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組裝知識

CPU:

CPU天梯圖:

https://m.zol.com.cn/cpu/soc.html

 

cpu的主要屬性:

CPU主頻:

摘要

CPU的工作頻率單位是以Hz(赫)計量,隨着科技發展,CPU的製造工藝越來越先進,其主頻也得到大幅度提升。現今,雖然CPU主頻的計量單位Hz(赫)沒變,但我們往往都會在單位前面加上M,甚至G,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主頻MHz(兆赫)和GHz(吉赫)。

回想一下,我們是不是經常遇到這樣一種場景:小明問老王,你的電腦配置怎麼樣?老王說,我的CPU是3.0G的,內存是4G的……在這裏,老王說的CPU是3.0G的,說的就是這臺電腦CPU的主頻是3.0G。可是這個3.0G的電腦CPU主頻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電腦CPU的主頻是什麼,主頻是不是越高越好

 

CPU主頻

  所謂CPU的主頻,就是說這塊CPU的工作頻率,也就是說這塊CPU是在以哪個頻率在進行運算處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分鐘能走100步的樣子,那我們的邁步頻率就是100步/分鐘。而對於CPU來說,也是一樣的原理。

只不過,CPU的工作頻率單位是以Hz(赫)計量,隨着科技發展,CPU的製造工藝越來越先進,其主頻也得到大幅度提升。現今,雖然CPU主頻的計量單位Hz(赫)沒變,但我們往往都會在單位前面加上M,甚至G,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主頻MHz(兆赫)和GHz(吉赫)。

  而這個Hz(赫)、MHz(兆赫)和GHz(吉赫)單位則是這樣換算:1KHz=1000Hz,1MHz=1000KHz,1000MHz=1GHz。如今的CPU基本都是以GHz的單位來表述主頻了。

  回想第一臺電腦,草根還記憶猶新,CPU是單核266MHz的主頻。而如今,草根用的電腦是4核8線程3.4GHz的主頻。短短不到二十年時間,主頻已經提升近13倍,也真是符合了摩爾定律,硬件的性能每隔18~20個月就會提升一倍。

  CPU的主頻提升到3.0G以後,就逐漸遇到瓶頸,目前只有少數高端CPU在正常工作狀態時主頻能上到4G以上,其他基本都在2.5~3.5G之間徘徊,或者增加核心數,或者提升緩存,或者提升工藝。

  說到這裏,我們心裏又會有一個疑問,既然CPU的主頻是指CPU是在什麼樣的頻率下工作那麼CPU的主頻是不是越高越好呢?

  其實未必,還是拿人走路打比方,小明每分鐘走100步,老王每分鐘走80步,那麼在一分鐘的時間裏,小明真就比老王走得遠嗎?我們假設小明是走路怕扯蛋的人妖,每邁開一步的距離是50cm。而老王是個精壯的摳腳大叔,每邁開一步的

  距離是75cm。我們算算在這一份種裏,小明:100步×50cm=5000cm。而老王:100步×75cm=7500cm。很顯然,在1分鐘的時間內,老王比小明走得更遠。

  說到這裏你應該明白了,CPU的主頻並非越高越高,還得看CPU的其他技術參數,比如CPU的緩存、核心數、製造工藝,指令集等。這些,在相關的文章裏都會有詳細介紹。而我們,只能說在CPU的其他參數相同的情況下,CPU主頻越高,性能越好。

  CPU的主頻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頻對於提高CPU運算速度卻是至關重要的。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某個CPU在一個時鐘週期內執行一條運算指令,那麼當CPU運行在100MHz主頻時,將比它運行在50MHz主頻時速度快一倍。

最大睿頻:

  睿頻是指當啓動一個運行程序後,處理器會自動加速到合適的頻率,而原來的運行速度會提升 10%~20% 以保證程序流暢運行的一種技術。

 

CPU核心數與線程數:

  對於一個CPU,線程數總是大於或等於核心數的。一個核心最少對應一個線程,但通過超線程技術,一個核心可以對應兩個線程,也就是說它可以同時運行兩個線程。 
  CPU的線程數概念僅僅只針對Intel的CPU纔有用,因爲它是通過Intel超線程技術來實現的,最早應用在Pentium4上。如果沒有超線程技術,一個CPU核心對應一個線程。所以,對於AMD的CPU來說,只有核心數的概念,沒有線程數的概念。 
  CPU之所以要增加線程數,是源於多任務處理的需要。線程數越多,越有利於同時運行多個程序,因爲線程數等同於在某個瞬間CPU能同時並行處理的任務數。 

核心數:就當作你有多少隻手
線程數:就當做你同時幹幾樣活
核心數x線程d數=馬路寬度,頻率等於車速

 

CPU緩存:

  cpu緩存(Cache Memory)位於CPU與內存之間的臨時存儲器,它的容量比內存小但交換速度快。在緩存中的數據是內存中的一小部分,但這一小部分是短時間內CPU即將訪問的,當CPU調用大量數據時,就可避開內存直接從緩存中調用,從而加快讀取速度。由此可見,在CPU中加入緩存是一種高效的解決方案,這樣整個內存儲器(緩存+內存)就變成了既有緩存的高速度,又有內存的大容量的存儲系統了。緩存對CPU的性能影響很大,主要是因爲CPU的數據交換順序和CPU與緩存間的帶寬引起的。

  緩存的工作原理是當CPU要讀取一個數據時,首先從緩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如果沒有找到,就用相對慢的速度從內存中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同時把這個數據所在的數據塊調入緩存中,可以使得以後對整塊數據的讀取都從緩存中進行,不必再調用內存。


  正是這樣的讀取機制使CPU讀取緩存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數CPU可達90%左右),也就是說CPU下一次要讀取的數據90%都在緩存中,只有大約10%需要從內存讀取。這大大節省了CPU直接讀取內存的時間,也使CPU讀取數據時基本無需等待。總的來說,CPU讀取數據的順序是先緩存後內存

  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可以同時被CPU訪問,提高了處理效率

  CPU產品中,一級緩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間,二級緩存的容量則分爲128KB、256KB、512KB、1MB、2MB等。一級緩存容量各產品之間相差不大,而二級緩存容量則是提高CPU性能的關鍵。

熱設計功耗:

  就是指CPU在滿載運行下所發出的熱量的最高功率瓦數。熱設計功耗≠CPU功耗;CPU功耗=CPU運算功耗+熱功耗。這個對個人用戶影響不大,不過對網吧和企業就不得了了,一年下來電費不是鬧着玩的。

  在確保性能的前提下,功耗和家用電一樣,越低越好。

 

CPU後面的數字以及字母:

  以i5 3450U爲例,第一位數字是i 後面的數字代表的是家族名稱。

  第二位數字“3”代表它是第幾代架構的產品,比如i5-3450 就是第3代的產品。

  簡單說後面的三位數字是CPU型號,一般越高越好

  第三位數字“4”代表的是處理器等級。

  第四位和第五位數字“50”代表處理器的頻率。

  如果後面還有@ 3.0GHz  @ 3.0GHz,前一個是主頻後一個是睿頻

  1. M代表標準電壓cpu;

  2. U代表低電壓節能的;;

  3. H是高電壓的;

  4. X代表高性能;;

  5. Q代表至高性能級別;

  6. Y代表超低電壓的;

  7. 以上兩個字母組合的,含義分別是字母的組合;

  8. K代表不鎖倍頻的處理器。

 

顯卡:

顯卡天梯圖:

https://m.zol.com.cn/vga/soc.html

GUP-Z:

http://soft.onlinedown.net/soft/61779.htm

顯卡的性能:

顯卡的性能由兩個部分決定,一是核心,二是顯存。
核心和顯存的關係就像電腦中的CPU與內存的關係。核心負責處理運算圖形數據,而顯存則負責緩存圖形數據,核心在運算時要用到的數據都是在顯存中調用的,所以顯存的性能直接決定了核心調用數據的效率,間接影響了顯卡的性能。
當我們運行的3D遊戲畫面非常細膩時,其複雜的圖形運算就需要性能強大的核心來應付,而這時候核心的數據吞吐量是非常巨大的,需要容量和帶寬足夠強大的顯存來緩存這些數據。除了畫質外,遊戲在高分辨率下的圖形運算量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在大尺寸顯示器下玩遊戲時,也同樣需要性能強大的核心來應付,顯存性能也同樣要跟上。
從上可知,顯卡的核心是影響顯卡性能的最大關鍵,而顯存可視做核心的助手,對性能的影響相當於“微調”。
很多初學者對顯卡模棱兩可,就依靠比較直觀的顯存容量來判斷顯卡性能,這個錯誤是非常嚴重的,以至於讓奸商們用TC卡忽悠了不少初學者,讓很多被騙的人在網上到處求助。

下面列出判斷顯卡的幾個要點:

1.核心型號
顯卡的檔次看的就是核心,毫不誇張的說,不管顯存或其它參數差別如何巨大,核心差了一檔,性能就差了一檔,再強的顯存也補不回來。比如GT240、HD5670、GTS250、HD5770等等都代表的是核心型號,只要能記住儘可能多的型號,就能非常方便的判斷顯卡的高低。當然,也可以參考本團提供的顯卡性能排名表。

2.核心參數
參數有很多:
(製作工藝):比如55納米、40納米等等。工藝越先進,功耗就越低,就越能做出高頻率的產品
(核心頻率):比如575MHZ、630MHZ、700MHZ等等,頻率越高,核心運算速度就越快。
(流處理器數量):比如48個、96個、216個、800個等等,數量越多,性能越強。不過,N卡和A卡架構不同,相同性能的兩個核心,A卡的流處理器數量是N卡的4-5倍,所以兩家不能比較流處理器數量。
(流處理器頻率):比如1400MHZ、700MHZ等等,頻率越高,性能越強。不過,A卡和N卡架構有區別,N卡的流處理器頻率一般是核心頻率的兩倍以上,而A卡的流處理器頻率則與核心頻率相同。
3.顯存參數
顯存的作用之前已經提到,越強的核心就需要越強的顯存來輔助,當顯存性能不足以輔助核心時,就會限制核心性能的發揮,反過來說,當顯存性能超出核心需求時,對性能也不會有幫助,反而會增加成本。當然,無論核心搭配多麼弱小的顯存,其性能最多也只降一檔,不會降兩檔這麼誇張。所以如果有人拿1G顯存的GT220跟你換256M顯存的GT240,你千萬別換,否則會被人當傻瓜的。下面說說顯存的性能。
顯存的性能由兩個因素決定,一是容量,二是帶寬。
容量很好理解,它的大小決定了能緩存多少數據。而帶寬方面,可理解爲顯存與核心交換數據的通道,帶寬越大,數據交換越快。所以容量和帶寬是衡量顯存性能的關鍵因素。
另外,帶寬又由頻率和位寬兩個因素所決定,計算公式爲:帶寬=頻率X位寬/8。舉個例子,兩塊核心和顯存容量相同的顯卡,卡1的顯存爲DDR3 1600MHz頻率和128位寬;卡2的顯存爲DDR2 800MHZ頻率和256位寬。看上去兩者顯存參數不同,但通過公式計算得出,兩者都是25.6G/S的帶寬,性能是相同的。
所以,只要瞭解了本質,無論多麼複雜多變的產品,都無法忽悠到我們。

(顯存容量):
常見的容量有128M、256M、512M、896M、1G等等。容量越大,能緩存的數據就越多。
(顯存頻率):
一般有DDR2、DDR3、GDDR3、GDDR5等幾個類型,GDDR5的頻率最高,等效頻率能達到4GHZ以上。DDR2頻率最慢,有些甚至只有667MHZ。
(顯存位寬):
一般有64bit、128bit、256bit、448bit、512bit等幾種。位寬越大,製造難度就越大,成本也就越高,所以很多時候廠商寧可選擇低位寬與高頻率的組合,這樣在保證性能的同時還能降低成本(常見於A卡產品中)。瞭解了以上要點後,我們基本能判斷顯卡的高低了。
市場上會有一些1G大容量顯存的顯卡,價格便宜,非常吸引那些只懂看顯存的初學者,其實檢測後你會發現,這些顯卡的核心都是清一色的低端型號,也就是說,不管其它參數有多強,它終究只是“垃圾”一塊,到這一步我們已經可以不用再往下查了。當然,有興趣的話繼續查也可以,然後再看顯存的頻率,雖然有1G的容量,卻是DDR2的800MHZ顯存,這麼慢的速度,容量大有何用。然後再看顯存位寬,只有64bit,這樣計算來的結果,真是弱小得可憐。就這樣一塊“垃圾”顯卡,靠着大顯存,騙了無數唯顯存論的小白。 另外,不同型號的核心,參數也不同,比如GT240,官方默認是96個流處理器、40NM工藝、550MHZ核心頻率、1340MHZ流處理器頻率、3400MHZ顯存頻率、128顯存位寬。而實現產品中,按上面這些官方參數生產的顯卡,我們就稱之爲公版顯卡,而達不到這些官方參數的顯卡,我們就稱之爲縮水版顯卡,而超出官方參數的顯卡,我們就稱之爲超公版顯卡。任何核心的公版參數可以在網上查到,可用於判斷顯卡的類型。

GTX 1060 6G這裏的6G只是顯存而已。

核心顯卡、主板集成顯卡和獨立顯卡的區別如下:

  處理器集成顯卡就是指集成在cpu內部的顯卡,通常稱爲核心顯卡,如Intel酷睿i3 i5 i7系列處理器以及AMD APU系列處理器中多數都集成了顯卡。

  主板集成顯卡是指集成在主板北橋中的顯卡,如g41或者880G主板上面的都集成顯卡,目前處理器核心顯卡性能已經領先於主板集成的顯卡,並且將顯卡核心集成處理器中相比集成主板中優勢更明顯。

  因此主板集成顯卡至今已經終結了,除了老平臺外,估計已經不會再有主板集成顯卡的新品出現了。

  另外獨立顯卡就是有獨立的顯示芯片,自己本身是一張獨立的卡的顯卡,一般均有獨立顯卡,採用PCI接口插槽。

  其中cpu集成的核心顯卡和主板集成顯卡統稱集成顯卡,但CPU集成顯卡和主板集成顯卡是不一樣的。

  總的說來,集成顯卡的性能是比不是獨立顯卡,可以看做是買cpu或是買主板時送的顯卡,所以可以理解爲不花錢的。

  但畢竟收體積於散熱限制,集成顯卡性能無法完全與獨立顯卡抗衡

 

 

內存:

內存是存儲設備,那麼主要參數無非就是兩大類、三大項:
1,容量;
2,速度,下分:
2-1,頻率(越高則越快),
2-2,延遲(越小則越快)。


1與2是矛盾的,容量大的速度就快不起來。
如當前主流的DDR3,單條4G的可以到標稱DDR3-2800(還能繼續往上超一點),而單條8G的,連上DDR3-2200都難

 

3,DDR內存,目前分爲4代。每到新一代的內存的開發,都是爲了解決上一代內存速度極限的問題。比如,DDR2到了1066就不能再高了,而DDR3是從1066起步的。

4,DDR3內存條基本上到了2400的頻率,就上不去了。而DDR4代,從2400起步,同之前的內存是一樣的。所以,這個其實是根本區別。再高的頻率,意味着更大的帶寬,就可以更好的適應新的CPU的要求。

 

硬盤:

一、容量


作爲計算機系統的數據存儲器,容量是硬盤最主要的參數。 硬盤的容量以兆字節(MB)或千兆字節(GB)爲單位,1GB=1024MB。但硬盤廠商在標稱硬盤容量時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們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盤時看到的容量會比廠家的標稱值要小。 硬盤的容量指標還包括硬盤的單碟容量。所謂單碟容量是指硬盤單片盤片的容量,單碟容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平均訪問時間也越短。

二、轉速

轉速(Rotation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盤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硬盤盤片在一分鐘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轉數。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盤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盤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盤的速度。硬盤的轉速越快,硬盤尋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對的硬盤的傳輸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盤轉速以每分鐘多少轉來表示,單位表示爲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縮寫,是轉/每分鐘。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盤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 硬盤的主軸馬達帶動盤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盤片上方。要將所要存取資料的扇區帶到磁頭下方,轉速越快,則等待時間也就越短。因此轉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盤的速度。 家用的普通硬盤的轉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幾種,高轉速硬盤也是現在臺式機用戶的首選;而對於筆記本用戶則是4200rpm、5400rpm爲主,雖然已經有公司發佈了10000rpm的筆記本硬盤,但在市場中還較爲少見;服務器用戶對硬盤性能要求最高,服務器中使用的SCSI硬盤轉速基本都採用10000rpm,甚至還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產品很多。

三、平均訪問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頭從起始位置到達目標磁道位置,並且從目標磁道上找到要讀寫的數據扇區所需的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體現了硬盤的讀寫速度,它包括了硬盤的尋道時間和等待時間,即:平均訪問時間=平均尋道時間+平均等待時間。 硬盤的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盤的磁頭移動到盤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時間。這個時間當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盤的平均尋道時間通常在8ms到12ms之間,而SCSI硬盤則應小於或等於8ms。 硬盤的等待時間,又叫潛伏期(Latency),是指磁頭已處於要訪問的磁道,等待所要訪問的扇區旋轉至磁頭下方的時間。平均等待時間爲盤片旋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的一半,一般應在4ms以下。
四、傳輸速率
傳輸速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盤的數據傳輸率是指硬盤讀寫數據的速度,單位爲兆字節每秒(MB/s)。硬盤數據傳輸率又包括了內部數據傳輸率和外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稱爲持續傳輸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盤緩衝區未用時的性能。內部傳輸率主要依賴於硬盤的旋轉速度。 外部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稱爲突發數據傳輸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傳輸率,它標稱的是系統總線與硬盤緩衝區之間的數據傳輸率,外部數據傳輸率與硬盤接口類型和硬盤緩存的大小有關。 目前Fast ATA接口硬盤的最大外部傳輸率爲16.6MB/s,而Ultra ATA接口的硬盤則達到33.3MB/s。
五、緩存
緩存(Cache memory)是硬盤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芯片,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盤內部存儲和外界接口之間的緩衝器。由於硬盤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係到硬盤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盤整體性能。當硬盤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1]不斷地在硬盤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

 

顯示器:

在主流16:9寬高比上,常說的1080P對應的分辨率是1920×1080,2K分辨率指2560×1440,4K分辨率爲3840×2160,8K分辨率爲7680×4320。分辨率越高,顆粒越精細,顯示的效果就越清晰

2K/4K買了電腦配置跟不上

1080:1920*1080 60HZ/144HZ(刷新率) VA/IPS(一般曲面都會做成VA因爲這是VA爲數不多的優勢)

如果FPS跟得上屏幕刷新率,那麼你會舒服的飛起。

 

幀率與刷新率:

一般說的fps是指顯卡發出信號的幀數,顯示器的刷新率是指顯示器能顯示的幀數,這兩個值越接近顯示效果越好。
fps明顯大於屏幕幀數影響相對較小,只會有丟幀、微卡的感覺;如果明顯小於屏幕幀數則影響較大,會有明顯的卡頓、畫面停滯等情況。

幀率是每秒鐘內遊戲能夠渲染的畫面數量,取決於電腦的硬件配置。

屏幕刷新率是屏幕在每秒鐘能刷新的次數,單位是赫茲(Hz),取決於顯示器。

你在遊戲中能夠獲得超過200幀的畫面,但是由於顯示器刷新率只有30Hz,只能“抓取”其中的30幀進行顯示,最終你所看到的畫面也是30幀。

屏幕刷新率越高,你在每秒鐘內就能看到越多的畫面,因此對你來說,畫面也就更加“流暢”、“清晰”。

主板:

在確保接口正確的情況下,在考慮性能,因爲一般同等價位的主板都不會太影響CPU和顯卡性能。

航嘉電源功率計算器

http://www.huntkey.com.cn/service/calculator.html

航嘉電源功率計算器 輸入你要買的主板、CPU、顯卡型號 它就會自動計算出你電源的待機功率和最大功耗 然後推薦出適合你的電源型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