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7 Pro再次上演暴力美學!讓性價比和真旗艦完全被揭露!

畫外音:

OnePlus 7 Pro,這一臺讓人“糾結”又“氣憤”的國產旗艦手機!從發佈之後我連體驗區都沒去,就想着直接購買體驗一番國產真旗艦的魅力,可沒想到!!!第一輪搶購以失敗告終,搞了一枚優先碼並參加了以舊換新結果有沒有搶到!!!接着就看到了網絡上對OnePlus 7 Pro評測開箱的各種現場翻車,直到5天之後我收到了物流信息,拿到了第二批量產版的OnePlus 7 Pro手機!

這一切都從美圖分享開始:

衆所周知,一加7 Pro的藍色版本是第一批最受歡迎的配色,雖然在與媒體手中的金色相比各具特色,但偏執於撞色系的我還是依然選擇了藍色版本。當然,12GB+256GB的頂配肯定也是我必要的選擇!

回到一加7 Pro手機的正面我們看到的是一加花費1億打造的定製全面屏,在高分辨率和90Hz的加持下讓老加油和遊戲達人們都爲之歡喜。最主要對張老闆來講它也是一塊6.67 英寸的曲面“流弊屏”。

全面屏的設計也就造就了一加7 Pro手機的顏值會有恨到的提升,沒有任何前置的開孔,沒有前置攝像頭的強勢霸佔,讓手機在整個觀感當中更加“流弊”。

對於相機部分,一加7 Pro手機雖然也是搭載了4800萬主攝的三攝模組。但根據每一個京東的詳細參數和硬件規格來講,他必定會不平凡。但我個人更看好的是它在相機部分後期的調教和優化,因爲從一加3T開始一加雖然沒有采用牛逼的相機模組,但最終也是做出了頂級的拍照水準。

前置伸縮式鏡頭一加7 Pro不是第一臺搭載此項技術的手機,但如果大家在開鎖人臉識別或者應用調取前置的時候就會發現它的談起速度和收回速度都相比較上幾代機型更加迅速一些。而且內部設定的防止撞擊策略當手指接觸到它的時候會自動縮回,甚至也可以暴力的進行手動拖回處理。

對一加7 Pro來講,除了官方宣傳的屏幕和相機部分的優勢,我個人還一直對於“真TM爽”耿耿於懷,張老闆是否依然可以做出讓我們放心裸奔手感倍增的旗艦機型呢?這將是我評測的方向之一。

另外,對於網友們關心的續航、快充問題我也會進行切身的體驗,在遊戲和日常重度使用狀況下,一加7 Pro手機是否可以達到我們滿意的效果呢?

評測,從此慢慢開始!

對比上一代的一加6,從包裝方面我們可以得出一加7 Pro看起來似乎還小一圈,仔細對比一加7 Pro的和一加6的包裝長短是幾乎一直的,但更厚實一些。

一加7 Pro充電器的個頭相比較一加6更大一些,但和一加6T邁凱輪版的幾乎一樣,都是30W的WARP閃充規格。這一規格雖然不是目前最快的44W,但搭配一加7 Pro的4000mAh大電池也是可以讓我們放心重度使用10小時+。

充電線這一次似乎也有了xue微的變化,包裝方面加了一層紙質保護,線徑看起了更粗了一些。(如果大家使用過OPPO或者vivo手機會發現快充的數據線會比普通的更粗一些)。

對一加7 Pro背面的設計很多人可能都在講是一加6T的升級版,只是將電紫光的色彩發揚廣大了!但如果大家對比兩臺手機的手感和表面的工藝還是有差異的。比如背面不易沾指紋,在不同角度的光線下色彩的變幻更加豐富。四周的輪廓也有了一加6T邁凱輪版的設計反而,流線型更加自如。

相機部分,一加7 Pro延續了居中的設計風格,前兩個攝像頭有一個銀色的環形圈包裹,攝像頭模組凸出,攝像頭下方是單色溫雙閃光的。主攝爲大家非常熟悉的索尼 IMX586、4800 萬像素,f/1.8 光圈、OIS 光學防抖,等效 26mm超廣角:1600 萬像素、f/2.2光圈、等效 17mm長焦攝像頭:800 萬像素、f/2.4 光圈、OIS 光學防抖、等效 78mm。

從背後整體的風格來看,一加7也算是國產手機單中最簡約設計之一的機型了。文字部分除了一加的Logo和底部靠下位置的OnePlus,與目前大多數XX CAMERA的設計對比起來更加具有工業簡約設計風格。

一加7 Pro的重頭戲就是它的這一塊3120 x 1440分辨率的6.67 英寸曲面 Fluid AMOLED 屏幕了,2K+、Displaymate A+、90Hz刷新率、全局DC調光等等幾乎成爲了它的代名詞,同樣也是被一加強勢的妝點在了包裝盒之上。

其中,90Hz的刷新率其實也不是一加首先做出來的,nubia的某款機型也搭配了此項的技術。但因爲屏幕素質不是一個檔次,因此一加7 Pro的90Hz刷新率似乎讓人在刷微博的時候感覺4G網速已經無法滿足它的硬件性能發揮了。有趣的是在騰訊的藍光片源當中,一加7 Pro也是爲數不多的哪幾款機型之一。

對高分辨率的設定,張老闆是這是一款超2K+的屏幕素質,對比使用過的S10+兩者在開啓同樣分辨率的模式下不分秋色,只是因爲一加7 Pro多了90Hz的緣故,在開啓它之後S10+的這一塊屏幕就多多少少顯得有些遜色了。

再說說Displaymate A+認證的問題,它的權威性似乎要比相機的的排行更具含金量。這一般只是針對大尺寸屏幕評分的網站讓一家擁有了如此的殊榮也是對一加7 Pro的肯定,也是給加油的一種福利吧!

在擁有如此之強大的硬件表現的時候,對於一加7 Pro的測試成績就是對它最好的肯定。經過測試之後我們發現,手動最高亮度可達 419nit,全白激發亮度可達 580nit,局部激發亮度可達 712nit。這樣的素質相對於上一臺一加6T的最大500nit就提升了許多,而且此次加入的三種色彩模式也是讓這一塊屏幕發揮出了更多的優勢。

相信細心的加油也發現了一加7 Pro頂部的開縫,它是一組麥克風的設計。線條式的設計風格絲毫不會影響到手機的整體美觀度。

一加7 Pro右側保留了三段式開關的設計,這一設計很多人可能感覺沒多大用,但如果你在遊戲或者觀影的時候需要突然關閉音量,它的效果就非常棒了。只是在設計部分,今年很多的旗艦手機已經拋棄了單獨的AI按鍵將電源鍵和音量鍵放置於同一側,一加7 Pro就顯得有一些複雜了。

因此,對於一加7 Pro的外觀整體的設計還是非常滿意的,拋開它定製的這一塊超高清屏幕,整個的設計語言依然給人以清爽幹練的感覺。只是在206g重量的陪襯下,的確有一些沉重的感覺。

同樣爲屏幕指紋,一加爲什麼總是快

在一加6T上我們就體驗到了極速開鎖的暢爽,同一時期的大多數手機都是無法與之匹敵的。同樣在今年大家都採用第六代屏幕指紋的時候,一加7 Pro又通過長期的優化讓它變得更快人一步。0.21s的解鎖速度在視覺上似乎和今年的旗艦機沒有辦法感受到差異,但在開鎖的時候大家會發現,首先它不需要大力按壓,其次解鎖的成功率相對較友商也更高一些。

更酷的夜景拍攝,不虧是排行第二

相機的拍攝在白天狀況下都可以讓大家感受了大底COMS的魅力,但到了夜晚就得看各家的看家本領了,因爲在一加6上面領教過一加的相機優化,因此這一次依然選擇以夜景爲主要的體驗。

這是一組對比拍攝,上圖爲默認模式下開啓閃光燈拍攝成像結果,下圖爲手持一加7 Pro夜景模式下拍攝。從整個畫面的表現來看,夜景模式下的成像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近處的高樓和遠處的天空都拍攝出了讓人驚歎的照片。

更過分的還是這一張,近處的綠色在漆黑的夜晚竟然可以看到準確的色彩還原,遠處的燈光和建築也都表現的非常具有美感。如果不說這是夜晚拍攝的話,估計都以爲是初夜的手動拍攝結果。

這一張主要是想看看一加7 Pro在弱光下對遠處樓宇的四角處理,通過細節放大查看我們可以看得出弱光部分有塗抹的跡象,但在四角卻非常的剛,即使放大之後我們也可以看到筆直的輪廓。

那麼在白天模式下拍攝呢,一加7 Pro也是如此的執着,在大多數相機都開啓了AI美化的狀態下,它的真實性真的讓人感到可怕。這可能也就讓很多喜歡蔚藍天空之類的加油感動啊有一絲絲的可惜了。

在長焦的拍攝當中,首先背景虛化做的非常好,色彩還原度在更新之前有些偏白,更新之後就更加的自然一些,深色部分也更加濃郁。同樣在細節的處理部分依然是一加7 Pro的強項,建築物的四角更是線條感非常明朗。

因此,對於一加7 Pro的相機,個人感覺通過後期的提升一定會成爲第一梯隊的旗艦表現。如果大家喜歡濾鏡之類的AI算法,其實可以通過第三方的APP實現此項功能。三個優良的鏡頭,在採購的時候就留有了很大的升級空間,後續我們繼續期待一加7 Pro對相機的更新和提升吧!

遊戲簡單體驗,畢竟是必備操作

遊戲的體驗其實對一加7 Pro來講沒什麼難度,只是這一次對於遊戲在軟硬件方面的支持還是值得大家分享體驗的。

簡單跑個分:一加7 Pro安兔兔跑分36W多,魯大師跑分40W+。除去那些“專業跑分”選手,一加7 Pro也算是前三的成績!

一加7 Pro雖然沒有大肆宣傳它的遊戲性能,但推出的Fnatic Mode從CPU、GPU、內存、網絡等多個維度都作出了優化。而且針對熱門遊戲都有相對應的震感提升,這全得力於Haptic 振動馬達,它是安卓陣營少有的橫向線性馬達,振感強烈,反饋及時。

如果搭配一加雲耳使用,你會發現一加7 Pro在玩遊戲的時候更加的爽快了。首先連接只需要打開藍牙它會自動尋找一加雲耳,支持的aptx也會讓你在遊戲當中更加準確的聽聲辨位。讓杜比全景聲也可以更大限度的發揮出它的優勢來。

續航和快充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簡單測試我們發現一加7 Pro在充電的時候PD快充可以在1小時10分左右充滿,但在使用的過程中經過連續觀影、遊戲、刷微博等等操作,7個多小時還可以剩餘10%左右的電量。

One More

其實,對一加7 Pro來講全面性的體驗可能需要上萬字的描述。在這裏我沒有對氫OS進行任何的講述,因爲它對於加油來講是一個輕快的系統,但對於一些沒使用過的人來講,它總是被感覺到簡陋。對於一加7 Pro的總結就用這一張關鍵詞作爲結尾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