莊的路還是土路,下雨天就不好走了,感謝政府今年列在通村硬化路的項目中了,清明回家時已開工了,這一次回來的時候又停工了,說是弄路基時三七灰土回填不合格,讓人家管工程的叫停了,唉這些小包工隊掙錢的心思還是太重了點,土多“灰”少了,關鍵是誤了我們走路。

      老家在隴中山區也算一個好地方,一處山間小盆地,除了南方的水地作物種不成,其它的種啥啥成,但缺點是雨養農業,看天吃飯。今年春夏時節,雨下的還算及時,所以地裏邊莊稼長勢非常好。種植業調結構的問題一直是農民自發搞的,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主要是壓夏擴秋、壓糧擴經,最主要的一條路就是跟着感覺走。當地政府好像是很少管到這塊地方的,主要是這裏離鄉政府比較遠,離公路沿線比較遠,離觀光農業比較遠,但相應地少了些幹部的折騰,就多保留了一些自然。

      不管怎麼樣,發展還是硬道理。現在莊裏面主要有這樣幾個變化:一是養的耕地的驢馬少了,農業機械多了;二是種莊稼的地塊見少了,退耕還林的地多了;三是窯洞少了,磚瓦房多了;四是睡覺的熱炕少了,時興的牀板多了;五是念書的娃娃少了,留守的老人多了;六是打架罵仗少了,但人情來往也少了;七是貓狗少了,鳥多了……

      老家的夜啊非常寂靜,電視不響,電話不晌,汽車不響,偶有狗叫,過去晚上還有三五個打牌打麻將的,這兩年聽說鄉派出所抓的很緊,加上莊裏留守種地的一幫人大都已開始老眼昏花也打不成了,莊裏的文化活動和這個夜生活還是很偏寂寞的,加之我們這個地方傳統的院深牆高,晚上人家屋裏燈亮不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