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無方

(東晉)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卷三十九》

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無方。刻船不可以索遺劍, 膠柱不可以諧清音。故翠蓋(飾以翠羽的車蓋)不設於晴朗, 朱輪(紅色的車輪。指顯貴者所乘的車。)不施於涉川(涉川,過水路), 味淡則加之以鹽,沸溢則增水而減火。

翻譯:

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無方,刻船不可以索遺劍。”

即固定不變的制度不能夠用來應對千變萬化的社會,一條道路不可以通達無數的目的地,

在船上刻記號不能夠找到丟失(到江裏的)寶劍,粘住琴上調絃的短木(就)不能夠調出和諧清越的聲音。

因此,行路車子不停在晴朗開闊的地方,不能用來過河渡水。(這句可能翻譯不準確,歡迎評論區討論)。

喫的飯味道淡了,就放點鹽;鍋裏的水開了跑到了鍋外面,就要把火候變小並加點涼水進去。

 

總結:這個主要對我們有用的是前幾句,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無方,刻船不可以索遺劍。告訴我們,做事不能用固定的思維和套路,要了解事物變化纔是常態。懂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