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學習PS:14圖層蒙版與漸變工具 輕鬆爲照片更換天空

大家好,今天爲同學們推出重頭戲,純粹乾貨。PS中非常重要和實用的工具:圖層蒙版。大家注意區分,之前我們聊過一個蒙版工具,是快速蒙版,可以針對圖片中某個區域快速建立選區,而圖層蒙版則完全是另外一個功能了。這個工具的功能一般用於處理兩個或多個圖層疊加合成時使用,可以拼接圖像,也可以摳圖時使用。

這一節內容很複雜,不是很容易表述清楚,我儘量多發圖例來說明,希望大家認真看,努力吸收。

這個工具實在不容易用語言表述,我就勉強找個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和大家解釋,不怎麼貼切,大家也別怪,真是難表述:圖層蒙版有點像我們手機屏幕上的保護膜,蒙版附着在圖層上,就像保護膜貼在手機屏幕上,保護膜劃壞了可以撕掉,屏幕不會有劃痕。圖層蒙版出問題了不用撕掉,就可以隨時恢復回來,照片上也沒有劃痕。

圖層蒙版可以在照片中擦掉不需要的部分,還可以把擦掉的部分恢復回來。在圖層蒙版中任何操作,都是可恢復的,而且不會損壞原圖層。一般是配合漸變工具,橡皮擦工具來使用。語言實在不容易描述,我們還是以圖片示例來說明吧。

還是先挑毛病,圖片灰度大,不通透,顏色不鮮豔。我們先做一下功課複習,使用色階、色相飽和度、色彩平衡來調整上述問題。這些工具前面教程中都有介紹過,就不逐個截圖給大家看了,知道是怎麼操作就行了。

首先按照慣例,CTRL+J複製圖層,然後針對照片中的問題調整好以後,效果如下:

這時候我們看到,圖片雖然灰度、顏色都符合我們要求了,但是天空灰白沒有層次,感覺畫面像是缺失了一部分。所以今天我們就講第一個例子,圖層蒙版與漸變工具結合使用,還會應用到“圖層混合模式”,我們要用這些工具的結合,爲照片加上一個天空。

先找一張天空素材,請看圖:

其實我們只需要這張素材的天空部分,所以我們就需要在PS中打開這張圖片(第一節我們就學習的如何打開一張圖片,沒記住的朋友請翻閱以前的教程)。使用快捷鍵CTRL+A全選,這時候會看到,整張圖片的四邊都會出現虛線,也就是選區,證明現在選區已經圈選了整張圖片內容,大家注意看,四邊是有虛線選區的:

接下來,按快捷鍵CTRL+C,複製選區裏的內容,然後回到第一張風景片的圖片裏,按快捷鍵CTRL+V,把剛纔複製的天空素材粘貼進風光片裏。不會操作?沒關係,我們一點一點的講,大家看圖,因爲PS軟件中已經打開了兩張圖片,那麼現在你的軟件界面應該是這樣的:

在天空素材中把上面講過的“全選”和“複製”做完,鼠標點擊截圖上紅框內第一張風光片的名字,就切換到風光片的畫面了,再用快捷鍵“粘貼”,天空素材裏的內容就被完全複製到風光片中了,大家看圖:

這個時候,我們的圖層面板上,將會有3個圖層,最下面的是背景層,“圖層1”是我們複製出來的,並且做過初步調色的,“圖層2”就是我們剛剛複製進來的天空素材了。這樣看是不是就容易理解了?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天空素材與剛纔調整好顏色的圖層相融合,接下來就要介紹到圖層蒙版了,大家看自己軟件中的圖層面板,鼠標點擊圖層2,圖層變成淺一些的灰色,說明目前該圖層已被選中,後面的操作將在這個被選中的圖層上來完成。注意圖層面板最下方邊緣處,有個外方內圓的小圖標,這個就是個圖層添加圖層蒙版用的,鼠標指針放在上面不動,一會兒就會彈出註釋,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

點擊圖標添加圖層蒙版,注意看我們選中的圖層2上,就會出現一個白色的長方形,下方的紅框內就是添加圖層蒙版按鈕,上面方塊就是添加出來的圖層蒙版,位於所選圖層右側。大家注意看,新添加出來的圖層蒙版四邊還有4條白色的直角線,這就說明後面所有操作都是處在蒙版中進行。如圖:

如果鼠標點擊左側有天空素材畫面的小縮略圖,那麼4條白色的直角線就會出現在圖層2的照片上,接下來的操作就都是在這個圖層的照片上完成,而非圖層蒙版中了,大家看圖:

所以今後大家在操作中,一定要注意目前所選中的是當前圖層,還是在圖層蒙版。我們一定要在圖層蒙版中操作,這樣纔可以不損壞圖層,而且還可以隨時恢復。

現在我們就要對天空素材進行處理了,大家看到,素材中只有天空部分是我們需要用的,其他的草地、遠山我們都用不到。這時候我們就使用簡便工具,在圖層蒙版中讓這些多餘的元素消失。

首先我們按下字母D,讓前景色與背景色復位爲黑白二色,黑在上,白在下。接着大家看軟件左邊的工具欄,找到漸變工具(快捷鍵G):

選擇漸變工具後,還要進行簡單的設置,大家看向軟件上方,菜單欄下面一點,有漸變工具的設置面板,需要介紹一下:

標記爲數字1的紅框,是漸變的模式,鼠標點擊紅框內的黑白過渡圖標,可以彈出選項窗口:

窗口中我們可以看到,“預設”字樣下面,有很多顏色的小方塊,這就是各種漸變的模式,而下面紅框內的“名稱”後面,有文字介紹,大家可以逐一點擊各種漸變模式,分別查看介紹。這裏我們要用到的,是第二種模式:“從前景色到透明漸變”。關於爲什麼要用這個模式,我們把理論知識部分放在最後,結合圖層蒙版的特性一起來解釋,現在說了也看不懂,沒必要浪費時間。

選擇好了漸變模式後,點擊右上角“確定”按鈕,漸變模式就設置好了,這時候大家看上面截圖標記爲數字1的位置,已經產生了變化,與我們在窗口中的設置一樣了,從黑色,過渡到透明:

現在解釋前面截圖中標記爲數字2的位置:就是漸變的方向,鼠標放在上面會有介紹。我們常用的就前兩種,線性漸變和徑向漸變。線性漸變就是垂直或水平方向產生作用,徑向漸變就是由圓心內向外產生作用。字面上不容易理解,一會兒看圖例就能明白。

標記爲數字3的位置,就是漸變的不透明度,不透明度設置的高,比如100%,拉動漸變工具所產生的效果越直觀,但是缺點是過渡生硬。所以本次教程中我們所設置的不透明度比較低,一般爲50%左右,這樣做的優點是過渡均勻,而且可調試性好。以後的練習中大家可以從高到低都嘗試一下,一遍瞭解不透明度的特點。個人習慣用什麼樣的不透明度都可以,達到目的就行。

前面把前景色與背景色復位了,漸變工具也設置好了,現在我們開始操作。

按住SHIFT,使用漸變工具自下而上的垂直拉動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就是引導漸變工具行進方向的指揮棒,指哪打哪,大家看圖:

下方的小圓圈處,就是我拖動漸變工具的起始點,向上拖動到適當的位置,就是結束點。多拖動幾次,再看看結果:

天空素材中的下半部分草地已經逐漸被隱去,露出了下面圖層1的水面了,我們再注意看一下圖層面板上的“圖層蒙版”,也已經從開始的純白色,變成了現在的黑白過渡形態了。現在的漸變程度還是不夠,繼續自下而上拖動漸變工具,適當的拉高一點,把結束點拖動到下面圖層1的風景中的樹冠位置,一下一下的拖,多拖動幾次,就會感覺露出的部分越來越多了。拖到樹冠的部分時,適當降低漸變工具透明度,設置爲20%左右,目的就是讓兩張圖片的交界處過渡更加平滑均勻。現在看看效果:

如果一不小心拖過了怎麼辦,比如下圖這樣:

體現圖層蒙版的強大之處就出現了,按快捷鍵X,將前景色與背景色互換位置,白在上,黑在下,繼續反向拖動漸變工具,剛纔不是自下而上拖動嗎,現在從上向下拖,拖到樹梢位置,大家會發現,隱去的天空又復位回來了。然後再按D,復位前景色與背景色,黑上白下,繼續像之前那樣拖動漸變工具,直到拖成自己想要的效果:

已經基本上快要到了我們預想的效果了,但是大家看到,左側的樹冠部分與右側的涼亭不在一條水平線上,我們使用線性漸變再繼續向上拖動的話,樹冠位置調整好了,涼亭上方的天空就要被隱去了,所以我們改變策略,切換到徑向漸變模式:

這次我們只需要在樹冠部分還殘留有天空素材的位置拉動就可以了,由於徑向漸變工具是圓形的,自內而外的產生漸變效果,所以從哪個方向拉動都可以。拖動的幅度也可長可短,大家自己動手實驗一下,看圖:

只處理樹冠位置有天空素材殘留的部分,可以反覆多拖拉幾次漸變工具,讓樹冠大部分露出來就可以。不必精確到涇渭分明的地步,因爲後面還要有其他操作。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後,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大家看紅圈部分的樹冠上,還有一種霧濛濛的感覺,就是殘留的天空素材,怎麼讓它們消失掉呢,接下來就要用到“圖層混合模式”了,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大家點擊圖層面板上的“圖層混合模式”,在下拉菜單中選擇“變暗”,

設置好了再看看效果,樹冠位置的殘留天空已經被圖層混合給過濾掉了,如圖:

一下子就乾淨透亮了。天空部分處理成這樣就差不多了,但是朋友們會感覺不對勁,少點什麼。沒錯,水面是反光的,天空是藍天白雲,水面不可能這樣灰濛濛,所以下一步要處理水面。

我們在天空素材圖層上按快捷鍵CTRL+J,再複製出來一個天空圖層,然後使用自由變換快捷鍵CTRL+T(這個工具在菜單欄:“編輯”菜單內,大家自己找一下就能看到):

這時複製出來的天空圖層四邊會有矩形框,鼠標右鍵在這個框中點擊一下,會彈出選項菜單:選擇最下方的“垂直旋轉”,這時候照片就會垂直上下顛倒過來。天空部分跑到了水面上,與水面重疊在一起了。然後敲擊回車鍵,確認變換:

現在水中也有天空的倒影了。接下來我們在複製出來的“圖層2拷貝”這個圖層上,點擊右側“圖層面板”,再進行修飾,把水面中不該反射出天空的位置都清理出來,比如樹的倒影中就不該出現天空,大家看圖:

清理的差不多了,就在圖層面板上設置一下圖層不透明度,這張示例圖片我設置80%。因爲水中的倒影不應該與天空的亮度和清晰度一致,肯定是要弱一點的。接下來離開圖層蒙版,選中圖層預覽圖,CTRL+U降低倒影中的藍天的飽和度、明度,倒影就別那麼鮮豔了。

最終看一下對比效果:

這個教程只是圖層蒙版中一小部分應用方法,這個工具真是強大的很,今天先介紹圖層蒙版與漸變工具的結合使用方法,後面還會介紹圖層蒙版與橡皮擦工具的結合使用。以後陸續的深入瞭解。


現在我們來說一說圖層蒙版的原理:

PS中的圖層蒙版,大家直觀就能看到,它只能用黑白色及其中間的過渡色(灰色)來表現。

圖層蒙版中的黑色,就是矇住當前圖層的內容,露出當前圖層下面圖層的內容來。

圖層蒙版中的白色則是顯示當前層的內容。

圖層蒙版中的灰色則是半透明狀,當前圖層與它下面的圖層交界處的內容則若隱若現。

大家只需要記住一句話:圖層蒙版的特性是黑透白不透,就行了

圖層蒙版的定義:圖層蒙版相當於一塊能使物體變透明的布,在布上塗黑色時,物體變透明,在布上塗白色時,物體顯示出來,在布上塗灰色時,會以半透明顯示。它是一種特殊的選區,但它的目的並不是對選區進行操作,相反,而是要保護選區的不被操作。同時,不處於蒙版範圍的地方則可以進行編輯與處理。蒙版雖然是種選區,但它跟常規的選區頗爲不同。常規的選區表現了一種操作趨向,即將對所選區域進行處理;而蒙版卻相反,它是對所選區域進行保護,讓其免於操作,而對非掩蓋的地方應用操作。

哎呀好複雜,我自己都要被繞暈了,但是這又是我能找出來最直白的解釋方法了,大家別怪我。如果看不懂,也沒關係,多看幾遍上面的操作實例,在自己電腦上勤加練習,邊做邊思考,總會得出自己的結論的。

其實我們要看的,是這個工具的使用功能,明白它都能做些什麼,就可以了。我能告訴你這樣用,如果你用心了,一定會發現在別處會有更恰當的用法,舉一反三是學習者必須要具備的素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