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顆小蔥的處世之道

最近小區附近的菜店位置做了調整,那家做了幾年的店主搬走了。目前經營菜攤的是個年紀輕些的姑娘。

樓下的大叔、大媽們閒暇時都念叨着這事。有阿姨直接表達着對老店主的好感說:我要換地方買菜了。

我問:這邊不是還有賣菜的麼。

阿姨說:感覺還是原來那家人好。

“原來的老闆娘長的好,態度也好,每次過去都笑笑的,臨了還會送幾顆小蔥或者香菜!”

“他們家的兒子也不錯!”

唸叨起老店主的好來,阿姨滔滔不絕。

最初這家菜店剛開的時候,總是見精幹的父親和俊朗的兒子在店裏忙碌。

兒子稱秤、收錢,裝袋。父親有時灑水、掃地,有時幫顧客選菜、剔除老菜葉、或整理着散亂了的菜。

每次進店,父親和兒子都會自然的招呼,期間或簡單問候,或隨意聊聊天氣、菜價,二人無論是誰結賬時都會把零頭抹去。

因着父子店鋪打理的乾淨整潔,菜品也新鮮,一來二往的就在幾家菜店間固定到這家。

一兩年的功夫,兒子俊朗的臉龐變得圓潤,身邊清瘦的父親也換成了俊秀的小媳婦。

小店依舊乾淨整潔。原先在店裏忙碌着的父親變成了兒子。

兒媳婦負責稱秤、收錢、打包。依舊是自然的去零,聊天,或一同打趣先前挑剔的阿姨。

不久兒媳婦懷了孕,原本小夫妻打理的店裏又變成了年輕的公公婆婆的陣地。

期間因統一規劃,小區的商超、菜店換了一次位置,走了些商戶,但這個小菜店依然在,老顧客也依舊追隨着。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圓圓的臉上總是帶着笑的老闆娘在抹零的同時,還會隨手多送幾顆小蔥或是香菜。

有時即便我說不用送了,老闆娘依舊熱情的裝入袋內。

回家後偶爾做飯想起要打個湯時,都能從裝菜的袋裏扒拉出幾根小蔥或香菜,每到這時總會開心的唸叨,還好老闆娘送了……!

最近,買菜時時常聽到有顧客們問“那個老闆娘做的好好的怎麼不做了!”“他們搬到哪裏去了?”滿是關心。

不知有多少老主顧如樓下阿姨般惦念着老闆娘一家的親和,如我般記得老闆娘抹過的零和附送的小蔥與香菜。

昨天,我又去買菜,新來的姑娘的菜攤上菜依舊不是很新鮮,有些凌亂。

沒有注意前面的顧客問了什麼,姑娘笑着解釋“我剛做沒有經驗!”

勉強在菜堆裏挑出幾樣,付錢時見姑娘也隨手附送了幾顆小蔥。我笑着說了聲“謝謝!”

心想不知是有人提醒了姑娘,還是姑娘也學來了老闆娘的處世之道。

記得小時候,家家都有着自己的自留地。每家都會在地裏種上辣椒、西紅柿、茄子之類蔬菜。

每到蔬菜下來的時候,菜長的好的人家就會提着籃子挨家給關係好的老鄉、親戚們送自家吃不了的新鮮菜。

直到今天,小夥伴提着滿滿的一籃辣椒上放着一本書到我家找我玩的情形還記憶猶新。

如今每年回家,阿姨仍會時不時指着桌上的吃食唸叨:這個芹菜是誰誰家給的,那個臘肉是某某某家從老家帶回來的,還有那個油果子是樓上哪個某某炸的……

也會偶爾拿把青菜或端一盤什麼送到要好的鄰居、老鄉家去,然後端着空碗暢聊半天意猶未盡的回來。

看着老人們在如此的交往中樂此不疲,我們品嚐着來自各家的美味自然也不亦樂乎。

如今想來這也許就是我們老百姓之間平實而質樸的處世之道。

更多的我們沒有動輒“一個億”的小目標,每日關乎最多的就是桌前的一粥一飯。

物資匱乏的年代飯菜更多的溫暖着的是我們的胃。

而在當今這物流發達、物品豐沛的年代,一蔬一果,一來一往之間,菜已不僅是菜,果矣不僅僅是果了。

幾根小蔥、一份吃食的送出,它調劑、提煉、傳遞出的不僅是各種菜式獨有的那份鮮香與美味,同時也傳遞出一份人與人之間平淡而本真的溫暖與情誼,更繼續着一種樸素的繼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