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人太容易了,给他一部手机就行

  文/淡淡

写在前面:

我知道可能很多人看不完这篇文章,或者是看了开头就不愿意继续。我特别能理解,因为自己一度就是这样,开头不刺激怎么吸引我呢?开头不引人注意还如何继续呢?后来我发现,很多好的东西真的需要人静下心来慢慢看。可是这种人已经很少了。

废掉一个人太容易了,给他一部手机就行。

1.定义

我就是28定律里面的80% 属于心浮气躁爱刺激,这个刺激是眼力刺激以及心里刺激。比如刷微博刷抖音刷小红书,一定要看那种简洁迅速的情景视频。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短视频。用这种短视频来获取刺激获取多巴胺的分泌。因为有及时反馈我可以一直刷一直刷。忘了时间忘了所有忘了天地。

现在很多app都运用了大数据,你喜欢什么就给你推荐什么,你会一直在这个app里沉沦。然后人也就越来越费了。关键是自己还没啥感觉,因为周围的人都是这样的,都是每天捧着手机,早上起来刷手机,吃早餐刷手机,上班路上刷手机,上班时间间隙刷手机,上厕所刷手机,吃午饭,下班路上,晚饭餐桌上,躺在沙发上,躺在床上。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刷。手机简直比我们的爸妈还要亲。

现在去问问出门必带的是什么? 10个人里面11个人会回答是手机。

有时候会想不明白,一个小小的屏幕怎么就把人给框住了。朋友说因为这个框里有太多太多的刺激了。有个小白鼠实验,小白鼠腿上绑上了电极,它一踩踏板,就会有电流刺激它,会分泌多巴胺。然后小白鼠一直踩一直踩,直到力竭而死。有时候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小白鼠,也在一直踩一直踩。

可能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关系,现在大家都是这样了。谁不是手捧手机,在这大惊小怪的。

或许就是因为社会如此,才感觉到可怕。


2.现象

想想几十年前想想以前出门,以前大家出门打发时间的是书本,在火车站一大堆卖书的。有小说有散文有名著有连环画有各种各样的小人书。应有尽有,火车上大家吃吃喝喝笑笑,安静的时候大家捧着自己买的书看的津津有味。看完了自己买的与朋友交换着看,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主角,聊聊散文后感,看看一路风景,一趟火车之行充满了欢声笑语也充满了书香气味。

现在大家出门,手机,笔记本,ipad,哦,还有个很重要的充电宝。上车开始就是刷微信刷抖音刷微博刷电视剧。每个人都盯着自己的那个框框。态度堪比以前高考。

以前火车上叫卖大家都会看一看,不一定会买但是会凑凑热闹。现在火车叫卖大家的头都很少擡。

以前大家聚会都是聊聊这聊聊那,一起嘻嘻哈哈,现在聚会都是各自玩各自的手机。点了菜,捧着手机刷,上了菜,边吃边刷。最后结款回家路上还是刷。聚会的意义已经荡然无存。

人类是群居动物,但是因为这个框框,我们是群居在一起又不在一起。

我感觉自己病了。我已经无法好好的安静的去看一本纸质的书,我已经无法好好的安静的去做一件手工的事,我也已经无法好好的安静的去一看部高品质的电视剧。我更加无法好好的专注去做一件事,即使我知道这事对我未来帮助很大,但是我已经没了那份安静那份耐心。



3.现状

以前我每天6点起床,看书半小时,然后做早餐,做午饭。换衣服去上班,下班后自己做饭愉悦自己,收拾好厨房后我偶尔下下棋,再看看书。一般就10点上床入睡。睡眠质量很好,极少做噩梦。

我现在每天睡的不知道天昏地暗,不知道时间,每天精神不足。经常做噩梦。无法每天六点起床,也无法安安静静的看书。就连我曾经最喜欢的下棋,都不能安安静静的下了,心里似是有一把火烤着,催促着快点快点快点。

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显得浮躁,很多时候不愿意去过多的沟通,觉得沟通很累。因为你要解释很多,好像没有那份心情了。

然后有时候会突然很嫌弃自己,觉得自己已经废了。想振作起来,却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了没多久,就放弃了。放弃实在是太容易了,而坚持实在是太难。周而复始,巡而往复。


看到一个词,觉得特别合适。垃圾快乐。

垃圾快乐顾名思义,这些快乐都是垃圾。都是没有用的。你刷那些短视频刷着刷着觉得自己特别满足特别开心,可这些满足开心都没有什么意义。你只是满足了多巴胺的释放。促使你一直刷。

感觉自己被锁在了这个框框,想抽身离去,却心志不坚。继续沉沦好像并不甘心。

时间在指尖一点一点的滑过,而我们的大脑也由冷静理智变得麻木无感。最后变得没有主动思考能力。

这种快乐来的太轻而易举,导致没法子脚踏实地的去感受真正的快乐。徒步10公里带来的快乐与滑滑手指就能得到的快乐太明显了。前者需要时间需要运动去实现,而后者只是动动手指。

无法想象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会是什么样的光景。


谨以此文告诫自己,不做框框的奴隶。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