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癮》06

前文介紹了上癮模型的四個過程:觸發、行動、多變酬賞投入。事實上,要讓用戶形成穩定的使用習慣,就必須讓他們經歷上癮模型的多次循環。

一、產品梳理

時刻問自己五個問題:

1)用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你的產品可以緩解什麼樣的痛苦? (內部觸發)
2)你靠什麼吸引你的用戶使用你的服務? (外部觸發)
3)期待酬賞的時候,用戶可採取的最簡單的操作行爲是什麼?如何簡化產品使該操作行爲更輕鬆容易? (行動)
4)用戶是滿足於所得酬賞,還是想要更多酬賞?(多變的酬賞)
5)用戶對你的產品做出了哪些“點滴投入”?這些投入是否有助於加載下一個觸發並儲存價值,使產品質量在使用過程中獲得提升? (投入)

通過不斷追問自己這五個問題,你就能夠確定你的產品在技術上的缺陷與不足究竟在什麼地方,就可以更專注地去進行改進了。

二、四種類型的製造商

用戶習慣的養成,不可避免地會牽涉到利用潛在心理改變用戶行爲模式的部分。有的人或許會擔心,這種習慣養成可能會被企業濫用,諸如一些在線遊戲就曾經被指責爲有意讓用戶沉溺其中、以致於影響了玩家的健康與正常生活。

那麼,在創建用戶習慣時,製造商究竟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作者在此提出了製造商應隨時捫心自問的兩個問題:

我自己會使用這個產品嗎?
該產品會幫助用戶大大提高其生活質量嗎?

如果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是”的話,那麼企業所做的就可以說是合理的了。

按照製造商在操控模式中的表現,我們可以把他們分爲四類:


三、機會源自於自身

要對產品進行完善,需要對產品進行習慣測試。首先要確定產品的使用對象羣體,對用戶羣體的行爲作出分析,然後再對產品進行不斷地完善。

然而,對於一款新產品而言,要找到成熟的習慣養成經驗並不容易。我們很難憑空設想出某個羣體的需求與痛點何在,因此研究自己的需求,從自身出發就更有可能帶來全新的思路,不要問“我應該解決什麼問題”,而要問“我希望別人爲我解決什麼問題”

研究自身的需求,可以最直接地感受到用戶想要的是什麼、正在爲什麼而煩惱。從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開始,逐漸完善、擴張,開始幫更多的人解決類似的問題,是當今時代下習慣養成類產品發展的必經之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