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sy逃學記

因爲“五一”調休,四月最後一個週日變成上學日。換句話說,上五天學後,只能休息一天,就要投入緊張的學習。於是我女兒Daisy逃學了。

週六上午我們照舊去郊區學長笛,下午回來已是下午四點左右,Daisy開始極不情願地做着功課,言語中處處透着對第二天上學的各種抗拒。臨睡覺時,還有一項背默的功課沒有完成,她大叫起來“我明天不上學!”。

我表示她可以自己決定是否第二天上學,她這才半信半疑地去睡了。

媽媽的對策

第二天我沒有改變主意,還是將決定權交給她,不過我提醒她幾個問題:

1、決定不上學需要自行承擔後果,那就是當天的課程沒有聽,你可能不會。這樣就需要自學,作業也沒有辦法免掉。

2、因爲媽媽要上班,沒有辦法在家陪你,需要你獨自在家(和狗狗“花花”相伴)。

3、中午吃飯需要自行解決,她表示可以自己下面條吃(她以前可是從來沒有做過的)。

4、在家需要完成的學習、運動任務,於是我們一起列清單,在媽媽下班回家前完成。

Daisy欣然接受這些,於是我幫她拿出麪條、青菜、雞蛋,關照她在家做飯的注意事項後,就出門準備上班。她衝出大門,抱着我的脖子親了兩口,才歡天喜地折返回去。看得出,對於我同意她不上學的決定,她是心存感激的。

事出有因

Daisy是個向來乖巧的孩子,怎麼會突然說不上學呢?我認真想了想,分析如下:

1、週末只休息一天

2、我堅持一大早從浦東趕到去郊區上長笛課(正好順便去上新車牌照),對此Daisy是有想法的

3、長笛老師當着我們的面說,如果只休息一天,她上海的學生通常是請假不上長笛課的

我相信,老師的話已經深入Daisy的心坎,她覺得媽媽的安排不合情理。這直接導致她後來的抗拒上學!

爲什麼將決定權交給她?

不想上學只是表面現象,背後的心理原因不是尋求關注,也不是自暴自棄,而是“權利鬥爭”。通俗地說就是:你讓我上長笛課,弄得我沒有時間休息,我就不去上學,爭取休息的權利。

如果我強行要求她去上學,這可能讓我們倆陷入一場“權利鬥爭”之戰。上學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說,後遺症可能會很嚴重。

把主動權交給她,也就是我主動“繳械投降”,讓她承擔自然後果,這一天既沒有浪費,也讓她嘗試自己燒飯,一舉兩得。

由於不上學是Daisy自己爭取的權利,對於不上學帶來的一系列副產品(自然後果),她輕鬆地選擇答應。比如:獨自在家、自己做飯、洗碗、遛狗等。

後來發生的一切也證實了我的推測,她不僅完成清單中的所有事項,自己煮了青菜雞蛋麪,還幫我遛狗,還以超高效率完成周日當天的作業。晚上我們娘倆開心地一起玩她自創的“保衛蘿蔔”遊戲。

我的決定是不是縱容?

對於不上學的要求,相信絕大部分的家長是不會同意的。這會不會縱容孩子,養成不順心就隨意哭鬧不上學呢?

第一:不上學不是因厭學引起的,而是權利鬥爭的內容,這個鬥爭一開始就因我的“繳械投降”而全面停火。事實也證明這一點,她心態平靜詳和,逃學第二天高高興興地去上學了。

第二:試想不上學意味着要一個人獨自在家,沒有同學玩,還需要自己解決中飯,哪個孩子願意長期享受這樣的待遇呢?

繞不開的安全問題

將一個10歲的孩子單獨留在家裏,這在國外可能屬於違法,因爲牽扯一個繞不開的安全問題。

事後和幾個同事交流,她們對我的決定深感意外,一是讓孩子自己做中飯,覺得應該叫個外賣什麼的,擔心煤氣的安全問題;二是獨自在家的安全問題,更何況還要去遛狗什麼的。

第一:Daisy是個天性謹慎的孩子,做事有分寸,考慮問題有時比我還要多慮。這是我之所以敢大膽讓她獨自在家並且做中飯的前提與基礎,知女莫如母嘛!。

第二:“放手讓孩子成長”與“安全問題”永遠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是隻有承擔一定的風險,纔可能讓孩子真正地長大。

以安全爲籍口將孩子保護起來,比如我幫孩子叫個外賣,或者請假留在家裏陪她不上學,這樣的結果只會有害無益,弊端多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