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待金錢和生活的態度, 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

1

近日,微博熱門話題“你知道自己家的財政情況嗎?家長該不該和孩子說家裏的財政情況呢?”引來網友熱烈討論。

其中,有一條高達1.2萬點讚的評論頗讓人心酸:

“想哭,我從小就被教育家裏很窮,父母很辛苦,以至於我一直很自卑,上班賺錢了就開始亂花錢。”

這一條“想哭”評論後面,收到了數千條感同身受的“被爹媽哭窮坑慘”的回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該不該和孩子說家裏的財政情況,取決於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

但是,孩子的內心是富足還是匱乏,格局是遠大還是狹窄,其實和物質並沒有直接的關係,而是和父母對待金錢,家庭對待生活的態度有關。


2

吝嗇的父母,

容易養出心窮的孩子

我見過很多對自己、對孩子吝嗇的父母。

小區羣裏常有媽媽拼團給孩子買東西,有一回,團購28碼的鞋子,價格很便宜,有位媽媽一下買了兩雙,但她兒子穿26碼的鞋子。

她解釋:“大一點沒關係,可以多穿幾年,墊鞋墊就好了,省不少錢呢。”

她家孩子,大多時候,穿的是表哥的舊衣服,加上不合腳的鞋子,連走路都顯得比別人笨重。

那位媽媽,似乎想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殊不知,父母對孩子的每一次吝嗇,都是對孩子人生的又一次貶低,帶去的是無休止的自卑和怯懦。

我的發小青青,她媽媽從小對她也很吝嗇。

從小到大,青青的衣服玩具,都是撿親戚家剩下的,不是破就是舊。

每回出門,走路半小時能到的地方,媽媽一定選走路,就爲了省下一元錢的公交車錢。

有一回,天氣熱,青青渴得不行,想吃冰欺凌又不敢說,掙扎很久讓媽媽買瓶礦泉水,媽媽說:“就那口水要一元錢呢,咱走快點,回家隨便喝。”

不知道的人,一定以爲青青家很窮,其實,青青父母是雙職工,家境不錯。

那時候,青青總是想,等我長大,一定不要像媽媽這樣摳搜。

可她好不容易長大,會賺錢,卻不會花錢了。

不管多渴,她也不會在烈日下買水喝;不管多好的課程,只要花錢,她就不去;不管多喜歡的書,絕對不花錢買,記下書名在網上找免費電子書。

有一回崗位晉升,本來她最有希望,卻失敗了。後來才知道,是形象出了問題,領導委婉的說,她穿得太過樸素,而競爭對手的形象一看就賞心悅目。

她受了刺激,特意去商場買了件1000元的大衣,回家穿給家人看。

媽媽伸手要摸,一聽價錢,立馬縮了回去,要她退衣服,一副“我們不值得穿這麼好的衣服”的表情。

她被深深刺痛了。

可悲的是,她不自覺的“遺傳”了媽媽的想法,“我不值得這麼好的東西”。

那件大衣,她很喜歡,卻不捨得穿,總藏在衣櫃裏。

青青說:“我真的很討厭現在的自己,攢着每一分錢卻不知道用來幹什麼,一享受就覺得是在犯罪,可是,不管我怎麼努力,就是改不了。”

童年養成的習慣,成年後一輩子也再難改變。價值觀是糟糕的,擁有再多的錢,人生也是苦的。

青青媽媽不明白,她的吝嗇徹底讓青青“心窮”,這遠比窮本身更可怕。

心窮的孩子,不敢失敗,不敢爭取,不敢創造,會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有價值的人生。

在生命的夾縫裏畏畏縮縮,連坦然享受都覺得是一種罪,又怎麼敢有“我要去看世界”的眼界和格局?

3

捨得花錢的父母,

容易養出內心富足的孩子

很多父母常走極端,要麼太過吝嗇,試圖培養孩子愛惜錢財、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要麼省吃儉用,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試圖讓孩子多花錢長見識。

教育本來就和窮富沒有太大的關係。

孩子的好習慣和大見識,從來不會在吝嗇和過度消費裏出現。

不哭窮,不顯富,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捨得爲孩子花錢並把錢花在刀刃上,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好東西,貴有貴的道理;好人生,自然也有其價值,而我們必須通過努力去爭取。

曾爲麥肯錫高管,後來成爲作家的Autumn QT,小時候,家裏並不富裕,她印象最深的,是媽媽記得錢包裏的每一分錢,有一回從菜市場買魚回來,媽媽驚呼,少找了5分錢。

但媽媽從來不吝嗇,她是一個可以在生活裏撒上糖的人,QT的衣服有補丁,媽媽繡上漂亮的小白兔;飯菜不奢侈,但每一次都葷素搭配、顏色鮮明。

爸爸媽媽對教育也很捨得花錢,QT參加課外活動,少年宮,少科站,少年報社,媽媽都報名讓她學;爸媽尤其愛買書,QT的閱讀好習慣,都是小時候培養的。

爸爸媽媽也努力賺錢,向她展示生活是值得努力的。她7歲時,添了三百元的沙發,9歲時買了九百元的冰箱,10歲時又有了三千塊的電視,每一次,QT都像過節一樣開心,全家爲擁有新物件歡呼雀躍。

父母從不哭窮,更不抱怨生活艱辛,總是樂樂呵呵看書學習,努力工作。

談起父母,QT滿臉自豪:

“我跟着爸媽,感受一次次畢業,考級,升職,加薪,買房買車,消費升級的成就感,我覺得生活充滿希望,因爲他們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他們給了我物質與精神的安全感與方向感,我知道生活是可以追求到的,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以通過努力得到。”

QT的童年不富裕,但爸爸媽媽對待金錢和生活的態度,滋養了她富足的心。

心是富足的,再苦的日子,也能燦爛得開出花來。

這樣的孩子,敢追求,敢爭取,理解生活是應該努力的,值得努力的。

只要努力,就可以掌控生活,享受到生活的無窮樂趣。

只要付出,就能站在更高的地方,眺望更美的風景,孩子會堅信,我值得生活更好的反饋。

4

家有孩子,

一定要教會他好好花錢

理財作家馬克金尼說:“金錢如穿鼻鐵環,隨心所欲地牽着我們的鼻子走,只是我們已經忘了,其實我們本是它的設計者。”

錢存在的意義,應該是帶給我們快樂和滿足,如果錢的存在禁錮了我們的人生,就太得不償失了。

尤其,當孩子還對金錢的意義懵裏懵懂的時候,教會他好好花錢真的很重要。

一位早教老師,也是一個孩子爸爸,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他帶孩子去商場,孩子很喜歡賽車,想買,又突然說:“這個賽車肯定很貴,沒有錢買。”

爸爸想起,這是自己小時候最常聽到的話,爺爺奶奶一定是把“很貴,沒錢”印在孩子心裏。

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又不敢開口的表情,爸爸很不是滋味。

他問:“家裏有類似的玩具嗎?”

確認沒有後,他說:“如果你真的喜歡,價格也合適,那我就送給你;如果很貴,那你攢着零花錢,等到生日或者過年的時候再買,好嗎?”

後來,價格合適,他買了送給孩子,大人孩子都很高興。

這位爸爸說:“你們一定覺得我很寵孩子吧?其實並不是,我只是想告訴孩子,任何東西,貴有貴的道理,但可以努力去爭取,你有能力,就能配得上。當然,我們要清楚自己的物質能力,也要量力而行。”

據說,他的孩子後來養成很好的習慣,喜歡的玩具,敢表達要,也不會鬧着非要買,他會計算自己的零花錢,也學會等待、願意攢錢來得到。

如何爲孩子花錢,作家李雪表達了這樣的消費觀念:

“能滿足孩子的,儘量滿足。滿足不了,或者不想滿足,可以拒絕,但不要道貌岸然地攻擊孩子虛榮,自私,不懂事。直接誠實地告訴孩子:我的錢還要在其他地方用。”

捨得花錢和吝嗇的父母養出的孩子,面對世界的心態真的會不一樣。

從小被吝嗇對待的孩子,日子再甜,心窮也會讓他無所適從,刻在骨子裏的自卑與怯懦會不自覺的給人生設限,把自己禁錮在無邊的迷茫裏。

從小懂得好好花錢的孩子,日子再苦,也會有一顆富足的心,敢於去追求更有品質的生活,敢於開闊眼界和格局,成爲更好的自己。

品味是品出來的,見地是見出來的。

但教育從來不是由物質決定的,究其根本,父母對待金錢和生活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

(轉自-親寶寶育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