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得:陰差陽錯皆是緣

很多年前,大概2005年的時候,我去北京參加電子工業出版社飛思爲我舉辦的讀者會,張孝祥老師也專程趕來了。後來,他還特地邀約和我見面談談,我們在CSDN的辦公室裏見了面。張老師講訴了他的宏偉藍圖,他希望創辦一個軟件培訓基地,成爲中國一流的培養軟件工程師的搖籃。他希望培訓公司創辦後,我能參與授課。當我看着張老師意氣奮發地描繪他的夢想時,我只是驚訝地想:“這個世界上原來真的有如此敢於大膽畫大餅的人。”

會面後,張老師很有感觸,還專門寫了一篇廣爲流傳的博文:

孫衛琴感動了我
https://blog.csdn.net/iteye_17312/article/details/81378099

後來,我由於忙於其他事,未能在張老師創辦的培訓公司授課。不過,在這個公司草創期間,他們的負責人曾經找我商量,希望在我那時創辦的很受IT網友歡迎的JavaThinker網站上發佈他們的培訓信息,我欣然同意。

再過了幾年,有位朋友告訴我,張老師由於工作勞累過度,突然去世了。那次見面,沒想到也是唯一一次的會面。這個消息讓我很吃驚。作爲同行,他的去世讓我扼腕嘆息,也給了我很大的警示,讓我接下來更加註意保持健康與事業的平衡,花更多的時間去保持良好的心態,用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去工作和生活。

張老師和同仁們創辦的培訓公司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如今蓬勃發展,終於實現了張老師心中的藍圖,在全國各地培育軟件開發人才,培訓事業蒸蒸日上。

而我呢,一直堅持走風淡雲清的寫書匠的路線。最近從美國回到上海,看到他們的網站上的一則招聘信息非常誘人,教研崗位招聘,年薪給出的阿拉伯數字讓人看了怦然心動。朋友提醒我,這也許只是一個廣告吧,實際上他們並不招人。而我管它是真是假,反正按照網站的Email地址發一封求職信試試唄。在信裏,我還套近乎,述說了過去和張老師以及該培訓公司的一些緣分。

一個星期過去了,一點音信也沒有。再搜索一下這個網站,也不知道如何獲得如今的負責人的聯繫方式。透過網站的客服進行網絡溝通,客服只管爲學員提供諮詢,不搭理求職需求。

人生真有趣,此一時,彼一時。當年是張老師積極主動找我幫忙給他的公司授課,那時我委婉拒絕,如今我主動套近乎,找他們的公司給我授課的機會。在世俗的社會中,出於利益的瓜葛,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不易。這是常態,應該欣然接受,用不着怨天尤人。每一個人或者公司的生存和發展都不容易,任何時候,只要自身自強自立,堅持不懈地向着目標努力,總會有機遇垂青,時間的累積可以成就一切。

如果對這個具體故事進行抽象,可以抽象出以下的故事模式:

有兩個知識分子A和B,各自憑自己的才華,混得小有名氣。
A喜歡向外拓展,下海經商。
B喜歡向內探尋,追求精神的自由富足。
一開始,A竭力邀請B合夥,B婉言謝絕。
若干年後,A過度透支體力,撒手人寰,而他創辦的公司C蓬勃發展。
再過幾年,B打算在公司C裏謀個職位,結果連公司C的當家人的聯繫方式都無從知曉。
好在B也已經修煉得曬脫包容,莞爾一笑,繼續走自己的人生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