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聯4衆英雄各歸其位,天國的老父親頗感欣慰

文 / 團長

最近的歐美影視圈實在是很熱鬧。

《權力的遊戲》第八季持續更新中,每週都會掀起一波討論高潮。戰爭打了一場又一場,誰能留到最後,牽掛着所有人的心。

而同時段能掠其鋒芒的,恐怕也只有《復仇者聯盟4》了。

《復聯4》在中國上映已一段時間了,熱度卻絲毫不減。團長時不時就看到朋友圈有人刷一發衆英雄的全家福,或者給鋼鐵俠吟一首詩。

更重要的是,都這會了,應該不怕劇透了吧?

不過,團長今天倒不是來劇透的,而是想來懷箇舊。

看着銀幕上一個個超級英雄迎來了他們好不容易的安寧,忍不住就想起了他們的“父親”。那個幾乎在每部漫威電影裏都要來露個臉的白髮老大爺,這一次,或許也是他最後一次真身出鏡了。

2018年11月12日,漫威之父斯坦·李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而就在這日子的十多天前,一代武俠大師金庸也離我們而去。

如此近的時間裏失去兩位文化界的巨匠,讓人們忍不住將他們聯繫到一起。

北京電視臺的《檔案》就出了一期節目,開了個腦洞,將二人的生平及作品放到一塊展示給大家一觀,頗有點意思。

今天,團長也藉着個節目來嘮嘮他們倆。

幾乎前後腳離開人世的兩個偉大靈魂,他們的到來時間也相當接近,同屬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生人。

金庸於1924年3月10日出生在浙江海寧,本名查良鏞,是名門之後。

康熙曾親筆御書一副對聯給查家: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自康熙以來,查家便人才輩出。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金庸,從小便受到文化薰陶,書不釋手。

不過,斯坦·李的童年生活就沒這麼幸福了。

1922年12月28日,斯坦·李出生在美國紐約。沒過多久,美國便進入經濟大蕭條時期,生活艱難。

斯坦·李的家庭普通,雖然經濟不寬裕,但也不妨礙他對閱讀的熱愛。

成年後,他得到機會進入出版社工作,成爲一名漫畫助理,這也是他創作漫畫角色生涯的開端,《美國隊長》第三部就是他參與的第一部作品。

也許是命中註定,在他18歲那一年,就正式成爲了一名漫畫編輯。

這是斯坦·李人生的轉折點,而金庸的18歲卻還在經歷着求學路上的波折。

中學時,他就因爲公開諷刺老師的投降主義,而不得不轉學。大學時,又因爲不滿國民黨學生的行爲而向學校投訴,結果被退學。

23歲那年,金庸也迎來了自己人生的重要時刻,他被《大公報》錄取成爲一名記者,之後更被派往香港。

在這一時期,金庸還並沒有開始武俠小說創作。

他本來有機會一圓自己的外交官夢想,但在實際接觸後才發現,外交工作並不適合自己,於是回到香港,繼續做報刊編輯,並在副刊開闢的武俠小說專欄中,開始連載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金庸在做報社編輯的路上差點“跑偏”去做外交官,斯坦·李也曾在漫畫社做編輯期間,曾去參了軍。

好男兒都有一個報國的夢想,或者說“英雄夢”。1942年,斯坦·李加入美國陸軍,但由於身材矮小,沒能進入戰鬥部隊,於是開始負責漫畫海報的宣傳工作。

退伍後的斯坦·李繼續之前的漫畫編輯工作,並且開始全心全意地開始創作心目中的超級英雄。

到此,我們便可以看出兩人的早期經歷對之後創作的影響。他們都熱愛閱讀,都在閱讀中豐富了精神世界,也都受現實影響,樹立了自己的現世道德觀。

金庸受到家族的士大夫情懷和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影響,有着極深的入世之心,以進入外交部爲夢想。後不成,轉而進入報社做編輯,也是戰鬥在社會工作的最前沿。

他的作品,雖然題材是武俠,但裏面的故事大多都涉及真實的歷史事件,反映的也多是家國情懷。

斯坦·李雖出身普通家庭,但也身處動盪時代。從軍的經歷更讓他認識到正義的力量需要聲張。所以,他創作的超級英雄故事雖然誇張,但也是人們心中的普遍願望與現實問題的反映。

然而,二人畢竟身處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接受的是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因此作品中的差異也十分明顯。

漫威的英雄主義多從自身角度出發,通過拯救別人拯救世界,來拯救自己的靈魂——這是西方的個人主義思想。

金庸的武俠則是從別人的角度去設身處地的考慮,把自己先置之度外,並且心懷家國——這是東方的集體主義思想。

相應的代表人物就是美國隊長和郭靖。兩人都沒有最強的戰鬥力,但都最具有很高的聲望和號召力。他們一個代表了西方對自由的捍衛,一個代表了東方兼濟天下的理想抱負。

當然,現如今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已沒有絕對的分界線,在不同的情況下人們可能都會有各自的傾向。也正是因爲全球思想在逐漸大融合,才讓金庸和斯坦·李的作品能夠爲更多人所接受。

他們創作的大俠和超級英雄幾乎沒有絕對完美的,多少都有些問題,而且是一些普通人都會有的問題。這讓這些角色們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拉近了與觀衆的距離。

但同時,他們又有自己的堅守:在大問題前不掉鏈子,永遠戰鬥在最前方,以全人類的命運爲己任。這樣的普世價值觀也縮短了東西方英雄之間的距離。

金庸說:“俠之大者,爲國爲民。”

斯坦·李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這是他們借筆下角色之口說出的自己的抱負。他們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金庸65歲參與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爲港區人民謀福利。

斯坦·李一生都在致力於掃盲工作,想用漫畫讓更多不識字的人產生學習文字的慾望。

對他們而言,個人追求早已與社會追求相結合。團長覺得,這纔是真正的俠義精神。

東方江湖不再,西方英雄無頭,一個時代就這樣過去了。

但是,英雄的精神仍在傳遞,千秋萬代。


喜歡記得點贊、評論和關注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