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不爲什麼的堅持2019-06-03

作者賈寒蕻

記得以前有一個老師曾經問過我們一個問題,如何定義自己。

那個時候看了弗洛伊德的精神研究,我給自己做了三種規劃,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就是人類的動物屬性,知道自己應該穿衣吃飯。自我就是人類的精神屬性超我就是思考我應該成爲什麼樣的人。我覺得大學畢業以後,總覺得自己應該負擔自己的花銷,經濟上獨立,不應該靠父母。但是現在的工作經濟上是獨立了,未來朝什麼方向發展,能否激發我的潛能還不是很清楚。努力完成工作,就是責任和良知告訴我,要對得起那份薪水。超我就是能夠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滿足。寫作對於我來說就有一種去夜店的感覺。解開頭髮,打扮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在燈光下起舞,有一種爲我獨尊的感覺。我慢慢感覺到寫作對於我來說就是一種自己付出,自己有所得的感覺。至少我知道自己此刻是因爲什麼而忙。

人應該是有夢想的,但是實現夢想的確很痛苦。我記得大學的時候上文學課,大家一聽講徐志摩就兩眼放光,因爲徐志摩的確是很多人期待的生活。年少成名,才華就跟噴泉一樣源源不絕,但是經歷了一些選擇之後才明白,我更願意像穆旦看齊,年少成名雖然因爲很多原因放棄了寫詩,一有機會就馬上拿起筆。最重要的是,沒有荒廢自己的本職工作。

工作做了兩份,但工作最令我困擾的不是人際關係的複雜,而是有一種困境在於你不知道自己爲何而忙。經歷過一些不順的事情才發現,自己的能力還沒有辦法去挑戰一些東西,只能適應。但是我們可以比別人晚睡或者是早起,不斷給自己的夢想加碼,去追求內心的真正愉悅。

今天很累同樣也很困,說實話此刻的眼皮在打架,想睡覺的想法一直沒有斷過,堅持把這篇文章寫完,感覺自己很對得起自己,同樣覺得自己很厲害。

《歲歲筆記》這本書大約耗費了我三年多的週末,在大學學習生活的每一個週末,在緊張的考研複習週末,在工作實習以及工作一年的每一個週末,我都堅持寫作,所以書名定爲《歲歲筆記》。不知道最後能不能讓更多人看到,這本書的出版也是個心態很艱辛複雜的過程,考慮了各種因素,但父母覺得我很辛苦,能寫出來,能堅持下來也需要毅力,不能完全用金錢衡量,所以如有機會還是出版爲好。其實我先開始對這本書給予厚望,希望它比上一本書帶給人們更多的啓迪,後來越寫一餓覺得沒能寫出我的所思所想,不想寫了,但是後來又覺得不寫怎麼知道如何寫好,就硬着頭皮寫了。一直希望它能夠體現自己思想的深度。可能更看到了自己想法上的短板。現在有點時間,覺得應該給自己大學四年的寫作畫上句號,就決定還是應該完整的寫完它吧。

不知道這本書會到了那個有緣人手裏,希望聽到最真誠的意見。

2019年5月19日星期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