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該對保健品市場亂象負責

        電視上又曝光一個專門“坑老”的保健品公司,產品有蛋白肽,犛牛酸奶粉,玉石坐墊,保健衣服等。銷售方式依然是直銷,鼓動老年人免費體驗免費送東西,對老人進行洗腦式的宣傳講座,一瓶蛋白肽賣幾百元,一個玉石坐墊兒幾百千元。結果無外乎涉嫌虛假宣傳,誇大療效,牟取暴利被查處。

        記者曝光了銷售人員的推銷手段,特別是那家保健品公司的營銷培訓錄像,他們的營銷目的非常明確而直白,把產品賣出去,把老年人兜裏的錢掏出來。專門進行營銷培訓,方法老套但湊效:

一、打感情牌。打着關心愛護老年人健康的幌子接近老人,甚至討好老人。二、施與小恩小惠。利用一般人愛佔便宜的心理,免費試用,免費量血壓,免費化驗,提供免費茶水。發一斤雞蛋,一元錢的塑料盆兒,一塊刷鍋布、蒸饃布,一小袋乾麪片……吸引老人前往“聽課”。三、打健康牌,針對老年人注重保健的心理需求,每天轟炸式洗腦講座。有目的有選擇性地地設計宣傳內容,甚至有意誇大老年疾病的危害,向老人傳播錯誤的養生知識,誤導老人進入他們設計好的套路。四、虛假宣傳,誇大保健品的治療效果,把保健品說成能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的良藥,能治療各種疾病的萬能藥。五、現身說法,增強表產品的可信度。讓老人熟悉的人宣傳產品功效,做虛假宣傳,誘導消費。

    其實我們對這種保健宣傳已經是屢見不鮮。我們周圍的熟人、朋友、親戚或多或少都買過了不少保健品、保健儀器,有吃的喝的,貼的,睡覺的,減肥的,美容排毒的,保養XX的,五花八門,數不勝數。很多人買過那些產品後也覺得物非所值,甚至有上當受騙的感覺。可爲什麼再遇到別的保健品推銷員仍然會掏出省吃儉用的錢再去購買呢?

        媒體說主要原因是民衆的消費不理性造成的,一般羣衆缺乏養生知識。缺乏辨別真僞優劣的能力。也有人說是因爲老人缺乏陪伴。空巢老人沒有子女的陪伴,沒有積極健康的養生方法,缺少關懷和陪伴,保健品推銷員正好填補了老人情感的這些空白,趁虛而入,成功的機率自然也就大了。這些分析我認爲都很有道理,但保健品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要求每個公民都具有專業技術人員的知識和水準,有一雙孫悟空的一樣識別“妖魔鬼怪”“真假紅孩兒”的火眼金睛,辨別出假冒僞劣產品,舉國之中能有多少人呢。即使年輕人在連續被忽悠被洗腦的情況下,在情緒激動的盲從人羣中都會喪失理智,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對設計好的套路難有招架之力,何況那些老人呢。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反應力和判斷力又處於下降通道,更容易受到羣體情緒的感染和影響,出現虛幻的假象,做出不理智消費行動。再說,陪伴也不可能達到24小時無縫銜接。現代社會,老人有自己生活的空間和生活方式,年輕人工作節奏緊張,既要掙錢養家,教育孩子,又要學習充電,不斷進步。《都挺好》中蘇明成時時刻刻跟着父親,父親反而不自在。再說,即使是時刻陪伴,也不能保證老人不受蠱惑,不受忽悠。所以,我認爲,要想老人不受不良商家哄騙,保住口袋裏的養老錢,僅靠公民個體是遠遠不夠的。政府部門應該真正負起責任。

        一、政府有關部門發揮其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職能,嚴格把好生產關,質量關,堅決打擊假冒僞劣產品,整頓規範保健品市場,做好監督檢查,保證市場健康平穩有序,給消費者創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讓老百姓明白消費,陽光消費。

        二、讓真正的健康講座走進社區,走進千家萬戶。俗話說,種滿莊稼的地裏不長草,如果有關職能部門能夠經常性開展健康講座,普及正確的健康知識,讓正確的保健觀念深入人心。那些忽悠人的營銷人員哪還有可乘之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