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日本託兒所

昨天請了假,專門與小孩在保育園度過了一上午。

這邊的保育園經常會給父母提供參觀的機會,以此讓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如何在保育園度過一天。

9點之前,屬於每個孩子斷斷續續的入園時間。9點之後,等所有孩子集合完畢時,則聚集一堂參加“晨會”,先是點名簽到、然後就是讀繪本,之後就是進行零食補給。

等時鐘轉到10點時,則外出活動,一個小時後就是午餐時間,12點半左右到15點則爲午睡時間,15點之後進行間食補給,之後就是室內、院內的自由行動。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感受頗深的是那些老師們帶孩子的方式。

1. 注重與孩子的互動與交流       

每個時間點,每個活動開始時,她們時不時地會給出指令:“大家各自坐好,開始點名了”;“吃飯前唱歌咯,大家一起來”;“採訪下你,你叫什麼名字”…

讓我震驚的是,晨會時,大部分都是剛剛2歲的孩子,卻有模有樣地“正襟危坐”,和老師們一起互動,ta們時而拍手、時而咿呀幾句、時而發出稚氣的笑聲,姿勢完全可與一羣小學生媲美。

2. 凡事儘量讓孩子親歷親爲

不管是吃飯時的洗手,擦嘴,還是穿褲子,再或者是扔垃圾,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都儘量讓ta們親手操作。

這裏,真的受益匪淺。

3. 大大的誇獎

其中有個因爲不是非常擅長穿褲子,所以當他自己把褲子穿上時,整個房間的老師集體送上掌聲與誇讚,那個小孩不禁露出了樂滋滋的表情。

原來習慣可以這樣培養。

4. 每個細節的重視

吃飯時,腳不能放於凳子或桌子、換尿不溼時遵循排隊順序、聽講時,不許吵鬧,且保持端坐姿勢…

素質培養,從小孩抓起。


平常,真的很難擁有與一羣孩子的交流機會,通過這一次,也察覺到了每個孩子身上不同的個性,儘管ta們幾乎處於同歲的年齡,卻擁有着不同的差異,這個差異無關遺傳、無關智商,而是有關於父母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一舉一動,隱藏着父母含辛茹苦的教育方式,你付出的時間,早晚一天都會在孩子身上反彈。

爲母路上,任重道遠,且行且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