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過程

01.

我發現,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寫東西了,其實很多次總是開了個頭就沒繼續下去。

表達欲這種東西有時就像你愈想說卻又怕說不好,索性就不說了。

我們在追求一個變好的過程時就會發現,每一個細節你都想細緻入微的去做好,實則真正得到的答案也不一定就能令你滿意。所以,與其想要一步做好,不如從步步不好到好。

這段時間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了,完全不想寫東西,一個是覺得與其碎碎念不如不寫,還有就是對寫作似乎失去了一種熱情。

寫作,於我而言,就像與自己對話。寫下自己的心情,小祕密,記錄生活。

以前在校組織記者團時,每週都會寫一篇稿件,後來退部了就不再繼續了。爲此去年我還選擇了日更,就是想讓自己保持對寫作的熱情,以及提高寫作。

但,之後卻發現好像作用也一般般,大概是我太急於求成,就不了了之了。

每次腦子裏構造一篇文章不難,但用寫的時候就發現那些都是模糊的存在,轉化能力還是不夠。

想要提高寫作,真的不能急。

寫作應該是一種快樂並享受的過程,因爲那是一種精神產物,當你用語言表述出來後你會覺得內心也變得輕盈。

以前,我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現在,我是覺得該寫點什麼纔開始想。其實,我更喜歡以前。

我還發現自己寫東西太侷限於一個角度和風格,每次都是相同的言語和用詞,導致不敢輕易提筆。

這大概也與輸入不夠有關。


02.

談及寫作就要談讀書,輸入真的太重要了,我常常爲寫不出一篇好文章而抓狂,雖然至今還沒寫出一篇較好的。

讀書,我喜歡讀有故事性的,有情節的。對於讀純文字性表達的,尤其隱喻較多的我還是讀的比較吃力,所以暫時不選擇看。

我在今年開始的時候給自己訂的目標是今年讀完50本書,看完70部電影,後者應該能完成,但書我纔讀完幾本。因爲我是從開學後才靜下心去閱讀,現在每天都會閱讀至少半小時。

前段時間我讀完餘華的《活着》時,內心一度被震撼,書裏主人公以及他的家人,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如此的跌宕起伏。我深深的感覺到命運被生活扼住的那種苦與痛讓人如掉深淵。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哪個先來。

我還讀了餘華的另一本作品叫《許三觀賣血記》,雖然這部作品依然讓人溼了眼眶,但我還是對《活着》感受更深。

一本好書,不是裏面講了多少大道理,反而是那些真實質樸的生活與故事更讓人感動。每一個時代,最難能可貴的大概就是不管生活有多難,總有人在努力的活着,即使是汗溼衣襟,淚流滿面。

寫作和讀書又好像是相輔相成的,且在用心。

讀書不必在意是否能全部讀懂,寫作也不必注重是否已經完美。每一個好的結果都是由不斷進步的過程促成的,因此,還是決定要好好寫作,好好寫作。

最近在讀《平凡的世界》,書買了將近半年了,現在纔想去看。書裏每一個情節都很細膩,讓人不自覺的被吸引。

又碎碎唸了這麼多,但心是開心的,因爲哪怕寫出來很亂,也終究表達出來了。

加油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