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童趣

這些場景我都經歷過,感覺很暖。

圖一,小學三年級,磚和預製板堆砌起來的乒乓球檯,自制的乒乓球拍,買一個三毛錢的球,就可以玩的很嗨。

圖二,這個圈圈早已經進了博物館,它就是箍木桶用的,我當時好笨,居然沒學會這個運動。

圖三,我們那兒叫拆(讀音纏)交,一根毛線,一個小夥伴兒,也會玩的不亦樂乎。

圖四,這樣的場景很多,每次蒸饅頭,我們那兒叫蒸饃,我都是坐在廚房(我們那兒叫廚屋)燒鍋的那一個,煙臺如果加上一個風箱簡直一模一樣,近水樓臺先得月,如果鍋裏還有其他好吃的,我總是第一個先品嚐,這是媽媽給我的額外獎賞。

圖五,跳皮筋,原材料就是媽媽用來輔助褲腰的鬆緊帶。這是項集體運動,必須呼朋引伴共同參與纔有意思,從腳脖兒一直到額頭,最厲害的小姑娘一氣呵成,對於這種女孩子我是崇拜的,也是喜愛的。我彈跳力不怎麼好,一般到胳肢窩就要敗下陣來。

圖六,黑白電視機,我們家的電視機與我同歲,並一直伴隨着我的童年《西遊記》、《大風車》、《黑貓警長》、《唐老鴨》、《金剛葫蘆娃》、《藍貓淘氣三千問》等等,都是這兒打出來的。它還有一個隊友,就是外面樹杆杆的那個天線,看電視必須兩個人,因爲隨時電視會信號不穩,一個人在外面轉天線,一個人在裏面指揮,往左,往左,往右,往右,再轉一點,過啦過啦,你咋那麼笨呀,你過來看,我去轉!

圖七,我們那兒叫踫拐,學名叫鬥雞。我最喜歡運動之一。我個子不高,正好以下犯上,瞅準時機,卯足了勁兒往上一提,給高個子夥伴兒一個措手不及,他就輸了。

圖八丟麪包,我們那兒叫打四角兒,原材料很多,酒盒,報紙,課本是我的最愛。我在這兒耍了一個小聰明,自己的書從來不捨得撕,心疼,於是我姐姐們的書就遭了殃了,由於我技術太爛,結果沒多長時間,姐姐的書就被我敗壞光了,真真的是個“敗家紙兒”呀。

圖九,彈珠,我們那兒叫琉璃駒兒,一毛錢十個,一個小洞,一條距離一米多的長線,就是一個鬥爭激烈的戰場。


想起童年,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很多,一幕幕畫面歷歷在目,猶在眼前。

圖一的場景,釣魚,我們那兒跟圖裏的畫面幾乎一模一樣。在菜地裏“偷”一根竹竿,買一副五毛錢的釣具,到堆麥秸垛的地方挖一些蚯蚓,找一個“坑”(我們那邊對池塘的稱呼,裏面長滿了蘆葦),坐在不被太陽曬的地方釣魚。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用罐頭瓶,瓶口綁一條媽媽納千層底的棉線,可以提。罐頭瓶裏放一些饃或者油條之類的,放在池塘水淺的地方,在岸上可以看到魚兒的進進出出,等到貪吃鬼進去的差不多時,躡手躡腳的走到水中,輕輕的用一隻手堵住瓶口,另一隻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提,好傢伙,收穫還真不少。

圖二丟沙包。這個遊戲玩的最多,因爲沙包我們自己是會做的,即使像我這麼不開竅的男孩子,也會製作一個奇醜無比但是將就着還能用的沙包。我們玩的大部分都是女孩子製作的,選料講究,樣式好看,裏面裝的五穀雜糧也是精挑細選,糧食不同,玩的效果各異。有玉米的,有小麥呃呃,有高粱的,有黃米的,等等。

圖三叫什麼我已經記不得了,玩法也不知道了。應該跟猜謎類似,用兩隻手進行操作。

圖四,陀螺,我們那兒叫嘚兒樓兒。一種木製玩具。我小時候還自己做過,陀螺的材料就是起個大早去田地裏偷別人一棵小擀麪杖粗細的小樹,從中選一節出來,用鉛筆刀削刻,製作成標準的樣子。底下那顆鋼珠是廢棄的槓鈴珠子,也算變廢爲寶,再次利用。

圖五石子,石子是我們那個年代最喜歡玩的玩具之一,我們那兒不產石頭,但每當誰家建房子的時候,都會去順一些回來,作爲備胎放在自己獨有又藏的很隱祕的百寶盒裏。這種遊戲特別考驗你手的靈敏度。好玩!

圖六,吹泡泡,我們當時可沒有途中女孩兒玩的那麼瀟灑,我沒錢買,就自己做,洗衣粉水,用壞了的油筆桿,一個墨水瓶兒,湊合着就可以玩了。洗衣粉水沒有肥皂水效果好,玩的不那麼順。

圖七溜溜球,兩塊錢一個,還是帶閃光燈那種,三四年級如果可以總有一個,簡直高興的要發瘋。每次玩完都必須藏起來,誰過來借就說放家裏了,等玩的時候被別人看見,他還過來質問,你不是放家裏了麼,說瞎話兒,長不大。我剛開始會臉紅,後來就變得強詞奪理,言不由衷了。

圖八萬花筒,裏面的世界真精彩,五顏六色,色彩斑斕,轉一下就會由一個世界變成另一個世界,好神奇!

圖九,這也許不是一種遊戲,但是卻有一個故事。戴紅領巾的應該是少先隊員,升國旗的時候,要向國旗敬少先隊員禮。我以爲無論年齡多大,年級多高,我都是少先隊員。結果就鬧了笑話,當初中第一次升國旗的時候,我還是一如既往的行少先隊員禮,右手高高的舉起來。特立獨行,引來一陣哈哈大笑,那時我才知道,以後的很多歲月,面對國旗,我已經不再是少年,只能行注目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