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执笔09期】虞美人·心中的人儿 作品汇总

题目:心中的人儿(爱恋,尊敬,憧憬等)

体裁:虞美人(李煜体)


░░░  本期人气作品  ░░░

04  作者:锱铢必较

虞美人·赠妻

蹉跎已过人生半,霜染青丝变。韶光点点去难收,犹记当年初见一泓眸。

相携十五年同梦,甘苦晨昏共。死生为伴不须云。早已君知我意我知君。

星语心愿赏评:

刘兄这首词是在5月20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谱写的,主旨是感慨夫人和自己婚后的十五年岁月中,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借此表达白头偕老的愿望。应该是赞美兼表白之作。在此为刘兄点赞祝福!

上阙刘兄用白描的手法,慨叹时光飞逝,对夫人的容颜变化作以刻画对比,青丝染霜,明眸染尘,红颜暗换。如此引人深思:刘夫人把一个女人一生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刘兄,刘兄做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人,自然而然的需要有所表示,由此引出了刘兄的表白,可谓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感情一气呵成,恰到好处。

下阙刘兄的表白令我感受到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深情和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默契,这种老夫老妻独有的感情刘兄表达地非常到位。

上起唐宋,下迄当代,赠妻之作,不可胜数,名句名作亦比比皆是。总的说来,古代名家的赠妻之作,多离情别苦和悼亡哀思。晚清以降,国事衰微,仁人志士,碧血凝紫,其赠妻诗文,明志劝勉,赞颂嘱托者居多。故刘兄此文虽佳,但若要跻身前贤,尚有白璧微瑕,令人甚为遗憾。

韶光点点去难收似乎落入俗套,若用眸蒙尘之类的词语是否更好一些?甘苦晨昏共亦如此,另外一泓眸似乎不太妥贴,恕本人才学疏浅,有请各位大家指教。此为一憾。

此词情深意重,但是似乎缺乏一些韵味,语言用词过于直白。言情之词贵乎婉转,最忌率直。语一率直,意即肤浅,势必难成佳构。故愚以为诗词尽量要含蓄,要典雅,并且要有余韵,这样能令读者悟后会心一笑。此为二憾。

缺乏点睛之笔,文似看山不喜平,借用心理学的峰终定律,一首诗词给读者的最终印象,是高峰和结尾。故一篇经典,必有名句可供反复吟颂把玩。此为三憾。

本人学识有限,望刘兄其门而不入,妄加揣测,漫言得失,出语若有不当得罪之处,万望刘兄海涵。


01  作者: 若问生涯

虞美人·别后两年寄王卿

题笺寄意卿如晤,犹在江南否?情知别后莫追怀,只是当年芍药又重开。

无情最是秋风夜,人去花初谢。那时纷落到船桥,便褪粉收香也、蕊难消。

赏评人:白首

这首词情感很饱满,颇有古人思念佳人之感。读者观之亦感其情深,上阙写“当年芍药又重开”下阙对应“收香也、蕊难消”,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情绪。芍药盛开是在夏季,之后又写了秋风。说明思念佳人的心从始至终都没有间断过,写的很漂亮,也是我个人喜欢的一点。但是,这期的主旨是刻画心中的人儿,作者在刻画上没有下足功夫,只是全篇充斥着自己内心的情感,情感色彩超过了刻画,比如我没看到你写的人儿是怎样的,性格是怎样的,外貌是怎样的等等。个人觉得写一些当初你们一起做的事情,或者曾经希望和她一起做的事,把重点放在“她”的身上。这样就很完美了。纯属个人浅见,望海涵。


02  作者:玉天阳

虞美人·莺啼燕语晨光晓

莺啼燕语晨光晓,暖日催醒早。起身忽忆梦娇颜,云鬓几经轻挽触心弦。

桃花密酿微红晕,小醉迷人问。玉郎情动为何求?只愿化身鸾凤伴春秋。

赏评人:玉扉洞主

一首小令,从晨起忆佳人,到佳人醉态,最后写自己的愿景,完整表现出来一种对心中所念之人的向往。下阕正侧结合,以醉态写佳人之美,以“玉郎情动”侧面烘托增强情调。

起手写晨光破晓,莺燕啼鸣。原来是暖日催人早醒。晨,晓,早,我觉得着墨太多,只是渲染一种晨起的情境,用字有些散漫。而且“早”并非是词主旨,略有头重脚轻感觉。

起身忽忆梦娇颜,既然是忆,如何又起梦字?若以“梦”为“梦里”解,似不恰当。云鬓几经轻挽触心弦,写伊人形象,云鬓轻挽是极轻,触人心弦是极重,轻重相应,妙处自生。

桃花密酿句有趣,把个佳人脸色写活。微起桃花双关,也是酒,也是知己。然而“小醉迷人问”,“小醉”大抵是美人醉态,“迷人问”到底想说什么不太明白,迷人而使人想问?还是邀人来问之感?

最后一韵代入作者自我之情感,说自己(玉郎)情动欲何求,想要与佳人久久相伴。紧紧贴合主旨,这佳人是“玉郎”心中“伴春秋”之人。小小问题,最后一句似是自己想要伴在对方身边,因为说了是“玉郎情动”,应该说有种单方面的感觉,但是“化身鸾凤”却有男女双方共同之愿的意思,是否有点不当。

总体来说,词风婉约,能写心中所念,可见作者在婉约词上工夫甚多,而且心中形象充实饱满,有下笔前胸有成竹之感。惜炼字有所不到,往往有读来有夹生味,细腻处口感不佳,尚有不小提升空间。

一孔之见,必有所失,有不当处,万望海涵。共勉!


03  作者:白首

虞美人·念初(新韵)

书生意气风华茂。岁月轻年少。思卿入梦已非昨。还忆那时欢笑、宛如歌。

香园绿草茵茵黛。难系心中爱。媚娇慵态百灵音。敛尽一生肠断、乱吾心。

赏评人:若问生涯

首句写年少,次句写“思忆”,衔接自然,过渡也较合理。但“思卿”句就不是很妙了,词字字有眼,一字轻下不得。上句写“思”,下句再“忆”,未免有些重复拖沓。至于“宛如歌”,比喻没有什么新意。亦是前人烂调,以其不肯自己铸词状物也。

“香园”句以“爱”字入韵,未免虚浮,所谓“语直味短”也。此句独一“系”字炼得甚有妙处。

结句“敛”字用的也很妙,“一生肠断”稍有故作举止之嫌,但以此作结未尝不可。于主旨也有所恢拓。

总览全文,大意较为通畅,炼字也多有独到之处,情感不可谓不真挚。然可掎摭 之处亦有不少,尚须多加雕琢。


05  作者:玉扉洞主

虞美人·勤奋小人儿被打死了

醒来一度春光老,细把灵台扫。两般勤堕在心间,却向阴阳仙子问忙闲。

相争尔我谁为主,小黑如神助。白衣使者寂无声,自此云中高卧醉平生。

玉天阳赏评:

主题是刻画心中的人儿,虽说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刻画,但本词写的争斗的两种意识个体,应该是脑中的人儿才对,个人觉得有些跑题。

首句讲的便是春光老,表达的是时候已经不早了,但最后依然让代表懒惰的暗面胜出,立意不够积极向上。


06  作者:费恩

丁香未落榴花吐,飞阁摇轻暑。久疏前雨失行云,不料人间五月忽思君。

带如春水襟如雪,斜倚东门月。灵和殿上柳三眠,争似使君眉目要人怜。

赏评人:馥彧

本词清新流畅,上阕将初夏的小相思写的生动又脱俗,其中吐,摇两个字感觉非常精妙,以写初夏的花带入对美人的相思,自然而贴切。下阕描绘了心中人儿的美,不直接写人而写襟带,角度很妙;斜倚东门月既写出了美人的婀娜,又充满灵动,构思非常好。后面灵和柳,三眠柳两个典故巧妙融合在一句中,用典自然,深受启发。赏评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有幸赏评费恩大佬的诗,非常荣幸,个人浅见,如有不妥,欢迎指正,谢谢。


07  作者:星语心愿

虞美人•虞姬别

楚歌动地骊歌起,红烛悲红泪。奈何生死两茫茫,且看红尘一舞、莫思量。

红颜舞罢头飞雪,烛灭悲声绝。此身长恨不长随,化作漫天红雨、与君归。

锱铢必较 赏评:

虞美人,双子叶植物纲罂粟科的植物,其花艳丽非常,殷红可人,能随风起舞。传说是由虞姬埋骨之处所生,为虞姬魂魄所化。以“虞美人”词牌咏虞姬,是立意的独到之处。

楚歌动地,大势已去。红烛帐下,如同美人在回应,我要为你再舞一回,我要斩断你的情思,我要了却你的牵绊,只愿你忍辱负重,东山再起。拔剑自刎,热血飞溅,画面极具冲击力,动人心魄。

本作品两次写到红烛,两次写到舞,前后呼应,红烛的熄灭影射了虞姬的玉殒。最后收尾的红雨,仿佛定格了画面,让人哀叹不已。

个人认为“奈何生死两茫茫”似乎有既成事实的意味,于此处不太融洽,建议将“奈何”更改为“诚知”或者其他词语更为贴切。

一孔之见,不足之处,请见谅!


08 作者:馥彧

虞美人•记一段神仙和妖女的爱情(新韵)

赌书对酒琴音袅,诗绘酡颜俏。微醺调笑忆初识,敢慕谪仙犹自有情痴。

而今旖旎三清殿,还谑扉中乱。直须折尽眼前花,何惧明朝歧路各天涯。

费恩赏评:

以微小说入词颇有创想,基本上也叙述清楚了这个故事。构思未塞而下笔多草,颇为可惜。

        为诗为词,句子物象的构筑有两病,一是物象堆积,所述纷杂;二是事虚象空,不着实处。

怎么安排物象,怎么提炼动词,怎么设置虚字就是一个句子好坏的绳准,之后再去谈风格。

        第一韵既用赌书,对字就可以斟酌。退一步说,全句动作太密集,显得杂乱,又赌书又饮酒又弹琴又赋诗,固然都是古人寻常事,也宜放得松一点。事物太多,如酡、醺这样稍有所犯的词就很难避免。

        第二韵用古人语,宋人有“人生自是有情痴”“调笑微醺”等语,用于此处风则风矣,总觉力有不逮。若忆当初,最好能够质实当初的事,而不是巧语避之。

        第三韵交代的倒是很清楚,也颇有画面感,就是有点郑卫过头的感觉。

        结折花,歧路二语点题,惜两句皆是大熟语,只能说完成任务,而未有生花之感。


09  作者:雨霖

虞美人· 遥寄山河诗友

人生何处逢知己?尽向诗笺里。凌云意气共春风,漫把毫端思绪、付情衷。

千秋尔雅今言论,俗事何须问?凭他霜雪烂樵柯,只道初心还似、旧山河。

赏评人:美川

一般来说,由于虞美人这一词牌的由来,填起来天生就有一种哀愁~但作者这首词,读起来积极向上,不言愁,不伤情。上片描述了人生得遇知己,共诉情衷。下片则是自己的抒怀,任凭风吹雨打,永葆初心。但上片第三句中"凌云意气"和"春风"的搭配略显突兀~感觉意境有所差别~下片比较出彩,用典恰当。"俗事何须问"一句有纳兰之风。个人浅见,有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10  作者:自牧

虞美人•梅长苏

英魂七万归梅岭。此后藏名姓。金陵年少统三军。今却阴森地狱、弄风云。

纵经烈火清平愿。终把阴霾散。自君之北再无期。又是一年风起、雪飞时。

赏评人:石兰

作品记述了江左梅郎的生平,形象描绘完整。第一句写梅岭之战是梅长苏的人生转折,第二句以前半生沙场征战衬托后半生工于权谋,第三句写虽然经过磨难,但终究守得云开,第四句写再次披挂征战直到生命结束~整首词能让人清楚了解梅长苏的生平经历,对人物产生喜爱之情~

有三点疑惑之处:

第一,前三句似乎都是表达了梅长苏的人生转变,意思是否有些雷同?

第二,四句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起承转合,半句从前,半句如今,又半句从前,再是如今,结构是否有些凌乱?

第三,整首词客观陈述梅长苏生平居多,对其的感情流露是否应重点着墨?

第一次填词,第一次评词,不妥之处,望自牧大姐和各位大佬批评指正~


11 作者:石兰杜若

虞美人

曲阑深处初相见,人去心犹颤。剪眸描黛点朱唇,索向画图欹枕唤真真。

多情总被无情累,曲罢柔肠碎。幽窗残雪一檠孤,欲寄双鱼一字一模糊。

赏评人:自牧

1.这首词写回忆佳人去后作者的思念,相思却求而不得,让人心疼,引起共鸣。但是本期主题是“心中的人儿”,却看不到作者要写的人,偏题。

2.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纳兰容若,熟悉纳兰的作品,意境、词句都很纳兰。

第一句,是由纳兰《虞美人 · 曲阑深处重相见》前两句“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稍加变动而来。

第二句,“索向画图欹枕唤真真”,纳兰《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变三字。

第三句,前句化用苏轼《蝶恋花•春景》“多情却被无情恼”,后句由纳兰《虞美人•秋夕信步》“曲曲柔肠碎”变一字。

第四句,“双鱼”也是纳兰很喜欢的,纳兰有“莫误双鱼到谢桥”“重泉若有双鱼寄”“锦书应托双鱼”等句。最后一句也借鉴了纳兰《虞美人•秋夕信步》“红笺向壁字模糊”。

3.作为初学者,第一次写诗,模仿自己喜欢的诗人无可厚非。不过这首词由于借鉴过度,更像纳兰集句,是一次对写诗词的尝试练习,不能算自己“写”的作品。

学诗路漫漫,加油,共勉。


12  作者:美川

虞美人

建安风骨今何有,凭忆新丰酒。风云乱世竟豪雄,不见今朝风景旧时同。

平生怨起诗七步,笔述多情赋。少年一片报国心,白马西驰回梦枕江滨。

【开阳郡王赏评】

整体感觉是以曹植为中心,七步诗白马篇等等,上下阕分明流畅。个人感觉有歧义的地方是:1.新丰酒用典,感觉与建安风骨没什么关系,当时长安关中一片焦土,当时名人也没什么歌咏新丰酒典故的。还不如化用曹植“置酒高殿上”或者其他的名句,更有协调性。新丰酒回忆建安风骨,实在不像。2.不见今朝风景旧时同一句,本来没有不见两个字,是个感慨句。忽然加个不见语义很难理解,本来说感慨古今一样的风景,忽然又是不见看不到,那么这句的意思就很难懂,不知道表达是什么。感觉作者这么写,应该还是“不见”有没有都一样,想表达意思还是那个意思。3.上阙既成的词太多,建安风骨、新丰酒、风云乱世、今朝风景旧时同,堆下来很杂糅也没有独特的个人特色。4.多情赋,感觉多情不是曹植的风格特点,《大暑赋》《节游赋》都不是这个调调。可能想说的是《洛神赋》,但那东西其实是想表达怀才不遇,和屈原的恐美人之迟暮一样的调调。5.末尾应该是说《白马篇》,但是江滨不能理解。最后,感觉想表达的太多,特别是下阙罗列生平著述有点流水账,感怀的又各有不同,不是很动人。 


不参评作品:


作者:楚歌

虞美人·东风共作花飞絮

东风共作花飞絮,杨柳春庭绿。月明绝景两相看。最是当年春色、小楼前。

红云暗度波心醉,好梦堪回味。又逢花满再重游。谁道半生流水、半生舟。

➖➖➖➖➖➖

作者:浓妆淡墨

虞美人

夜深忽梦少年事,花下初逢子。青萝紫葛满廊芳,慢诵轻轻日影渐悠长。

东南飞句时相忘,轻蹙眉模样。心疼一点到如今,转醒吻平眉宇默看君。

(个别字出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