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路由之——hash

(。・∀・)ノ゙嗨

我們經常在 url 中看到 #,這個 # 有兩種情況,一個是我們所謂的錨點,比如典型的回到頂部按鈕原理、Github 上各個標題之間的跳轉等,路由裏的 # 不叫錨點,我們稱之爲 hash(哈希),大型框架的路由系統大多都是hash實現的。

剛看完上面那段話,可能有人會有疑問:URL中的#是什麼,如何用hash實現前端路由呢?

彆着急,往下看 φ(゜▽゜*)♪~~~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URL中的井號(其實也叫 hash)

URL中的hash(井號)

1.#的含義

#代表網頁中的一個位置,其右邊的字符,就是該位置的標識符。比如

http://www.example.com/index.html#print

就是代表index.html中的print位置。瀏覽器會自動把print位置滾動到頁面可視區域內。

設置方法:

step1:設置一個錨點<a href="#print">定位到print位置

step2:在頁面需要定位的內容加上id="print"。例如:<div id="print"></div>

測試:step1設置的錨點,step2中id爲print的內容會滾動到頁面頂端(可觀察滾動條的距離)。同時,頁面的url末端中會出現#print的哈希值

2.HTTP請求不包含#

#號是用來指導瀏覽器動作的,對服務器端完全無用。所以,HTTP請求中不包含#。

比如,訪問下面的網址:

http://jquery.com#hello

瀏覽器實際發出的請求時這樣的:

可以看到,只是請求了http://jquery.com,沒有請求"#hello"的部分。

3.#後面的字符

在第一個#後面出現的任何字符,都 會被瀏覽器解讀爲位置標識符。這意味着,這些字符都不會被髮送到服務器端

比如,下面的URL的原意是指定一個顏色值:

http://jquery.com/?color=#fff

但是瀏覽器實際發出的請求是:

可以看到,"#fff"被省略了。只有將#轉碼爲%23,瀏覽器纔會將其作爲實義字符處理。也就是說,上面的網址應該被寫成:

 http://jquery.com/?color=%23fff

4.改變#不觸發網頁重載

單單改變#後的內容,瀏覽器只會滾動到相應位置,不會重新加載網頁。

瀏覽器不會重新向服務器請求頁面。

5.改變#會改變瀏覽器的訪問歷史

每一次改變#後的部分,都會在瀏覽器的訪問歷史中增加一個記錄,使用"後退"按鈕,就可以回到上一個位置。

這對於ajax應用程序特別有用,可以用不同的#值,表示不同的訪問狀態,然後向用戶給出可以訪問某個狀態的鏈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規則對IE 6和IE 7不成立,它們不會因爲#的改變而增加歷史記錄。)

6.window.location.hash 讀取#值

window.location.hash 這個屬性可讀可寫。讀取時,可以用來判斷網頁狀態是否改變;寫入時,則會在不重載網頁的前提下,創造一條訪問歷史記錄。

7.onhashchange事件

這是一個HTML 5新增的事件,當#值發生變化時,就會觸發這個事件。IE8+、Firefox 3.6+、Chrome 5+、Safari 4.0+支持該事件。

它的使用方法有三種:

1.window.onhashchange = func;

2.<body onhashchange="func();">

3.window.addEventListener("hashchange", func, false);

瞭解了hash的基本概念後,我們再來解決下一個問題,如何用它實現前端路由

~~( ̄▽ ̄)~*

首先我們需要使用一個可以根據監聽哈希變化觸發的事件 —— hashchange 事件。

我們用 window.location 處理哈希的改變時不會重新渲染頁面,而是當作新頁面加到歷史記錄中,這樣我們跳轉頁面就可以在 hashchange 事件中註冊 ajax 從而改變頁面內容。

下面是一個用hash實現前端路由的栗子:

<!DOCTYPE html>
<html lang="zh">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style>
			li {
				display: inline-block;
				margin: 0 30px 30px 0;
			}
		</style>
		<title></title>
	</head>
	<body>
		<ul>
			<li><a href="#/" class="">turn white</a></li>
			<li><a href="#/orange" class="">turn orange</a></li>
			<li><a href="#/purple=123" class="">turn purple</a></li>
		</ul>
	</body>
	<script>
		function Router() {   //這是一個對象  對象格式{/: ƒ, /orange: ƒ, /purple=123: ƒ}
			this.routes = {}; 
			this.currentUrl = '';
		}
		
		//在Router.prototype原型上設置方法,第一個設置路由,第二個路由跳轉,第三個頁面初始化
		Router.prototype.route = function(path, callback) {
			this.routes[path] = callback ||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routes)
		};
		Router.prototype.refresh = function() {
			//console.log(location) //Location 對象Location 對象包含有關當前 URL 的信息。Location 對象是 Window 對象的一個部分,可通過 window.location 屬性來訪問。
			//console.log(location.hash);   #/purple=123
			this.currentUrl = location.hash.slice(1) || '/';  //截取#後面的內容
			this.routes[this.currentUrl](); //根據屬性名 執行對應的函數
		};
		Router.prototype.init = function()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this.refresh.bind(this), false); //加載首頁
			window.addEventListener('hashchange', this.refresh.bind(this), false);  //當URL的片段標識符更改時,將觸發hashchange事件
		}
		
		//自定義封裝一個路由
		window.Router = new Router();
		window.Router.init();
		var cont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body');
		// change Page anything
		function changeBgColor(color) {
			content.style.backgroundColor = color;
		}
		Router.route('/', function() {
			changeBgColor('white');
		});
		Router.route('/orange', function() {
			changeBgColor('orange');
		});
		Router.route('/purple=123', function() {
			changeBgColor('purple');
		});
	</script>
</html>


實現的效果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我們可以觀察到點擊不同的跳轉按鈕,對應url後面的hash也在改變。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前端路由~~

該興趣的同學可以嘗試一下 ヾ( ̄▽ ̄)ByeBy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