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貴有自知之明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知,與心理學上的“認識自己”大同小異。生而爲人,我們應該瞭解自己。

瞭解自己的身體。知道自己的身高體重,知道自己的顏值才智,知道自己的身體承受能力。比如吃飯幾分飽最舒服,什麼類型運動最有效,吃什麼幾點睡對皮膚最好。

瞭解自己的情緒。知道自己各種情況下的情緒表現,以及調整情緒的一些辦法。比如焦慮的時候早點睡啥也不想,不開心的時候自己看書刷劇,開心的時候找人吃飯逛街。

瞭解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優勢劣勢及能力圈,不斷挖掘並培養自己的潛力。比如自律性差就找人監督或者抱團學習,口頭表達能力差就多學習溝通演講方面書籍。

只有自己瞭解自己了,纔有機會改變併成爲真正的自己。心理學上的自我分兩種:真實自我+虛假自我。

真實自我是“感性的自己”,你的潛意識裏想成爲的人。虛假自我是“理性的自己”,你的顯意識告訴你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表現。

作爲一個社會人,我們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現不一樣,往往越親密的人能夠看到更多真實自我。

在生活裏,我建議你多觀察自己,發現真實自我和虛假自我。爲什麼呢?如果你一直掩飾自己活成虛假自我,你會丟失真實自我。

舉個小例子,你的腦袋裏有兩隻猴子,小猴子操控你的真實自我,大猴子操控你的虛假自我。

大猴子一直佔上風,你活成別人孩子的模樣(如我應該好好讀書,好好工作)。某天,小猴子突然強大了,你會反抗,要求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如我要去創業,要辭職旅行)。

所以啊,人生那麼短,不要爲別人而活,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裏(包括父母)。你的生活怎麼樣,不過是人家口中的談資,幸不幸福你自己才知道。

想要的自己去爭取,如果不行動就不要抱怨,有些事情做了就沒有遺憾,不做就會一直念念不忘。趁年輕,做你想做,活出真自我。

現在的我也在追尋真實自我的路上,我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也不夠自律,但是隻有往前走,只有碰見更優秀的人,才能倒逼自己行動,倒逼自己成長。

可以說,我並不後悔自己做的每一個決定。我是成年人,我有勇氣承擔我的所有選擇。在一無所有的年紀裏,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我做什麼都是更好的選擇。

曾經的我也很愛逃避,但是逃避告訴我,逃避只能增加問題的難度,逃避不能解決問題,與其花時間去逃避,不如花時間去提升自我。當你足夠強大時,沒有人能打倒你。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生活的模樣有千萬種。我不知道自己最終會選擇哪種,但是我會去見識,會自己去體驗。

世界那麼大,世界那麼美好,願你遇見真實的自己。

(如果想要深入瞭解自我,建議看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和心靈三件套《少有人走的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