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爲家》今日公映,控告父母真的能解決社會現實問題嗎?

2015年,土耳其海灘上一具3歲敘利亞小難民屍體的照片,被稱爲難民危機爆發以來的“最揪心畫面”,那個幼小生命所遭受的死亡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痛苦和不安。

而對於這種悲慘狀況背後的故事,大概可以從難民題材的電影《何以爲家》中得到延伸的解讀。該片2018年戛納電影節上放映,讓衆多觀衆哭溼了紙巾,該片最終捧走評審團大獎。

現在,《何以爲家》已經成爲一部全球“眼淚收割機”,所到之處皆是滿滿的讚譽與淚水,導演娜丁·拉巴基也因該片成爲首位獲得金球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黎巴嫩女導演。

4月29日,《何以爲家》將在國內上映,她也專程來到北京。娜丁·拉巴基有着美豔高貴的外貌和一顆“勇敢的心”,對黎巴嫩的底層人們懷着巨大的悲憫與渴求改變的願望。

在娜丁·拉巴基看來,她的電影絕不僅僅是娛樂或藝術,她說:“我是非常理想主義的人,我相信電影能夠改變世界。即使不能改變現狀,至少也可以引起話題和爭議,或者引發人們的思考。 ” 

娜丁·拉巴基

由於該片觸及到了相當敏感的內容,過審非常艱難,但是,通過多次談判,導演娜丁說服了黎巴嫩政府的相關部門,這部影片得以呈現在大銀幕上。

《何以爲家》講述了一個12歲男孩贊恩的艱難生長曆程 ,他狀告父母讓其來到這個世界,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 

故事就此展開,他對自己的存在產生質疑:除了被虐待之外,這個幼小的兒童生來就沒有任何身份。通過贊恩的奮爭,《何以爲家》希望成爲所有沒有獲得基本權利保障、缺乏教育、健康和愛的人們的代言人。

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亮相時名爲《迦百農》,代表亂和不規則的意思,此次在中國上映,將片名定爲《何以爲家》,顯然對於中國觀衆來說,《何以爲家》比《迦百農》意義更爲清楚。

導演娜丁拍攝《何以爲家》的初衷是黎巴嫩難民危機和童年受虐的問題,很多孩子出生後並不幸福,由這個想法展開出去,娜丁想到非法移民、虐待孩子、移民工人、國界的概念以及其荒謬的地方。

在爲影片做調研時,娜丁採訪了大量的孩子,每次在訪談結束時,她都會問這些孩子一句話:“你們覺得活着開心嗎?”這些孩子的回答都很令娜丁絕望,他們說:“我覺得我還不如死了。”

娜丁說自己不斷地聽到這樣的回答,很受震撼,“我瞭解到這些孩子們不知道自己準確的生日,因爲他們的父母只是以一個節日,比如聖誕節來標記,父母對孩子說:‘你是在聖誕節左右出生的’,這些孩子因此覺得自己一點都不重要,他們一直在質疑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是最爲心痛的地方。當他們對這個世界還抱有最美好幻想的時候,就已經被扔進成年人的世界, 過上殘酷且困難的生活,與他們的理想背道而馳。” 

《何以爲家》真實得像是一部紀錄片,令人心痛,娜丁表示,這部電影雖然故事主線和結構是虛構的,但是細節都是她接觸和看到的生活,沒有想象和虛構的成分,“你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深入貧困地區、拘留中心、少年監獄的經歷所形成的。我獨自一人戴着墨鏡和帽子去觀察他們。

通過三年的研究,我意識到自己在處理一個複雜而敏感的問題,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是陌生的。因此,更加觸動了我。我需要深入這些人的生活,沉浸在他們的故事中,沉浸在他們的憤怒和挫折中,這樣我才能最好地通過電影來表達。我必須先相信這個故事,然後才能講出來。” 

《何以爲家》前前後後製作時間長達五年多,前期三年是進行了實際調查,其間劇本逐漸形成。拍攝時間長達六個月,後期的剪輯有兩年的時間,因爲全片的演員都是非專業演員,在指導過程中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來引導他們,給大家最自然的表演。這也是拍攝時間長的原因之一,拍攝持續了6個月,最終得到了超過 520個小時的素材。

這些毫無表演經驗的“演員”成爲這部電影的“致勝法寶”。他們的完美表演征服了全球觀衆,娜丁·拉巴基感嘆說:“他們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表現自己真實的人生”。而這些演員的真實生活,也都是“一把辛酸淚”。

娜丁透露:“片中男主角贊恩的真名就是贊恩,是一位真實的敘利亞難民,選角導演發現他的時候,他正在街上玩,12歲的他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由於長期處在營養匱乏的生活境況中,他看起來只有10歲。

找到他的時候,他很快就接受這個角色,他認爲這部電影賦予他一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熟悉影片裏的故事,甚至不用給他‘講戲’,他就完全理解,他就像是這部電影的一部分,自然地與這部影片融爲一體。”

贊恩母親這個角色,娜丁說靈感來自於自己遇到的一個女人:“她有 16個孩子,生活在和電影中一樣的環境下。她的六個孩子都死了,其他人在孤兒院,因爲她不能照顧他們。 ” 

片中除了男主角贊恩外,還有個搶戲的明星,是個一歲多的小寶寶,她與贊恩的“對手戲”成爲片中最溫情動人的一幕,真實生活中,這個小寶寶2015年11月21日出生在黎巴嫩,父親來自尼日利亞,母親來自肯尼亞。而在片中扮演這個小寶寶母親的Rahil,真的因爲身份問題被捕,所以,當她在電影中被送進監獄開始哭泣時,她的眼淚是真實的,因爲她經歷了那段經歷,“所有這些故事和現實結合在一起的時刻,無疑爲這部電影的真實性做出了貢獻。 ” 

娜丁·拉巴基1974年出生於黎巴嫩,在內戰期間長大,1997年獲得貝魯特聖約瑟夫大學的視聽研究學位。憑藉《焦糖》、《吾等何處去》、《何以爲家》而在國際影壇備受關注。

拍攝《何以爲家》時,娜丁剛生下第二個女兒不久,所以她和片中的那對母女可以感同身受:“在拍攝現場和我的私人生活中經歷的雙重體驗,尤其是當我不得不在兩者之間權衡的時候,無疑加強了我與這部電影的聯繫。即使我不得不在拍攝間隙回家哺乳,即使我幾乎睡不着, 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我感到了一種難以言說的力量,非常難以置信。 ” 

作爲黎巴嫩導演,娜丁心中的電影承載了更多責任,“我總是覺得我有必要,通過我的電影去質疑這個預先建立好的社會體系與它所帶來的矛盾,甚至來改變這個體系。” 

電影的結尾,男主人公贊恩獲得了合法身份,Rahil也與她的小寶寶重聚。在現實生活中,在多方努力之下,現在贊恩一家在挪威生活,娜丁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設法使他們的處境合法化。這一次,我不希望大團圓結局只現在銀幕上,我希望通過電影引發的爭議能在現實生活中起到作用。《何以爲家》給了演員一個出口,一個空間可以讓他們的痛苦和吶喊被傾聽,這就是勝利。 ”  

       在今天,影視版權認投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扶持,已經不再是那些高端人士可以參與的投資項目了!咱們大家都可以參與,也可以像明星一樣!跟着他們看影片,參與影片的投資!一起等電影上映後獲得豐厚的分紅!這不是很好嗎?影視行業的暴利大家都看得見!機會來臨的時候,就要抓住!你才能成功!對電影版權認投感興趣的朋友加小編的微信:d y 5 4 3 2 1 8 8  .歡迎諮詢,影投青青有好項目也會推薦。小編也會給你詳細分析影片的利與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